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范围:必修一及必修二第一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6.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8.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9.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10.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1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3.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 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1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5.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B.马克思C.圣西门D.列宁16.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17.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1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19.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2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1.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2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
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2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4.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25.《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阅读并回答: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各国人民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民主类型。
材料一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英国法国①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②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③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④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⑤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⑥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⑦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②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
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8分)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图中两部文献是近现代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5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也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基本史实。
(4分)材料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xx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美俄三大国之间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3分)28. (18分)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