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指导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指导

Nicolet is50型FT-IR操作规程
一、仪器简介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液体、固体、气体、金属材料表面镀膜等样品。

它可以检测样品的分子结构特征,还可对混合物中各组份进行定量分析,本仪器的测量范围为4000~400 cm-1。

2、方法原理:红外光谱是根据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引起分子振动的能级跃迁,记录跃迁过程而获得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二、基本操作
(一)试样制备方法
1、固体样品
(1)压片法:取1~2mg的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A. R.级)粉末(约100mg,粒度200目)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内,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

(2)糊状法:在玛瑙研钵中,将干燥的样品研磨成细粉末。

然后滴入1~2滴液体石蜡混研成糊状,涂于KBr或BaF2晶片上测试。

(3)溶液法:把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注入液体池内测试。

所选择的溶剂应不腐蚀池窗,在分析波数范围内没有吸收,并对溶质不产生溶剂效应。

一般使用0.1mm的液体池,溶液浓度在10%左右为宜。

2、液体样品
(1)液膜法:油状或粘稠液体,直接涂于KBr晶片上测试。

流动性大,沸点低(≤100℃)的液体,可夹在两块KBr晶片之间或直接注入厚度适当的液体池内测试(液体池的安装见说明书)。

对极性样品的清洗剂一般用CHCl3,非极性样品清洗剂一般用CCl4。

(2)水溶液样品:可用有机溶剂萃取水中的有机物,然后将溶剂挥发干,所留下的液体涂于KBr晶片上测试。

应特别注意含水的样品坚决不能直接接触KBr或NaCl窗片液体池内测试。

(二)测量操作
1、按光学台、打印机及电脑顺序开启仪器。

光学台开启后3min即可稳定。

2、开始/所有程序/Thermo scientific OMNIC,弹出如下对话框。

或者点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选择所需操作软件。

3、仪器自检:按打开软件后,仪器将自动检测,当联机成功后,将出现。

4、主机面板当中的四个知识等分别代表:电源、扫描、激光、光源。

扫描指示灯在测定过程中亮,其他三个常亮。

如果出问题时,会熄灭。

5、样品A TR测定
(1)垂直安放ATR试验台,旋上探头,保持探头尖端距离平台一定高度。

此时电脑显示智能附件,自检后,点击确定。

(2)将样品(固体或者液体pH=5~9,非腐蚀性、非氧化型、不含Cl的有机溶剂)放在平台上检测窗上,将探头对准检测窗,顺时针旋下,紧贴样品,直到听见一声响声。

(3)清洗样品台,更换样品或结束实验时,用酒精棉擦洗检测台,等待其自然风干。

6、样品压片检测:
安装样品架,电脑显示附件、自检后,点击确定。

把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架,然后插入仪器样品室的固定位置上。

7、软件操作
(1)进入采集,选择实验设置对话框,设置实验条件。

(2)设定结束,点击确定,开始测定。

①点击采集样品,弹出对话框。

输入图谱的标题,点击确定。

准备好样品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确定,开始扫描。

②扫描结束后,弹出对话框提示准备背景采集,。

采集后,点击“是”,自动扣除背景。

③也可以设定先扫描背景,按采集背景光谱。

后扫描样品。

(3)可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处理,以下按钮分别为:选择谱图、区间处理、读坐标(按住shift直接读峰值)、读峰高(按住shift自动标峰,调整校正基线)、读峰面积、标信息(可拖拽)、缩放或者移动。

(4)采集结束后,保存数据,存成SPA格式(omnic软件识别格式)和CSV格式(Excel可以打开)。

(5)用A TR测定时,无论先测背景还是后测背景,只要点击,按照提示进行测定。

测定结束后,需清理试验台,用无水乙醇清洗探头和检测窗口,晾干后测定下一个样品。

8、停水停电的处置
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停水停电时,按操作规程顺序关掉仪器,保留样品。

待水电正常后,重新测试。

仪器发生故障时,立即停止测试,找维修人员进行检查。

故障排除后,恢复测试。

9、其他注意事项:
(1)在主机背面purgein口,可安装N2吹扫,必须用高纯N2。

(2)如果需要搬动仪器,需要用光学台内的海绵固定镜子,放置搬动过程中损坏仪器。

(3)注意仪器防潮,光学台上面干燥剂位置的指示变白则需更换干燥剂。

(4)样品仓、检测器仓内放置一杯变色硅胶,吸收仪器内的水蒸气。

(5)红外压片时,所有模具应该用酒精棉洗干净。

(6)取用KBr时,不能将KBr污染,避免影响其他学生做实验。

(7)红外压片时,样品量不能加得太多,样品量和KBr的比例大约在1:100
(8)用压片机压片时,应该严格按操作规定操作:进口压片模具的不锈钢小垫片应该套在中心轴上,压片过程中移动模具时应小心以免小垫片移位。

压片机使用时压力不能过大,以免损坏模具。

压出来的片应该较为透明。

(9)采集背景信息时应将将品从样品室中拿出。

(10)用ATR附件时,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11)实验室应该保持干燥,大门不能长期敞开。

(12)隔层内干燥剂应及时更换,通过观察标准卡查看是否需要更换。

(13)如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弄脏检测窗口,不可用含水物清洗,应用吸耳球吹去污染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