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继续教育作业汇总..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继续教育作业汇总..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2.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填空 )3.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 )2. (填空 )3. (填空 )1. (填空 )2. (填空 )1. 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2. (填空 )1.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1.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填空 )2.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3.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填空 )1.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2. (填空 )1.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填空 )2.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

(填空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填空 )3.”。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填空 )2.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4.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简答 )答: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三、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度。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4.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简答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环保惠民,促进和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政府引导,协力推进4.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有哪些?(简答)答:1.加快制度建设。

2.努力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模式。

3.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4.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治理环境的公众参与制度。

5.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担负起全球生态环境责任。

4.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

(简答)答: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5.请简述造成环保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简答 )答:首先,各地区间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先天条件相差巨大,而产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结构性差异更使得各地环境保护的起点截然不同。

其次,各地区间财政能力与环保投入相差悬殊,政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不齐,而管理体制和基本制度的缺陷更使得公共服务中权利、机会和结果的不平等成为结构性问题。

因此,通过环保公共服务的持续推进,逐步实现环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也应成为政府的首要责任内容。

4.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简答 )答: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4.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

(简答 )答: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4.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简答 )答:第一,生态文明是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

第二,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和谐。

第三,生态文明要求维护生态安全。

第四,生态文明要求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

第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六,生态文明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伦理道德。

4.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简答 )答:(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向( )的历史性转变。

(单选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6.“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 )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7.水体废弃物按( )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单选 )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8.核裂变发电(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单选 )A属于B不属于C不确定D以上都是5.生态系统保持(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单选 )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6.碳水化合物属于( )。

(单选 )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7.(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

(单选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8.循环经济的( )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

(单选 )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5.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 )问题。

(单选 )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6.( )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

(单选 )A一次气溶胶颗粒B二次气溶胶颗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7.PM2.5是直径( )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单选 )A等于2.5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8.循环经济的( )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

(单选 )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5.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

(单选 )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6.固体废弃物的( )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单选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7.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 )。

(单选 )A灰尘B废气C气溶胶粒子D污染物8.我国( )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A2000年B2002年C2004年D2008年4.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

(单选 )A生命B共同体C生命共同体D以上都不是5.“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

(单选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6.保持并完善()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

(单选 )A《环境基本法》B《环境保护法》C《环境法》D《环境影响评价法》7.以追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为目标,实现和谐生态,走向()。

(单选 )A生态文明B生态安全C生态平衡D生态保护5.生态系统保持(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单选 )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6.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为准则。

(单选 )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7.“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 )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8.( )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单选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5.生态系统具有( ),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

(单选 )A整体性B多样性C开放性D复杂性6.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为准则。

(单选 )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7.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

(单选 )A不大;接近饱和B接近饱和;大C接近饱和;不大D不大;不确定8.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关系。

(单选 )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5.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为严重。

(单选 )A减小B加大C不变D不能确定6.一般无机盐属于( )。

(单选 )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7.( )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

(单选 )A一次气溶胶颗粒B二次气溶胶颗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8.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 )。

(单选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5.( )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