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n
电控锁
读卡器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第五章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参看附录B,根据风险程度设计功能和性能
识读部分 外壳防护能力
保密性
防破坏 防技术开启
管理/控制部分
外壳防护能力 控制能力 保密性 防破坏 防技术开启
执行部分
外壳防护能力
级别
控制出入的能力
防破坏/防技术开启
普通级别 中等级别 高等级别
数据转换器 RS232
Weigand26 读卡器
管理主机 10BASE-T
10BASE-T
以太网 10BASE-T
10BASE-T
网络控制器1
RS422
网络控制器2
RS422
网络控制器n
RS422
门禁控制器
1
2
200
201 202
400
1~n台门禁控制器
包含两级网络的多门系统组成
n-199 n-198
G
控制器
F
B
C
A、B为同级别受控区 B、C为非同级别受控区
G为高级别受控区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关于防护面、受控区的问题
A 控制器
可能被攻击的薄弱点
B
G 控制器
F
C
D
控制器
E 控制器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关于防护面
(无防护面的设备)
控制器
读卡器
(有防护面的设备)
电控锁 (无防护面的设备)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第一章 总则
理解“范围”问题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从广义上讲,出入口控制系统是对人员、物品、信息的流动的管理,它 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种类非常多。
物品流动
人员流动
信息流动 资金流动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出入口控制系统通常是指:采用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出 入口对人或物这两类目标的进、出,进行放行、拒绝、记录 和报警等操作的控制系统。
二.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技术防范中的定位
✓安防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人防、物防、技防” ✓“探测-延迟-反应”
➢T探测 + T反应 < T延迟
其防范的风险不是一般的自然风险,而是“人为故意”风
险要尽早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防患于未然。
二.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技术防范中的定位
✓技防系统的技术处理模型:探测(获取)->处理(分析)->响应(动作)
第四章 系统构成(P162)
目标信息
识读
传输 管理/控制 传输
执行
钥匙
识读部分
管理/控 制部分
执行部分
出入口控制系统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一体化产品
分体产品
识读部分、 管理控制部分、 二者合一
EVEREST
识读部分、 管理控制部分、 执行部分 三者合一
执行部分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2 系统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关的计时部件应有 校时功能;在网络型系统中,运行于中央管理主机的系统管理软 件每天宜设置向其它的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关的各计 时部件校时功能。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误识与拒认 误识和拒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误识是指系统把一个目标的信息识别为系统另外一个目标的信 息,误识的结果可能是误识进入,也可能是误识拒绝。误识常 用误识率表示。
误识与拒认
若系统识别B时错误的识别为A,使B通过,就叫误识通过;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误识与拒认 若系统识别A时错误的识别为C,使A通过,也叫误识通过;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误识与拒认
若系统识别A时识别不出目标信息,使A不能通过,就叫拒认。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对传输信道要求 •物理隔离 •数据加密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防破坏、防技术开启问题 执行部分
闭锁部件
阻挡部件
强度及防破坏/防技术开启要 求满足附录B表B.3
出入准许 指示装置
未作防护要求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防破坏、防技术开启问题
开始破坏
使出入口开启
开始技术开启
所需时间
使出入口开启
•关于防护面、受控区的问题 •防破坏、防技术开启问题 •应急开启问题 •发生火灾时的安全通过问题 •关于计时问题 •关于误识与拒认 •关于控制出入的能力 •外贼与内贼 •公共安全与国防安全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关于防护面、受控区的问题
➢传统入侵探测报警技术:物理量的有或无,从威胁发生的时刻做出响应
➢传统视频安防监控技术:通过人的视觉辨识目标,观察可发生威胁的全
过程,并做出响应
➢出入口控制技术:通过对目标个性化探测,配合物理阻挡,实现全员监
控,在出入口做出响应
出入口
有物理边界
阻挡非法 报警 目标进入
允许合法 目标进入
受控区
二.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技术防范中的定位
拒认是指系统对系统的目标识别时不能得到目标信息,而造成 识别失败。拒认通常用拒认率表示。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误识与拒认
假设某出入口对A、B和C三个目标进行识别,A和C目标有通过的权 限而B目标没有权限。若系统识别A时错误的识别为B,使A不能通过, 就叫误识拒绝;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安防技术的发展方向 ➢探测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处理及响应从单一信息向复杂的综合信息 方向,即安防集成平台发展。未来安防技术将使得报警、监控、出 入口控制等技术的边界模糊化
探测1 探测2 探测3
处理矩阵
响应1 响应2 响应3
探测n
安防集成平台
响应m
安防技术起步于入侵报警,发展于视频监控,辉煌于出入口控制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防破坏、防技术开启问题 附录B
对识读部分的要求 •编码系统须抗扫描、抗截获、不易被复制 •生物特征系统须降低误识率
对控制管理部分的要求 •运用多种控制管理手段:防返传、复合识 别、多重识别、防胁迫报警、异地核准、 目标防重入等提高系统的防护能力
对执行部分的要求 •防撞击 •防电磁场
三. 本标准的章节内容介绍
第七章 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第八章 供电、防雷与接地 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第十章 监控中心 第十一章 附录
附录A 设计流程与深度 附录B 系统防护等级分类 附录C 常用识读设备选型要求 附录D 常用执行设备选型要求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发生火灾时的安全通过问题
如果系统应用于人员出入控制,且通向出口或安全通道方向 为防护面,则系统需与消防监控系统连接,在发出火警时, 人员不使用钥匙也应能迅速安全通过。
security 安全
safety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计时问题
系统事件分析的结果好奇怪!? 犯罪分子怎么会先进入内部财务室盗 窃后,再从外面闯进大门???
相对计时不一致造成的后果,使破案老手遇到新问题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计时问题 【条文】5.1.3 系统计时、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网络型系统的计时精度应小于5s/d;网络型系统的中 央管理主机的计时精度应小于5s/d,其它的与事件记录、显示及 识别信息有关的各计时部件的计时精度应小于10s/d。
门禁系统受控区
四. 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关于防护面、受控区的问题
如果管理与控制设备是采用电位和/或电脉冲信号控制和/或 驱动执行部分的,则某出入口的与信号相关的接线与连接装置应置于 该出入口的对应受控区、同级别受控区或高级别受控区内。
执行部分的输入电缆在该出入口的对应受控区、同级别受控 区或高级别受控区外的部分,应具有相应的抗拉伸、抗弯折性能,须 使用镀锌钢管加以保护。
一. 本标准的编制情况以及与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
✓国内已发布的出入口控制相关标准介绍
➢GA 374-2001《电子防盗锁》 ➢GA/T 269-200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 394-2002《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 72-2005《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644-2006《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 701-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 ➢GA/T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761-2008《停车场(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PC机
塞斯 ACCTR 出入口管理控制软件
RS232
RS422/485
分体网络型产品
通讯传输模块
RS422/485
布线系统
RS422/485
RS422/485
门禁控制系统
门禁控制器 C20/C10/E1
电源线
停车场出入口控制系统
读卡器 栏杆机
门锁
出门按钮 读卡器
环路检测器从常见问题入手解读本标准
防破坏、防技术开启问题 例1:位于某出入口防护面的读卡器在遭到破坏性攻击1min后, 该读卡器已完全损坏,但犯罪分子在随后的40min内一直未能将 出入口打开。
T1=1min +40min=41min
例2:位于另一个出入口防护面的一体化门禁机的设计的非常 坚固,犯罪分子用了8min才把它破坏,但在随后的1min内就把 出入口打开了。
•某一个(或同等作用的多个)
A
出入口所限制出入的对应区域,
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