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膜的形成
现代电镀网3月3日讯:
当金属浸人热的稀磷酸溶液中,会生成一层磷酸亚铁(锌、铝)膜。
但这种膜防护性能差,通常的磷化处理是在含有Zn2+、Mn2+、Ca2+、Fe2+等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进行的。
以假转化型磷化为例,其形成过程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钢铁件仔细清洗干净浸人酸性磷化液中,金属表面在溶液中发生溶解,发生反应:
第二阶段,金属与溶液界面处升高,使得此处可溶性的磷酸(二氢〉盐向不溶性的磷酸盐转化,并沉积在金属表面成为磷化膜:
其中,他代表Me代表Zn2+、Mn2+、Ca2+、Fe2+等二价金属离子。
对膜层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磷化膜中除含有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磷酸根外,还含有铁,基体金属铁也可与磷酸二氢盐发生反应:
整个成膜过程可以写成如下反应式:
此类磷化过程中,虽然被处理金属发生溶解并参与反应,但磷化膜的金属离子主要由溶液提供,一般为 Zn2+、Mn2+、Ca2+ 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称为“假转化型磷化”。
按处理液成分不同,假转化型磷化可分为锌系、锰系、锌-猛系、锌-钙系磷化等。
转化型磷化膜的形成过程与上述不同,处理液成分是磷酸的碱金属盐或铵,沉积的膜层是基体金属的磷酸膜或氧化物,其中的金属离子是由基体转化而来的,称为“转化型磷化”,或者“铁系”磷化。
当对铝等进行处理时,并无“铁”参与成膜,习惯上仍称为“铁系”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