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

《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

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含山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服务中心二○一四年七月项目名称: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单位:含山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服务中心资质证书:皖林资证[2010]乙字004号主任:郭家奇项目负责人:郭家奇参加人员:汤玉龙目录第一章总论 (5)1.1项目摘要 (5)1.2设计依据 (5)1.3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7)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区概况 (8)2.1项目建设背景 (8)2.2项目区概况 (8)2.3、社会经济情况 (10)2.4作业设计开展情况 (11)第三章造林技术设计方案 (11)3.1造林地概况 (11)3.2立地条件划分 (12)3.3造林模型设计方案 (12)3.4造林技术设计 (12)3.4.1整地方式与方法设计方案 (12)3.4.2树种设计 (13)3.4.3造林密度与栽植配置设计方案 (13)3.4.4苗木设计方案 (14)3.4.5栽植方法设计方案 (15)3.4.6抚育设计方案 (15)3.4.7施工进度 (16)3.4.8辅助工程设计方案 (16)3.4.9森林防火措施设计方案 (17)3.4.10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设计方案 (17)第四章投资概算 (18)4.1、概算依据 (18)4.2、概算结果 (18)4.2.1总投资 (18)4.2.2分项投资 (18)4.3、资金来源 (19)第五章效益分析 (19)5.1森林资源动态展望 (19)5.2生态效益 (19)5.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9)第六章组织与保障措施 (19)6.1项目管理形式 (19)6.2项目资金管理 (20)6.3提高科技含量,确保工程质量 (20)附表1、项目需苗量及苗木规格表2、项目投资概算表附图1、项目建设小班位置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汪凡项目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项目建设总面积:56亩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16.694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

项目建设期限:1年(2014-2015年)。

1.2设计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1.2.2相关文件、规范、技术标准(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2)《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30号);(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皖政〔2012〕106号);(4)《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5)《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6)《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20年);(7)安徽林业十二五规划框架;(8)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2年;(9)《造林技术规程》(DB 34/ 1267--2010);(10)《安徽省苗木标准》(皖D/LY02-84)。

1.2.3其它依据(1)《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安徽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安徽省林业厅,2010年3月);(2)《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石质山资源调查的紧急通知》(林办电〔2011〕36号)。

1.3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3.1指导思想以改善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统一规划、重点治理。

1.3.2设计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早出成效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实地适树与改善环境、选地适树结合的原则;(3)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4)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和经营者共同投入的原则。

(5)坚持创新体制机制,确保绿化成效可持续保持的原则。

1.4建设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建设地点全部绿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区概况2.1项目建设背景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盆景花卉苗木建设,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目前公司已承包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土地近千亩。

为响应安徽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行动,加快石质山改造步伐,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决定对其承包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境内两处石质山进行生态恢复。

2.2项目区概况2.2.1地理位置丹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地处东经118°35′15〞—118°47′30〞,北纬31°32′38〞—31°41′10〞。

丹阳镇位于马鞍山市东北部,西与当涂县姑孰镇接壤,距县城26公里,南与新市镇毗邻,北部与东部均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与溧水交界,距南京城区25公里,距禄口机场30公里。

2.2.2、地形地貌丹阳镇地处长江下游河、湖交汇地带,地貌类型较复杂,以湖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伴有部分台地。

其中湖积平原主要分布于镇域南部,海拔6-8米;中部呈垄岗状,当地称“岗地”,水土易流失,旱情严重;丘陵主要分布在镇域北部,海拔50-250米,山脉无明显走向。

2.2.3、气候丹阳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匀,梅雨集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等特点。

2.2.4、河流水系镇域内主要河流有姑溪河,属长江水系,总长4734米。

2.2.5、土壤丘陵地区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岗地上接丘陵下连平原,黄棕壤和水稻土均有一定比重,平原地区以水稻土为主,潮土类土壤也有分布。

2.2.6、植被境内植被主要有杉、松、臭椿、香椿、泡桐、刺槐、杨树、榆树、香樟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茶叶、桑树、枣、柿、桃等。

2.3、社会经济情况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全镇辖12个村、1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人口55695人,其中镇区人口16000人,人口密度450人/平方公里。

2.3.2经济发展丹阳镇工业以冶金、压延为主,全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产值超亿元的5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5家。

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47.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6亿元,工业总产值4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招商引资21.3亿元。

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其中国税1.27亿元,地税0.5亿元。

农民纯收入1.16万元。

2.3.3、森林资源现状丹阳镇全镇林地面积50175亩(含国有横山林场),森林面积45270亩,森林覆盖率24.4%。

2.4作业设计开展情况2.4.1前期准备工作成立项目组,搜集有关人工造林技术等资料。

2.4.2外业调查2014年7月1日组织项目组技术人员到项目建设实际地点,规划落实造林绿化位置、面积。

2.4.3作业设计成果本次造林绿化设计工作于2014年7月初完成,共设计造林绿化面积56亩,造林小班2个。

第三章造林技术设计方案3.1造林地概况造林地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处,均为石质山,土层瘠薄,平均土层厚小于5厘米,根据现状调查,拟造林地可区划为2个小班,具体见表3-1。

表3-1:造林小班情况表3.2立地条件划分根据《安徽省石质山与废弃矿区人工造林技术导则》(2012.10),本次横山林场石质山造林立地条件划分如下:表3-2:立地条件划表3.3造林模型设计方案根据《安徽省石质山与废弃矿区人工造林技术导则》(2012.10),本次石质山造林造林模型划分如下:表3-3:造林模型设计方案表3.4造林技术设计3.4.1整地方式与方法设计方案造林整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造林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及方便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等。

根据石质山地质条件及项目造林对造林地的要求,本次石质山造林整地采用先挖基岩再覆土整地,沿等高线机械深挖基岩150-200CM,从周边无林地、有土源的地方进行取土覆盖,覆土厚度不低于150CM,再人工设置栽植带,进行挖穴整地,植穴规格为:50×50×50cm。

取土时不破坏被取土地生态环境,同时有利于被取土地植树造林。

详见表3-4。

表3-4:造林整地、打宕规格表3.4.2树种设计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立地条件,项目造林树种选择为红果冬青、金弹子、日本樱花。

表3-5:造林树种表3.4.3造林密度与栽植配置设计方案根据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确定各树种造林密度。

各树种造林密度见表3-6,各树种栽植配置见图3-2。

表3-6:树种造林密度表3.4.4苗木设计方案(1)种苗来源:按照“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就近取苗”的原则,项目造林尽量就近选用本地优质苗圃地的苗木。

(2)苗木规格与质量:优质苗木是确保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之一,项目造林应选择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没有伤害的Ⅰ级苗木,具体见表3-7。

表3-7:苗木规格与质量表(3)苗木需要量:项目建设共需苗木10568株,见表3-8。

表3-8:苗木需苗量表3.4.5栽植方法设计方案本次石质山造林采用全面回填客土并挖穴,带土球苗木进行栽植,具体栽植技术要点如下:(1)树坑挖好后,栽植前,先将土碾碎,回填土10厘米左右。

(2)放入树苗。

培土到一半时,暂停培土,将树苗稍微向上提一下,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压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便扎根生长。

有利于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3)接着将剩下的土埋入,一直埋到与地面平齐,进行第二次压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也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被风吹斜。

(4)浇足定根水。

3.4.6抚育设计方案为保证树木造林绿化成活率,使新栽树木尽快成活、郁闭,应及时对新栽树木进行抚育。

连续抚育3年(2015-2017),第1年各抚育3次,时间分别在5月、7月、10月;第2年抚育2次,6月、10月各抚育1次;第3年抚育2次,6月、10月各抚育1次。

抚育主要内容有除草、松土、砍灌、浇水、抹芽、扶正、培土等;应避免在旱季抚育,松土时不宜太深、避免伤及根系。

3.4.7施工进度(1)整地时间: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

(2)造林时间: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和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造林时间选择在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

(3)抚育时间:连续抚育3年(2015-2017)。

详见表3-9:施工进度表。

表3-9:施工进度表3.4.8辅助工程设计方案(1)水土保持隔离带设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根据坡度情况,沿等高线方向在造林地小班中间设置水土保持隔离带,隔离带宽1.5米,隔离带内播撒草籽,防止回填客土在植被未能郁闭时被暴雨冲刷而形成水土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