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小说阅读综合训练教学目标1、回顾小说阅读的相关方法与技巧;2、综合训练相关阅读题,落实技巧灵活答题。
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人物描写正面、侧面描写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时间、地点、背景环境描写②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人物心理社会环境③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六、小说的标题及作用1、理解: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A、线索,贯穿全文;B、点明主题;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你还记得下面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吗?例1:简析下面所写景物的作用。
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②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都德作用:第①句描写了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优美景色,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欢快的气氛,烘托了小弗朗士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②句暗示了这个地区已被德国占领。
(战争环境)例2: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我们……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我的叔叔于勒》作用:1.这是全家人带着希望上船时看到的景象,烘托出人物见到于勒之前轻松、愉快的心情。
2.这是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看到的景象,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例3 :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智取生辰纲》作用:渲染天气的炎热,为下文“买酒”解渴中计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例4: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故乡》鲁迅作用: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虚写想象中的故乡,表现“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突出了文章主题。
例5:“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作用:写故乡萧瑟荒凉的景象,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渲染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悲凉心情。
(一)有事喊董三儿【★★★】①董三儿不是我们公司员工,是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
在东北铁岭,称人力三轮车为倒骑驴。
董三儿每天比员工来得早,推着倒骑驴站在公司前。
见往来的员工笑着打招呼。
上班啦!问候里浸淫了无限羡慕。
四十余岁高大的汉子,脸上挤满了谄媚的余韵,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②公司是较大的国有企业,员工十三年未涨过工资,普通员工一千三百多块的月薪,与国民经济发展极不适应。
公司就像一根鸡肋,仅仅拴住大家的身子,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果多了分外的工作,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就罢了,时间长了就吹胡子瞪眼,不给领导们好脸色看。
大小领导都深感惭愧,多不好意思指手画脚。
③这样就给了董三儿机会。
比如,抬桌子、搬椅子、送货物等,员工都懒得多伸一下手。
大家顺嘴一句话:找董三儿来。
有人到楼下找董三儿,有的甚至推开窗户就喊一声。
董三儿乐颠颠地来了,穿着脏的旧衣服,铁塔一样横在办公室门前。
大家七嘴八舌指派。
董三儿记下说声好嘞。
一会儿的工夫就做好。
末了余兴未尽的样子,问,还有活儿干没?这热情和态度多雷锋。
给董三儿的报酬形式多样,也许是半车旧报刊,也许是一些劳保用品,比如皮手套、胶皮靴等。
这些东西物超所值,远高于董三儿的劳动价值。
④公司有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疏通下水维修上水等,都是班组员工干,后来员工嫌工资挣得少,怠工,停工,罢工。
班组长就带头干活儿,后来班组长也撂了挑子,抄着手大眼瞪小眼。
物业公司经理没有办法,某次蓦然想起散工董三儿来,他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董三儿喜欢干水暖维修,卸下的钢管作为废品卖掉,足以抵几天的工钱。
董三儿做活儿不偷懒不嫌脏,一位退休工人家下水道堵塞,董三儿挽起袖子用手掏,脏水脏物挨着鼻子嘴巴,老工人感动得什么似的,用红字写了感谢信送到公司。
公司多年没有受过表扬,狠狠地把物业公司表扬一番。
物业公司经理恍然大悟,再有苦脏累的活儿,就叫人喊董三儿过来。
董三儿来了,似乎什么活儿都能做。
物业公司经理说,你自己干不了。
董三儿说,俺再找几个人来。
操起手机喊了几嗓子,一会儿,几辆倒骑驴匆匆赶来,都是市场上打散工的汉子。
⑤董三儿笑嘻嘻地对经理说,你老人家看这些活儿,我们哥们儿要养家糊口,蹬倒骑驴也赚个三十五十的,是不是给俺定一个标准?⑥物业公司经理手里有小金库,拍了板子说一天六十元,中午管一荤两素盒饭。
没有工钱给董三儿时,就用钢管弯头水嘴子等充抵,都是从总公司领来的消耗品。
这个标准就延续了下来。
董三儿熟悉家属区的管路系统,就像掰着自己的手指头。
董三儿听从指挥随叫随到,一个普通员工也能指使,从来没有怨言和二话,满心满意乐呵呵的样子。
⑦2011年秋天,供热系统年久失修瘫痪了,公司招标请有关公司维修。
董三儿穿着工装来报名。
招标人员问:“你来干什么?”董三儿说:“俺来投标。
”招标负责人说:“别胡闹,你投标也不能给你。
”董三儿问:“为啥。
”招标人说:“啥也不为,就是不行。
”董三儿讪讪地离开了。
后来一家维修公司中标,这家公司做了充分准备,了解整个供热的运行系统。
⑧作业现场出现了董三儿,公司负责安全人员好奇。
董三儿说,招标时我授权别人去投标。
负责安全的人想起来,说:“有一个法人代表叫董浩然。
”⑨董三儿说:“俺就是董浩然。
”1.请简要概括董三儿的形象特点。
(4分)身材高大,衣着脏旧;对人热情;做活儿不偷懒不嫌脏,认真负责;对别人的指使不抱怨;喜欢干水暖维修工作;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任意答四点即可,一点1分)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三处。
(3分)企业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和董三儿对他们的羡慕对比;企业员工偷懒和董三儿积极热情对比;企业员工怠工、停工、罢工和董三儿不嫌脏什么活儿都能做的对比。
(三点,一点1分)3.请简要回答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3分)结构上有出人意料的作用;使董三儿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点,一点1分。
如学生答成“余味无穷,有韵味,意蕴丰厚”等也可给1分)4.从这篇小说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回答。
(4分)对工作要积极、要热爱;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事不如意时不要怨天尤人;有志者事竟成。
(任意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偷父【★★★】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
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
我用窗帘叉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
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走,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
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110。
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
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
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
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梵·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
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
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
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
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
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
他也不懂得道谢。
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1.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4分)【命题思路】整体把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幅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
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
【得分提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紧抓“简要分析”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