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风险分析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风险分析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风险分析————————————————————————————————作者:————————————————————————————————日期: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风险分析河南新野建信村镇银行陈宇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极容易积聚金融风险,被国际金融炒家利用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宏观经济波动。

因此,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并由此分析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顺利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Abstract:Marketization ofinterestratesrefers to the interest rate decisions to the commercial bank, independently bycommer cial bankto adjust interest rates, finally formedonthebasis of the central bank benchmarkinterest rate, money marketrates for mediation, deposit and lending interest rate is determine dby marketsupply and demand of financial structure ofthe marketinterest rate system and the interest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rates, due to information asymm etry, the accumulationof financial risks,and bythe internati onal financialspeculators use caused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crisisand macro economic fluctuation.Analysis of interest ratemarketizationofthe banking sector, therefore, the challenges and risks, and analyses the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measur es, to smoothly promote the marketizationof interest ratesand financial deepening, promote sustainedeconomic growth has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Riskm anagement。

ﻬ一.利率市场化现状(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其代表作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其核心观点是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其实一种理想的自我调整机制,借助价格信号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战后,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发展中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严格的金融管制,二人于1973年分别先后发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及《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标志着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发展理论正式形成。

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以利率管制为代表的金融管制,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通过对这种金融抑制的解除,可以增加内部积累并实现合理放贷,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因此,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主张是金融自由化,其中利率市场化是核心。

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利率市场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钱水土、于广文对我国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状况所作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加快0.29个百分点。

由于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因此,每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更加趋近市场利率水平。

可见,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宋飞对前人所作的各种代表性实证研究进行详细分析,认为“自由化改革的确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地区)长期性的高效率的经济增长,而管制政策则带来相反的效果”,而某些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配套其他的相关措施:“……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必须在其他有效措施的配合下发挥作用”。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证都认为,利率市场化确实有利于一国经济发展,但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当配套其他方面的改革。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构想:“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完善货币市场……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在2002 年十六大报告里面,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这个概念。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而同年3月人民银行公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基本上是遵循上述思路,朝着上述目标推进的。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式开始。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同年10月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

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4年1月,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2004年10月,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2.3倍的上限管理。

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也实现了上限管理。

同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

截至2008年,放开的本外币管制利率累计达123个品种,管制利率减少到24个品种。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业还很注意培育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

另外,我国在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人民银行推出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CHIBOR);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运行,并在今后三年多的运行中充分体现了其对我国市场利率的代表性。

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启动。

克服327国债期货的心理障碍重启国债期货,因为这是利率市场化乃至汇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其他选项。

随着利率在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的调控也逐渐从规模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

我国历时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范围涵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改革、债券市场利率改革、存贷款利率改革、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培育以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转型等多个方面,可谓成就斐然。

然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主要的浅层问题还有:存贷款利率尚未彻底放开、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将由于高昂的风险溢价导致资金不可得等。

主要的深层问题还有:垄断的打破和所有制的多元化、产权的清晰界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约束和道德风险的防范等。

走向利率市场化,尊重市场定价为先,首先应从尊重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与债券的市场价格开始。

目前国家已有动作,截止2013年4月21日,债券扫黑风暴落马人士已有五位,整治债券市场是国债期货重新回归的重要前提。

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并由此分析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顺利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挑战1.存款挂牌利率的差异化态势开始显现,存款竞争升级虽然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打开得非常有限,银行自主定价权不大,但各家银行还是根据自己的资金充裕情况、市场地位以及客户结构等,进行了差异化定价。

以前不需要操心的存款定价开始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必须紧密跟踪、关注、研究的重要内容。

2.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显著拉低银行业利润增速由于近期降息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相结合,商业银行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增长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