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定义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应当进行什么措施?答: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特种设备监督举报电话:12365简述《特种设备安全法》中规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七个环节?答: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
根据<特种设备安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在什么情况下报废?特种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病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特种设备事故分类?答: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第六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1)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2)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露,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4)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
第六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1)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保障中断运行24小时以上的。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露,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4)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下的第六十三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1)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的,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露,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5)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第六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1)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露,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3)电梯桥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4)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5)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6)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
根据<特种设备安监察条例>,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当如何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后应当立即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尽快核实有关情况,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必要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
根据《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使用特种设备应当符合那些要求?(一)特种设备应具有使用注册登记文件,并将登记标志或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置于设备的显著位置;(二)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书;(三)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制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并作出记录;(四)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检测,未经检验检测或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五)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并按规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
在使用过程中或经检验检测、安全监察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排除隐患或停止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什么?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作,或者在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报告的,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情节严重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触犯刑律的,依法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当如何处理?答: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必要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越级上报情况。
其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古,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在什么情况下废?答:特种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措施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什么?结合单位实际说明如何落实。
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责任人。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1、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
2、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捡验计划。
3、捡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清晰完整。
4、妥善保管电梯钥匙及其安全提示牌。
5、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6、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组织电梯作业人员实施救援。
7、实施对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和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认可。
电梯使用单位应如何制定和执行电梯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相关人员的职责2、安全操作规程3、日常检查制度4、维保制度5、定期报检制度6、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7、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8、意外事件或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演习制度9、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单位实际,说明如何进行电梯的例行检查?(一)日常检查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所管辖电梯进行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
(二)月度检查电梯使用单位至少每月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主要检查电梯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电梯年度自检电梯运行一年后,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年度自检主要检查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整机性能和安全设施性能。
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管理?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应包含:1、《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2、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3、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4、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5、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6、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乘客被困在电梯轿厢内应如何解救?(1)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维保单位,要求他们立即到场。
(2)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安抚乘客。
(3)在确认轿厢位置后,如果电梯处于平层区,由持证的作业人员用紧急开锁钥匙打开层门、轿门,放出乘客。
(可询问:钥匙开启层门的安全操作要领)(4)若电梯不在平层区,作业人员去机房拉掉电源后,用手动盘车装置将电梯盘至平层区域内(至少两人)。
再用紧急开锁钥匙打开层门、轿门,放出乘客。
(可询问:手动盘车的安全操作要领)电梯发生事故后,使用单位应做哪些工作?(1)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
(2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
(4)。
事故发生后一小时内,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5)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6)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简述紧急操作(盘车)程序(1)盘车前应确认该电梯的电源已经切断,严禁带电盘车。
(2)盘车前应确认轿厢位置并确认各层层门已经闭锁,轿顶、轿厢、底坑无关人员已经撤离。
作业人员做好安装盘车轮等相应准备。
(3)盘车时,开闸作业人员应手握制动器释放工具且释放工具不应脱离制动器,以免失控。
(4)需重力滑行时,应控制电梯断续释放制动器慢速运行。
(5)使用手轮盘车时,至少应有两人(含两人)以上配合操作,开闸人员应听从盘车人员的口令。
(6)盘车操作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将临时装设的松闸工具和盘车轮拆下,放回原位。
开启层门进入轿顶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1)用厅外开锁三角钥匙开启层门时一定要“一慢,二看,三操作”。
切勿用力过猛,失去平衡,致使发生坠落等意外。
(2)确认轿厢位置并处于静止状态,以避免剪切的危险。
(3)按下停止开关并将检修/正常转换开关转换到检修位置,开启照明后再进入轿顶;(4)不允许双腿分跨立于层门内外侧工作,以免电梯误动而致伤。
电梯使用单位可否培养或聘用几个持证的维修人员后自己维护保养电梯?与维修单位签定的维保合同应包括哪几方面的条款?维保业务可否分包或转包?签定维保合同后是否发生事故将由维保单位负全责,而使用单位不再承担责任?1、不行。
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单位进行维保,并且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
2、维保合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维保的内容和要求;b)维保的时间频次与期限;c)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3、电梯的维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分包与转包。
4、《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对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故而,签订了维护合同,出了事故,同样不能免责。
电梯轿厢内应设置哪些必备设施和说明?(1)紧急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