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对韵歌教案

一年级对韵歌教案

一年级对韵歌教案【篇一: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对韵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

(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

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

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

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

“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

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

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

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

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篇二: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对韵歌》教学设计】《对韵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顺。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正确书写“山”的笔顺。

三、教学策略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依据识字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

借助游戏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对韵”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师生配合背诵《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回忆这篇韵文中相对应的事物。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识字一至四课的生字,对于遗忘的生字,老师适时提醒记忆生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温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韵文,识记生字1.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相对的事物,这几组都藏这首对韵歌里了,自己试着读一读韵文。

2.学生自读。

3.老师范读;生生互读互助。

4.引导学生发现每句重读的音并配合用手打拍子,引导学生读出韵律。

5.引导学生在韵文中圈出这课七个生字。

6.游戏: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贴到相应的生字上方或者连线。

7.生字宝宝送回韵文中,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出示相关图片,能帮助学生将文字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拓展提高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诗句里面藏着的对子。

(1)引导学生观察字数特点,如果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把它称为单字对;两个字对两个字时称为双字对。

(2)总结声律启蒙的重要特点:字数相对,内容相互关联。

2.游戏:注意记清每组对子的内容,做找对子的游戏,老师说第一个字,学生迅速找到这个字和与这个字相对应的字或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帮同学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以及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对韵”的特点,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对这一独特语言形式的喜爱。

(四)观察临帖,学写汉字1.观察“虫”字,认识笔画“提”。

(1)教师强调三步观察法:笔画、占位、要点。

①观察笔顺:书平放,手指指书描笔顺。

②观察占位:“口”稍扁,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字形要点:第五笔为提,学习笔画提。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2.观察“云、山”字,认识笔画“撇折、竖折”。

(1)学生当“小老师”教笔顺,老师指导学生找占位,观察字形特点。

“山”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占格要点:“云”第二笔横长,在横中线上起笔。

字形要点:“云”撇折上提,顿点有力;“山”最后短竖要出头。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设计意图】要重视新认识笔画的书写,引导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

有序观察生字结构,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乐之旅吧!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读《声律启蒙》。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韵吟诵中,既巩固了识字的任务,又体会了对韵歌的韵律美,促进了学生的积累。

拓展的课外阅读,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三:5对韵歌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新教材】5 对韵歌导学案设计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件,4.小组长出示卡片,组织学习。

逐字读生字。

4.屏幕出示所有生字。

指导小组学习。

5.教师分组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2)小组长拿生字卡片考本组成员。

(3)读对了竖起大拇指夸夸他,读错了帮助他。

5.被选到的学生小组成员齐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

(1)都像它本来的形状。

“云”上1.学习“云”和“山”。

(1)课件出示“云”和“山”。

提问:由这两个字的形状,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你能说出几个带有“云”的词吗?(3)出示“绿意浓浓的柳树”和“桃花盛开”的图片。

指导学生四、重点指导,强化识字(用时:8分钟)欣赏、组词并进行简单说话练习。

2.学习“清”和“秀”字。

(1)课件出示一幅山清水秀的风景画。

用本课学过的词语怎样形容这座山?怎样形容这里的水?(2)出示成语。

指导朗读。

3.学习“山”字。

(1)课件播放“山”的字理图。

(2)出示“山”字。

(3)扩词练习。

面的一横,就像浮在天上的云。

(2)汇报带有“云”的词语。

预设:云朵、云彩。

(3)学生组词并进行说话练习。

4.做一做,我知识最强。

预设一,学生组词:柳树、柳(1)“云”是( )结构的字,偏枝、柳叶、柳芽、桃树、桃花…… 旁是( ),组词:()。

预设二,说话练习:绿绿的柳树真美啊!粉红的桃花可真漂亮! 2.学生汇报。

(1)学生思考后汇报:用“山清”形容山,用“水秀”形容水。

a.美b.清(2)朗读“山清水秀”。

学生个别读,齐读。

3.学生汇报。

(1)看到了“山”的形状。

(2)交流识记“山”的字形。

(3)学生组词:泰山、灵山、山上。

c.青d.秀(2)“山”是( )结构的字,偏旁是( ),组词:()。

(3)“虫”的偏旁是(),组词:()、()、()。

5.选一选,我眼睛最亮。

山( )水( )五、回文朗读,巩固识字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