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题1.分生组织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类?在植物生长中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次生分生组织?有几种次生分生组织?简述其发生和活动。
3.简述种子和果实的结构及其作用。
4.试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5.试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6.试比较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7.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8.简述根、茎、叶主要功能的异同。
9.侧根、叶、腋芽、不定根、不定芽的起源方式各是什么?10.试述根内皮层和中柱鞘的结构和功能。
11.什么是髓射线?什么是维管射线?二者有哪些不同?12.区别如下名词: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柱、中柱和维管系统。
13.区别如下概念:年轮、生长轮、假年轮、早材、晚材、春材、秋材、心材、边材、无孔材、环孔材、散孔材、半环孔材14.松针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有何适应意义?15.试述旱生植物叶和沉水植物叶在形态结构上有何不同?16.概述被子植物花的演化。
17.列表比较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差异。
18.什么是减数分裂?什么是双受精?各有何生物学意义?19.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20.简述被子植物的有性世代。
21.双受精后一朵花有哪些变化?简述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22.试述单孢型胚囊的发育过程。
23.为什么竹材可作建筑材料24.观察一块木板,怎样才能说明它是由树干中央部分锯下来的?25.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和生长?26.从树木茎干上作较宽且深的环剥,为什么会导致多数树木的死亡?27.什么是“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如何利用?举例说明。
28.什么是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适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有哪几种?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的特殊意义是什么?29.对不同类型的幼苗,播种时应注意什么?30.较大的苗木,为什么移栽时要剪去一部分枝叶?水稻大田移栽后,为什么常有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发黄的现象?31.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32.棉花整枝打杈时,怎样区分果枝和营养枝?33.什么是根瘤、菌根?它在植物引种和育苗工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34.根据已学过的植物形态解剖学的知识,说明植物体是一统一的整体。
参考答案要点和提示1.答案要点:(1)分生组织包括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顶端分生组织产生初生结构,使根和茎不断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叶和生殖器官。
(3)侧生分生组织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4)禾本科植物等单子叶植物借助于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进行拔节和抽穗,使茎急剧长高,葱等因叶基居间分生组织活动,叶剪后仍伸长。
2.答案要点:(1)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历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脱离原来的成熟状态,重新转变而成的分生组织。
(2)木栓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在根中最初由中柱鞘转变而成,而在茎中则常由紧接表皮的皮层细胞转变而成,以后依次产生的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
木栓形成层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向内产生栓内层,三者共同组成周皮。
(3)形成层一般也被认为是次生分生组织。
根中的形成层由维管柱内的薄壁细胞和中柱鞘细胞转变而来,茎中的形成层由束中形成层(由维管束中一层具潜在分裂能力的细胞转变成)和束间形成层(由髓射线中的薄壁细胞转变成)组成。
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
3.答案要点:(1)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有些植物的种子无胚乳。
(2)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是:a.种皮:保护胚;有些植物的种皮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阻止种子在不适宜的季节或环境条件下萌发,免于幼苗受伤害和死亡;有些植物种皮形成翅、丝状毛等,有助于种子散布。
b.胚乳:供应胚发育成幼苗时所需营养。
c.胚: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形。
(3)果实由果皮组成,果皮来自子房壁,有些果实还包括花托、花序轴等部分。
(4)果皮的作用:a.保护种子;b.有些果实含抑制性物质,使种子休眠,其意义与种皮的相同;c.帮助种子散布。
4.答案要点:(1)三者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之处在于:a.维管组织的成分有差别,裸子植物初生木质部无导管,而仅具管胞,初生韧皮部无筛管和伴胞而具筛胞。
b.松杉目的根在初生维管束中已有树脂道的发育。
(3)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此为通道细胞。
5.答案要点:(1)三者均具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
(2)裸子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特点:a.与双子叶植物茎一样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 b.与被子植物的差别:初生木质部含管胞而无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胞而无筛管、伴胞;初生结构阶段很短暂,无终生停留在初生结构阶段的草质茎。
(3)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在茎初生结构上的区别为:a.茎无皮层与维管柱之分,而具基本组织和散布其间的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外具维管束鞘。
b.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无束中形成层。
6.答案要点:(1)二者共同之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形成层长期存在,产生次生结构,使茎逐年加粗,并有显著的生长轮。
(2)二者不同之处:a.多数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由管胞、木薄壁组织和射线所组成,多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 b.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由筛胞、韧皮薄壁组织和射线组成,一般无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
c.有些裸子植物茎的皮层、维管柱中常具树脂道。
7.答案要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历程主要是由维管系统上升。
所走种程可表示为:土壤溶液吸收作用根毛细胞→根皮层→内皮层→根木质部→茎木质部→叶柄木质部→各级叶脉木质部→叶肉细胞→细胞间隙→孔下室→气孔蒸腾作用→大气8.答案要点:三者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为营养器官。
(1)三者不同点:主要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根的主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吸收作用,其次是固着和合成的功能;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叶的主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光合作用,其次是蒸腾作用。
(2)三者相似之处:根和茎均有储藏和繁殖作用;叶也有吸收作用(类似根),少数植物的叶还有繁殖能力。
维管系统把根、茎、叶三者连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故三者均有输导作用。
在特殊例子中,植物叶退化,而由茎行使光合作用的功能;鳞茎中的鳞叶也具储藏作用;茎卷须和叶卷须是一对同功器官。
9.答案要点:(1)内起源者有:侧根、不定根和不定芽(部分); (2)外起源者有:叶、侧芽、不定根和不定芽(部分)。
10.答案要点:(1)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或五面增厚,这对根的吸收作用具有特殊意义,即控制根的物质转运。
(2)根的中柱鞘多为一层细胞,也有具多层细胞的。
根的中住鞘细胞能恢复分生能力,产生侧根、形成层(一部分)、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乳汁管和树脂道。
11.答案要点:二者在茎横切面上均呈放射状排列,均具横向运输和储藏作用。
但在起源、位置、数量上不同。
(1)髓射线位于初生维管组织之间,内连髓部,外通皮层,在次生生长以前是初生结构,虽在次生结构中能继续增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但数目不变。
(2)维管射线由木射线与韧皮射线组成,由形成层产生,为次生结构,数目随茎增粗而增加,后形成的射线较短。
12.答案要点:(1)维管组织是植物中形成维管系统的特化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种复合组织。
(2)维管束为成束状的维管组织。
根中的初生维管组织即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共同组成维管束。
茎中维管束根据有无束中形成层而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根据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分为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和周木维管束四类。
维管柱指茎或根中皮层以内的部分,包括维管束和薄壁组织。
单子叶植物茎中多无维管柱。
中柱:过去把维管柱称中柱。
但因多数植物的茎与根不同,不存在内皮层和中柱鞘,皮层与中柱间的界限不易划分,现多用维管柱取代中柱一词。
维管系统是连续地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内的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组织系统。
13.答案要点:年轮也称生长轮。
次生木质部在一年内形成一轮显著的同心环层即为一个年轮。
若一年内次生木质部形成一轮以上的同心环层,则为假年轮。
一个年轮中,生长季节早期形成的称早材,也称春材,在生长季节后期形成的为晚材,也称夏材或秋材。
二者细胞类型、大小、壁结构有区别。
具数个年轮的次生木质部,其内层失去输导作用,产生侵填体,为心材;心材外围的次生木质部为边材,具输导作用。
心材逐年增加,而边材较稳定。
无孔材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横切面上没有大而圆的导管腔,其木材称无孔材。
双子叶植物次生木质部具大而圆的导管腔。
有些树种的木材,在一个生长轮内,早材的导管腔比晚材的导管腔大得多,导管比较整齐地沿生长轮环状排列,这种木材称环孔材;反之,早材与晚材导管腔相差不大,称散孔材。
介于环孔材和散孔材之间的称半环孔材或半散孔材。
15.答案要点:(1) 旱生植物叶对干旱高度适应。
适应的途径有二:一是叶小,以减少蒸腾面;二是尽量使蒸腾作用受阻,如叶表多茸毛,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往往较多,而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
(2)沉水植物叶则对水环境高度适应。
水环境多水少气光较弱。
因环境中充满水,故陆生植物叶具有的减少蒸腾作用的结构,在沉水植物叶中已基本不复存在,如表皮细胞薄,不角质化或角质化程度轻,维管组织极度衰退;因水中光线较弱,叶为等面叶;因水中缺气,故叶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接触和气体的交换面,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
16.提示:从花各部分的数目、排列方式、对称性和子房位置等四方面的变化加以概述。
17.提示:从花序、花冠、气味和蜜腺、花粉、柱头等方面加以比较。
18.答案要点:(1)减数分裂和双受精的定义(略)。
(2)通过减数分裂可保证有性生殖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减数分裂使有性生殖后代产生变异。
在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意义。
19.提示:(1)相似:减数分裂Ⅱ与有丝分裂相似。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均有间期,DNA复制一次,均出现染色体、纺锤体等。
(2)不同:a.发生于不同的过程中;b.染色体数目减半与否;c.分裂次数及子细胞数不同;d.有无同源染色体配对、片段交换、分离。
20.提示:(1)有性世代的定义;(2)从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到花粉管释放二精子、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到成熟胚囊形成两条线分别叙述,以双受精开始作为有性世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