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 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二)学前尝试文学常识填空:《八声甘州》体裁是作者是朝的诗人原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晚年做过官屯田员郎外。

2.红衰翠减,语出代《》诗句3.天际识归舟,化用代《》诗句,和代《》诗句。

二、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三、课堂探究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①描写了哪些意象?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一个字用得比较好?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3.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①红和翠指什么?②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用你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下来。

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6.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不忍..苦淹..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留。

加点词语的理解。

7.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这本是谁在思念谁?8.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10.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

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11.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

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2.归纳这首诗的主旨《八声甘州》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四、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 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二)学前尝试文学常识填空:《八声甘州》体裁是作者是朝的诗人原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晚年做过官屯田员郎外。

4.红衰翠减,语出代《》诗句5.天际识归舟,化用代《》诗句,和代《》诗句。

五、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六、课堂探究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①描写了哪些意象?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个字用得比较好?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呢?①暮雨、江天、秋②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洗”字用得好。

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变成什么样子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个字好在哪里?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①更加凄冷。

“渐”字可以看出。

“渐”字统领三句十二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渐”字写出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②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冷清萧索。

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3.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①红和翠指什么?②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②波澜壮阔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者年华虚度、功名无就的痛苦。

写流水无情,反托词人的痛苦心情。

江水本不能语,而柳永写其“无语”好像是它原本能语,只是现在承载太多,已无处可说,已不知从何说起,唯有默默东流。

4.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用你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下来。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

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5.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不忍..苦淹..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留。

加点词语的理解。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拓无成,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伤。

“不忍“二字,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写出羁旅他乡,欲归不得的痛楚。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

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其生活之潦倒、行踪之无着、内心之酸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真是“欲说还休”。

6.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这本是谁在思念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词人在思念佳人而本句词却是从佳人的角度来写思念的,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7.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望、误、识”。

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

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9.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

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