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淘宝天猫医药馆”
工商管理学院76期队 HY
摘要:目的:反思国内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的不足之处,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方法: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巨头淘宝试水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起起落落的案例,了解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医药电子商务淘宝医药馆政策空白论文
说到天下事,作为国人,国内的事自然是最先受到关注的。
由于专业课上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学习,又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在医药方面的发展,国内各种电子商务巨头在这个新兴的领域上的试水引起了我的兴趣。
一: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背景
医药电子商务是指药品生产者、经营者或使用者,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以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并完成各种医药类商务活动和相关的服务活动。
笼统的说来,它就是一种“网上药店”。
[1]在网上买药,不仅操作简便,节约了时间人力,更是由于售药成本的降低而使药品价格更加经济实惠。
如此看来医药市场应该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对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一种盈利。
那么事实上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背景又是怎样的呢?目前国内基于B2C的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平台模式:自建自采平台模式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截止到2010年3月为止,经审核批准,可以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有43家,其中,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网上药店有20家。
网上销售占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数据传达的概念表明了由于我国医药电子商务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滞后、进程缓慢,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追根溯源,交易物品的特殊性成为了医药电子发展的桎梏。
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不仅是药物质检部门关注的焦点,由于它关系到病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危,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药品的质量。
目前制度和体系的不完善没有给消费者一个完全十足的信心进行医药商品的网上交易。
二.电子商务巨头纷纷涉足医药行业
制度的不完善也不能抵挡住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引来的无数的电子商务巨头,他们希望抢先占领这块肥肉,获得利益。
涉足医药行业的几位典型的巨头有淘宝、京东商城、腾讯拍拍和当当网。
淘宝成立的医药馆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
各种医药及保健类商品已接近1万种。
京东商城与九州通成立合资公司,以“好药师公司”作为平台,试水药品在线销售,其中北京京东占好药师公司出资总额的比例为49%。
腾讯拍拍与中国最大的B2C 网上药店健客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健康频道,力图为QQ用户带来更加方便的医药健康服务。
当当网与国药控股合作,并开始申请牌照。
国药控股将为当当网直接提供保健品产品,而对于国家规定的药品,当当网则会直接跳转到国药控股的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好当,利益越大风险也越大。
不少电商巨头在此次尝试中收到挫折,淘宝首当其冲。
三.淘宝医药馆的起起落落
2011年6月20日,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
早在2011年3月21日,淘宝便已经取得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具有在互联网网站上发布药品信息的资质。
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之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了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药品近1万种,而处方药则不允许销售。
五家进驻医药公司也具有着雄厚的实力:上海复美大药房、北京金象大药房、杭州九洲大药房、江西开心人大药房、云南白药大药房。
然而,如此雄大备受关注的药品销售之路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
2011年7月8日,药品监管部门要求淘宝商城整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封淘宝并对外表示:“淘宝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
”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淘宝网进行查处,要求其尽快整改。
而登陆淘宝商城,网页也显示着:“鉴于淘宝商城独立运营,系统调整,现对此商品链接商家官网的外部跳转体系升级,需购买的用户请直接登录商家官网。
升级完毕后我们将尽快恢复,感谢您的支持。
”曾风风火火出现的医药馆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2012年2月27日,淘宝重启医药电子商务,更名“天猫医药馆”。
卷土重来的“天猫医药馆”气势更足,上线品种由原先的1万种变成了2万种,入驻医药商家也由之前的5
家增加至15家。
更专业的改进之处是,天猫医药馆内商家的旺旺客服将由药店执业药师担任,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此外,购物流程也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消费者在看中某商品之后,页面跳转到相应医药商的官方网站,随后确定订单,进入支付宝付款购买,完成交易。
这里的“跳转”也正是之前淘宝受挫的主要关键词。
那么淘宝医药馆之前为什么会被叫停呢?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证书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
而淘宝并未获得后项证书,只具有在互联网网站上发布药品信息的资质,并不具备在线卖药的资格。
第二个问题是链接的问题。
与淘宝合作的5家网上药店均具备B2C资质,问题出就出在“链接”上:链接到网上合作药店的二级网站未经审批、未按规定在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标示《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证书编号等。
如此说来,淘宝网尚未取得网上售药资格,可以说是“无证”售药。
参阅国家法律可以了解到,2004年颁布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已经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网站,如果提供药品信息并直接撮合药品网上交易的,被视为违规。
而淘宝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违法律,他们申辩道:“我们只是提供页面跳转,只有展示功能,并不违规。
”话语中显然是抓住了条文中“直接撮合网上药品交易”的“直接”进行了反驳,淘宝做的只是一个平台,是“非直接”的方式。
业内有人也为淘宝而鸣不平,他们说道:“淘宝在与有资质的网上药店合作过程中,并不涉及资金、商品以及质量管理等,只是做信息服务,而淘宝已经获得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应该说在法律上并不存在障碍。
”在我看来,事实也的确如此,淘宝本身没有卖药,只是充当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它只是为几家网上药店发布药价信息,而那几家网上药店本身是有卖药资格的。
如此对法律的咬文嚼字看似在钻法律的空子,另一面也体现出了法律在这一领域的不完善。
而当局似乎也为证词空白而略显底气不足,在惩罚淘宝时并没有采取太过严厉的方式,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采取了约谈公司相关负责人,并对淘宝公司进行行政告诫的措施。
三.淘宝案件引发思考
淘宝案件反应的不仅仅是个体,更体现出了国内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不足。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参考现已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美国体制成为了必然。
物流配送方面,美国除通过本企业所拥有的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进行配送外, 还可通过发达的第三方快递网络[1]。
而在我国配送基本由实体门店承担。
网上药店经营范围方面,在美国网上药店里, 提供的产品从药品到健身器材到书籍杂志,应有尽有。
我国的单一经营。
在网上药店销售的药品只能是本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
网上药店购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上,美国建立了药害救济或赔偿制度。
在美国, 已经建立了针对本国网上药店所售药品对民众产生药害时的救济或赔偿制度。
我国建立了保障用户经济利益的机制。
在我国,对由药品质量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明确如何赔偿。
[2]
综上所述, 我国应在政府积极支持下, 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网络交易安全的法律环境, 并借鉴美国的经验, 引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多方监管网上药店所售药品的质量, 制定发生药害时的赔偿制度。
同时,应从我国国情出发, 逐步放开并完善处方药网上销售制度, 借助媒体对网上药店进行宣传, 使我国的消费者逐步接受网上药店这一新鲜事物并习惯网上购药。
参考文献:
[1]陈玉文、孟令全等。
《医药电子商务》
[2] 孟令全、周莹、王淑玲、董丽,中美网上药店的比较研究,中国药房 2007年第18卷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