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新课标《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一三原“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
一课时。

【课程标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 通过演示,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3. 通过绘图分析,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4. 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比较等,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设计思路】
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公转概况——黄赤交角的形
成及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为线索,以“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原因规律、正午
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为重点,层层推进,得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过渡:首先我们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4 页第一段文字,
读图1-3-2“地球的公转”,观看动画,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完成填空。

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上。

公转速度: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7 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公转方向:自向。

地轴指向: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
,叫做一恒星年。

想一想:从9 月24 日——2 月11 日地球公转的速度怎么变化?观看视频,
通过展示视
频,让学生在
观察和比较的
过程中获取新
知,锻炼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

检查学生的
自学成果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文
字,自主学
视频、教材
习地球公转
的相关知识
小题快

学生思考,
回答PPT 的“ 想一想”
过渡: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在运动中的关系如何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