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013108)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013108)
君子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独立高洁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室的 描写中表达出来。
2.对偶。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你懂这些花语吗?
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
美 丽 纯 洁 的 爱 情
莲花的花语 是什么?
爱莲说
周敦颐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托物言志” 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生观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 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 反问句。一方面 照应上文“予独 爱莲”,另一方 面也透露出对人 生世事的感叹, 慨叹当时与作者 志同道合的人少, 能做到品行高洁 的人少。
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爱莲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认为
表判断、是……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对于菊花的喜爱 少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听说
和我相同的有什么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该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刘禹锡
自学检测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朗读欣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陋 室
铭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刘
指(嘈杂的)音乐声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使……扰乱
使……劳累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 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 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 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 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 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 《陋室铭》一文。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思考
1 作者分别把菊花、牡丹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菊花——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衬托莲的形象
2 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 描写——突出莲的形象 议论——赞赏莲的品质 抒情——贯穿全文,意在明志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 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 大夫追求名利,求取 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 烈讽刺。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
晋陶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取消独立性 却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洗
妖媚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禹
锡
骈句:句式工整,对仗工巧,节奏鲜明,音韵谐美。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出名、闻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灵异的(水) 这
只 香气,指(品德)高尚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大学问家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