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试题精选

传染病试题精选

传染病试题精选————————————————————————————————作者:————————————————————————————————日期:第一章总论 (一)单选题1、确定传染病隐性感染的主要依据:E A.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

B.有轻微的病理损害结果。

C.有较轻的临床表现。

D.有阳性的病原体检查结果。

E.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结果。

2、传染病确定诊断最直接的证据是:E A.临床资料。

B.流行病学资料C.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D.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

E.病原学检查结果。

3、潜伏期是指:C A.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对病原体特异免疫反应的时段。

B.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典型或特征性临床体征的时间。

C.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的时期。

D.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至症状明显或典型体征为止的时期。

E.从病原体侵入至排出体外的时期。

4、与病原体致病能力不相关的是:E A.侵袭力。

B.毒力。

C.病原体的数量。

D.病原体的变异性。

E.机体的免疫功能。

5、发生于城镇的甲类传染病应于发现后多长时间内上报疫情:D A.3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6小时。

E.9小时。

6、下列哪项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传染源:DA.隐性感染者。

B.病原携带者。

C.患者。

D.潜伏性感染者。

E.受感染的动物。

7、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通常以哪种最常见:CA.病原体被清除。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8、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意义主要是:EA. 显性感染增加。

B.轻型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病原携带状态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9、传染病IgG抗体效价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多少才有诊断价值:CA. 增高1倍以上。

B.增高2倍以上。

C.增高4倍以上。

D.增高6倍以上。

E.增高8倍以上。

10、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A.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意个人卫生。

四、填空题1、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及潜伏性感染。

2、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侵袭力、毒力、数量及变异性。

3、传染病中导致组织损伤的发生的方式有:病原体的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和免疫机制。

4、引起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5、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及有感染后免疫。

6、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7、在传染病发病机制及发生和发展中病原体应有适当的入侵门户、机体内定位和排出途径8、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9、传染病的诊断通常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0、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1、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5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12、人体抵御感染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五、简答题1、什么是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有哪些?2、什么是隐性感染?什么是病原携带状态及潜伏性感染?后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3、什么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4、什么是传染源?通常能作为传染源的有哪些?什么是传播途径?包括哪些?5、请解释侵袭力、复发、易感人群、再燃及潜伏期的概念。

六、论述题1、传染病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哪些?2、传染病的诊断常依据哪些方面的资料?一节病毒性肝炎第二节病毒性疾病 (一)单选题1、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为:DA. 甲型与乙型。

B.甲型与丁型。

C、丙型与戊型。

D.乙、丙、丁型。

E.戊型与丁型。

2、哪一种急性肝炎最易慢性化:C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3、急性重型肝炎早期最有诊断意义的是:CA. 深度黄疸。

B.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C.病程早期出现肝性脑病表现。

D.高度乏力。

E.腹水出现快。

4、下列何项指标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最有意义:E A. 转氨酶。

B.总胆红素。

C.白蛋白。

D.球蛋白E.凝血酶原时间或凝血酶原活动度。

5、代表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水平何项最有意义:BA.HBsAg(+)。

B.HBeAg(+)。

C.抗—HBe(+)。

D 抗-HBc(+)。

E.ALT〉500u。

6、以下哪种病毒为嗜肝DNA病毒:CA.HA V。

B.HCV。

C.HBV。

D.HIV。

E.HEV。

7、下列哪种急性肝炎最应考虑抗病毒治疗:C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8、变异性最强的肝炎病毒是:BA.甲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9、对甲型肝炎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指标是:DA. 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

B.总胆红素明显增高〉85.5umol/l。

C.血清白蛋白降低〈25g/l。

D.血清抗-HA VIgM阳性。

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0、为确诊甲型肝炎最应做下列哪项检查:CA.肝功能。

B.凝血酶原时间。

C.血清抗—HA VIgM。

D.用PCR法检测患者血中HA VRNA。

E.肝穿刺病理检查。

11、患者男性 24岁木工,平素身体健康。

一周前起病,畏寒发热,感乏力,食纳下降,自服“感冒药”仍坚持劳动。

三天前病情加重,恶心呕吐,尿黄,在当地医院输液等治疗,病情无好转,昨日家属发现患者说话及行为异常。

入院查体,浅昏迷,皮肤巩膜重度黄痘,注射部位可见瘀斑。

肝脏于右侧锁骨中线6、7肋间叩浊,脾未及,腹水征(-)。

本病例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B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亚急性重型肝炎。

D.慢性重性肝炎。

E.肝炎矸硬化。

12、患者男性30岁,五年来反复出现乏力纳差,曾多次查HBsAg阳性,肝功异常。

半月前劳累后(参加建房劳动)出现高度乏力,恶心呕吐,每日进食约1两左右,感腹胀明显,尿黄皮肤黄,间断有鼻衄。

大便颜色黑。

查体,神志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肋下刚及,脾肋下2cm,腹水征阳性。

肝功化验ALT600u,总胆红素228umol/l。

白蛋白28g/l。

凝血酶原时间为32秒(正常对照14秒)。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C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肝炎肝硬化。

E.慢性肝炎。

13、目前用于制备乙型肝炎疫苗作自动免疫的是:AA.HBsAg。

B.HBcAg。

C.抗-HBs。

D.HBeAg。

E.抗-HBc。

14、可用以预防乙型肝炎作被动免疫的是:BA.HBsAg。

B.抗-HBs。

C.抗-HBe。

D.抗-HBc。

E.以上均不是。

(四)填空题1、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被公认有五型即甲、乙、丙、丁及戊型病毒性肝炎。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肠道传播和肠道外传播两类。

主要经肠道传播的是甲型和戊型。

3、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五)简答题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2.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3、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六)论述题1.急性重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2、试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及肝功能检查的特点3、试述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有哪些? (七)病案分析患者,男,25岁。

以“乏力纳差一周,眼黄2天伴胡言乱语半天”之主诉入院。

一周前出现发热,体温38℃,感乏力,恶心,食纳减少,自服“板兰根冲剂、香沙养胃丸”仍坚持工作,2天前发现眼黄,上述症状加重且呕吐数次,为胃内容,在当地医院给静脉输液病情无好转,今晨起出现胡言乱语,烦躁不安,不认识人,即转来我院。

尿黄,大便色黑。

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

未曾接种乙肝疫苗。

常在外就餐。

查体:T39℃,P9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烦躁不安。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注射部位可见瘀斑,无肝掌及蜘蛛痣。

心肺无异常发现。

腹软,肝界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叩浊,肋下未及,脾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四肢肌张力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

其余未发现异常。

化验:血常规WBC10×109/L。

肝功ALT386u,TBil 86.5μmol/L,A39g/L、G29g/L。

PT29秒(对照13秒),肾功及电解质正常。

根据现有资料请写出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检查计划及处理方案。

1、诊断:病毒性肝炎〓未定型〓急性重型 2、诊断依据:(1)继往体健,无肝炎病史。

常在外就餐,未接种过乙肝疫苗。

(2)病史一周,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出现无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及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及纳差),尿黄、眼黄且黄疸出现后上述症状无缓解。

(3)皮肤-巩膜黄染,肝界缩小(仅2个肋间),有出血倾向(皮肤瘀斑,黑便)。

(4)于发病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症状,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四肢肌张力高、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

(5)化验检查:肝功异常(ALT及TBil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6)起病后未休息可能为重型肝炎发生的诱因。

3、检查计划与治疗(1)检查计划:①查甲肝IgM抗体及HBV感染的血清免疫学标志(乙肝系列)。

必要时可行抗-HEV、抗-HCV、抗-HGV检测,有条件者可行各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以明确病原诊断;②查尿、粪常规:了解尿三胆情况及查大便隐血,以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③动态监测肝功变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注意肾功及电解质改变。

(2)治疗:常规隔离,低蛋白流食,维生素C 200mg〓3次/天;维生素K1 20mg〓肌注2次/天;法莫替丁〓20mg 2次/天;清开灵〓6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新鲜血浆〓200ml〓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20%甘露醇〓250ml 〓快速静滴;东莨菪碱〓0.5mg或1.0mg肌注;谷胺酸50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演变及并发症出现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见病案1 原文P37根据现有资料请写出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检查计划及处理方案。

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单选题1、关于乙脑的流行特征何项是错误? EA.乙脑为人畜共患疾病,其传播媒介固定,故属虫媒传染病B.仔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C.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保存宿主D.流行强度的预测依据流行前仔猪感染率和蚊虫带毒率E.感染后发率高,显性感染多,多呈爆发流行 2、乙脑确诊的依据是:DA.流行季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惊厥B.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C.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轻度增加D.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E.脑膜刺激征阳性3、乙型脑炎最主要的传染源是:BA.病人B.仔猪C.蚊虫D.隐性感染者E.鼠类 4、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 A.高热 B.昏迷 C.抽搐D.中枢性呼吸衰竭E.外周性呼吸衰竭题5~7 10岁男孩,家住农村,发热、头痛4天,体温逐渐升高,呕吐数次,今日出现意识不清,反复抽搐,于8月10日急诊入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