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城市环境 (3)1.1城市环境概念及组成 (3)1.2城市环境的特征 (3)1.2.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3)1.2.2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 (4)1.2.3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4)1.2.4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性 (4)1.2.5城市环境极易出现污染状态 (4)2城市的“色彩污染” (4)2.1“色彩污染”的定义 (5)2.2“色彩污染”的来源 (5)2.2.1建筑色彩污染 (5)2.2.2广告色彩污染 (5)2.2.3灯光色彩污染 (6)2.2.4其他色彩污染 (6)2.3城市“色彩污染”的表现 (6)2.3.1“脏”的色彩 (6)2.3.2“乱”的色彩 (7)2.3.3“差”的色彩 (7)2.3.4“艳”的色彩 (8)3“色彩污染” (8)3.1“色彩污染”的危害 (8)3.2我国城市色彩的现状分析 (9)3.2.1“千城一面”,色彩雷同 (9)3.2.2色彩混乱 (10)3.2.3色彩弱化 (10)3.3治理环境“色彩污染”的手段与方法 (10)3.3.1加强市民色彩的素质教育 (10)3.3.2加强环境色彩管理学科的建设 (10)3.3.3推进“色彩搭配师”的认证制度 (11)3.3.4依法管理建立色彩指导规范 (11)3.4本校区色彩情况调查 (12)3.4.1色彩认识的调查 (12)3.4.2对“脏乱颜色”的调查 (12)3.4.3对校园内色彩搭配情况的调查 (13)城市环境分析——“色彩污染”摘要城市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形式,是物质和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同时又在缺乏系统性控制和统一管理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得以关注和研究。
这个问题超越了城市环境物质的或硬件环境的各种要求,上升到对人性的、文化的、美学的等软件环境的要求。
研究是从现代城市色彩的使用不当,导致对人们的生理、心理感受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损害问题着手,进而深入分析对城市景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从而提出改造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城市环境,色彩污染,色彩规划1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典型的地域综合体。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也日新月异。
1.1城市环境概念及组成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典型的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
[1]人类由筑巢而居、逐水草而居到定居、由散居到聚居、由乡村到城市,反映着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中保护自己、征服自然的历程,标志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个重要发展阶段。
城市环境是典型的人工环境,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成分和社会环境成分,[2]参见图1-1。
图1-1 城市环境结构1.2城市环境的特征城市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2.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由于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所以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作用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除了大气环流、大的地貌类型基本保持原来的自然特征外,其余的自然因素,如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
1.2.2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它呈现出一定的平面和立面特征,是城市环境各组分要素平面和立面的形式、风格和布局等有形的表现。
城市环境的立面形态通常用城市环境在高度空间上出现的变化来描述,这一点在城市景观、城市地貌中讨论的比较多,诸如城市轮廓、城市人造地貌描述。
1.2.3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城市中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特点,或者说城市环境中各物质要素在地理空间分布中所呈现出的地域分异特点,即城市环境的地域结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环境必然产生地域分异而形成的各自的社会经济特色,如呈现出城市环境的用地空间结构,城市环境的绿化空间结构和城市环境的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1.2.4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性城市环境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根据其呈现出的以不同活动为中心事物的物质环境的地域分异,可划分出于一定活动相联系的地域子环境,如居住环境(区)、工业环境(区)和商业环境(区)等,其下还可细分出具体的用地,充分体现出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性。
城市环境的这种地域子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城市环境整体。
由于城市环境人工化程度的不同,使得城市环境中各物质要素在地理空间分布中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地域分异,即可区分出三个典型的特征空间: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1.2.5城市环境极易出现污染状态较之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在组成及机构和影响因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城市“热岛”的产生、地形的变迁、人工地面改变了自然土壤的结构与性能,不透水的地面的增加、绿色植物和分解者的减少,在不大的空间里建立了大量的人类技术物质(建筑物、桥梁和其他设施等),集中了大量的人口、物质和能源,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等等,所有这些使得城市环境的自我调节净化机能变差,极易出现环境污染,城市建成区变成了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2城市的“色彩污染”色彩具有表现气氛、装饰美化、区分识别、展示文化的功能,但对色彩的功能认识不够、缺乏建筑色彩规范、与有关单位沟通不顺导致了“色彩污染”的产生。
[3]2.1“色彩污染”的定义“色彩污染”就是指在城市建设生态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环境由于色彩运用不当而造成对人们的生理、心理感受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构成对城市和谐的景观造成破坏的现象,其中也包括人与人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和谐因素。
[4]“色彩污染”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而缺乏系统性控制和统一管理,同时人们对环境软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色彩对人的思维、行为、举止、情绪、感觉和生理变化都有强烈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不和谐的环境中,心情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从而导致健康水平的下降。
[5]2.2“色彩污染”的来源当前,从时尚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落后的小村庄,色彩污染都已经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完成了它的侵蚀。
要想改变现状,整治城市环境中的色彩污染,同时避免以后继续产生污染,就必须首先对城市的色彩污染源做一个全方位的研究。
2.2.1建筑色彩污染在城市视觉环境中,建筑的“形”和“色”两方面都是最大、最广泛的视觉因素,日光照射下建筑表面的色彩就成为城市色彩环境中面积最大,最瞩目的部分。
因此,建筑是影响城市色彩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建筑的色彩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品位,是一个城市地域文化和城市风格最直接的反映。
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
”城市建筑的美感的确能像音乐一般陶冶人的身心。
但是,如果在设计和建造时不注意色彩的运用,将会刺激人的视觉感受,破坏原有的环境格局,造成色彩污染。
2.2.2广告色彩污染当我们站在高处眺望纵横交错的城市景观,或是乘车、行走在高低层叠的楼宇之间,总有一种干扰让人无法回避,那就是城市中五颜六色、浓妆艳抹的招牌与广告。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告是面向大众的一种传播,是让大众都接受的一种文化,而不是所谓的脱离实际的高雅艺术。
广告色彩污染的形成是商业化运作的结果,同时对于广告、招牌的形式、形象、色彩等,城市管理者没能予以足够的重视。
于是,形式各异的广告依附在各种建筑物、门面、地铁、路灯、车站、公车、天桥等介质之上,遵循着夸张、刺激眼球、越艳越好的原则,破坏了城市环境的色彩美感,污染了人们的视觉。
2.2.3灯光色彩污染城市里的人们夜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是现代都市生活的特征之一,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体验城市夜间的风姿。
因此由灯光引申的城市夜景,对于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夜晚,城市在灯光的装扮下,少了几分钢筋水泥的冷漠,多了一些诱人的温馨,美丽的夜色与绚丽的灯光相融合,使人流连忘返。
城市夜景也能很好的展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的“第二外观”。
目前,很多城市都意识到了夜景照明的重要性,纷纷开始亮化工程,例如向建筑物投射灯光、特色路灯等。
然而,一些灯光色彩的设计不考虑环境功能,缺少艺术性和科学性,反而破坏了城市的夜景,影响了居民的休息。
2.2.4其他色彩污染城市环境中的色彩污染还包括地面铺装和基础公共设施等,基础公共设施又包含候车亭、电话亭、指示牌、垃圾箱等。
基础公共设施是城市的点缀,对城市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它们从细微处去体味城市色彩设计的独具匠心。
但是,若不能取得相互协调匀称的效果,则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
2.3城市“色彩污染”的表现据媒体报道,在日本,有关学者曾于1985年和1986年的6月和8月对札幌市及周边地区,就“色彩污染”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搜集了大约5000多个有关数据。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被调查者的大多数认为暖色调中的鲜亮色以及暗淡色调是造成城市建筑色彩污染的直接原因。
色彩集中在高彩度的色域,如饱和的大红、粉红、翠绿、明黄等。
由此可见,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城市的建筑色彩应尽量不要采用明度过高、纯度过艳或者明度过低的色彩。
2.3.1“脏”的色彩“脏”的色彩,是人的心理、生理都加以拒绝的色彩,一般表现为污浊的特征。
如灰尘的色彩,施工垃圾的色彩,施工现场没有清理的水泥砂灰及其他对于地面有难以清理的色彩。
在色彩的调查中,日本的专业工作者得到了一些不同年龄及性别的人在色彩污染方面对色彩的选择倾向,从而找出人们认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些色彩,并为建筑设计的色彩规划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认为是污染的色彩里,除了暖色调鲜亮的颜色占了大多数外,还有1%~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黑色为污染色彩,而在他们的中间还有1%选择了白色。
可见,黑色和白色也被认为是造成色彩污染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
因为这些色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耐脏”,或者说容易显脏的色彩。
“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
过白的、过于干净的色彩易于招致污染,而过于黑、重的色彩也易于显出泥、灰的脏来;过于鲜艳、单纯的色彩也易于被污染,所以应尽量避免在地面的位置使用。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北京故宫的广场地面不是灰色的青砖,那以后会怎样?所以不少国家的一些重要广场都选择了灰色的石材,也是如此。
2.3.2“乱”的色彩“费城导向系统”的设计者盖尔·戴博勒·劳克说:“城市标志首先要服务于公众,而不是要创造100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