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医与传统文化

最新中医与传统文化

▪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 “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 “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
B、乘侮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 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 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 的异常相克反应。 引起相乘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因而造成对被 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 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 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1)五行的特性 ▪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上是指树
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 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 于木。 ▪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 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火。 ▪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爱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 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 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 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使用的事物,均归 属于金。 ▪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 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
厥阴。 ▪ 具体实例解释阴阳(以两杯水来解释何为阴
阳)
二、五行
▪ 1、五行的基本含义 ▪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
运动。
▪ 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时、静 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 维持着协调平衡的。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 涵义,也是属于我国古代唯物辩证观的主要 依据。
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体的五 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 统一起来了。如以肝为例:“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 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 样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风、酸等,通过五行的木与人体 的肝、筋、目联系起来,表达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 火,火克金,金克木。
▪ “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 个方面的联系
▪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 “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 母”,“我生”者为 “子”,所以五行中的 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 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 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 “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 “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 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 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 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不是我太强大,而是敌人 太弱小)
▪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 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
▪ A、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
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 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性温热,其性炎上。 心阳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 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 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具 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水性润下,有寒 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 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
▪ 阳:太阳照到地面上的热,
▪ 阴:阳光离开地面后形成的凉或冷;
▪ 太阳-月亮;天-地;热-冷;男-女;春 夏-秋冬;腹-背;上肢-下肢;
▪ 数字之阴阳,阳数:一、三、五、七、九;

阴数:二、四、六、八、十;
▪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凶吉;
2、阴阳是中医的核心概念
▪ 中医治病,首别阴阳。 ▪ 中医病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3)五行的生克乘侮
▪ A、生克和制化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 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 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 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 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 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 和相克的联系,才能在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 在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2)五行的配属关系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自然界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2)五行的配属关系

人体
五行 五脏 六腑 木 肝胆 火 心 小肠 土 脾胃 金 肺 大肠 水 肾 膀胱
中医与传统文化
课程的基本内容
▪ 第一讲: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与中医 ▪ 第二讲:中医运气学简介 ▪ 第三讲:周易与中医 ▪ 第四讲:中医诊断方法初步 ▪ 第五讲:中医与中药 ▪ 第六讲:中医与日常保健
第一讲: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与中医
▪ 一、阴阳 ▪ 二、五行
一、阴阳
▪ 1、阴阳是对哲学概念
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
所以反悔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
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 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这 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
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 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