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部分-矿渣粉试验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矿渣粉试验操作方法
1.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和初凝时间比的测定方法
• 矿渣粉28d活性指数按式( A.2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 至整数: • • • • A28——矿渣粉28d活性指数,%; R028——对比胶砂28d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R28——试验胶砂28d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矿渣粉流动度比按式( A.3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 整数:
4.矿渣粉比表面积试验方法
• 4.1按GB/T 8074进行,勃氏透气仪的校准采用GSB 083387粒化高炉矿渣粉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品或相同等 级的其他标准物质,有争议时以前者为准。 • 4.2试验仪器设备 • 透气仪、烘干箱、分析天平(0.001g)、秒表、矿渣粉 样品、压力计液体、滤纸 • 4.3试验步骤 • 4.3.1测定矿渣粉密度 • 按3.2测定矿渣粉密度 • 4.3.2漏气检查
1.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和初凝时间比的测定方法
• • • • • • F—矿渣粉流动度比,%; Lm—对比胶砂流动度,单位为mm; L—试验胶砂流动度,单位为mm。 1.3矿渣粉初凝时间比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 1.3.1水泥净浆配比 对比净浆和试验净浆配比如表2所示。
表2 水泥净浆配比
水泥净浆种类 对比净浆 试验净浆 对比水泥(g) 矿渣粉(g) 500 250 —— 250 水(ml) 标准稠度用水量 标准稠度用水量
2.矿渣粉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 2.1原理 • 将矿渣粉放入规定温度的烘干箱内烘至恒量,以烘干前和烘 干后的质量之差与烘干前的质量之比确定矿渣粉的含水量。 • 2.2仪器设备:烘干箱、天平(0.01g) • 2.3试验步骤 • 将蒸发皿在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后称重(m0)。 • 将约50g的矿渣粉样品倒入蒸发皿中称重(m1),精确至 0.01g。 • 将矿渣粉样品与蒸发皿一起放入105℃~110℃烘干箱内烘至 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2),精确至 0.01g。
3.矿渣粉密度试验方法
• 刻度线后(选用磁力搅拌此时应加入磁力棒),盖上瓶 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 20℃±1℃ ),恒温至少30min,记下无水煤油的初始 (第一次)读数(V1)。 • 3.2.4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 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 3.2.5用小匙将矿渣粉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瓶中,反 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或磁力搅拌等),直至没有 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使刻度部分 浸入水中,恒温至少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V2)。
水(ml)
225 225
• 1.2.2水泥胶砂搅拌程序:按GB/T 17671进行。 • 1.2.3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按GB/T 2419进行对比胶砂 和试验胶砂的流动度试验。
1.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和初凝时间比的测定方法
• 1.2.4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按GB/T 17671进行对比胶砂 和试验胶砂的7d、28d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 • 1.2.5矿渣粉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计算 • 矿渣粉7d活性指数按式( A.1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 至整数: • A7——矿渣粉7d活性指数,%; • R07——对比胶砂7d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 R7——试验胶砂7d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1.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和初凝时间比的测定方法
• 1.2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 • 1.2.1水泥胶砂配比 • 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水泥胶砂配比
水泥胶砂种类 对比水泥(g)
对比胶砂 试验胶砂 450 225
矿渣粉(g)
—— 225
中国ISO标准 砂(g)
1350 1350
2.矿渣粉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 2.4结果计算 • 含水量按式(B.1)计算,结果保留至0.1%。
• • • •
W—含水量,%; m0—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烘干前样品与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烘干后样品与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3.矿渣粉密度试验方法
• 3.1试验用仪器设备 • 李氏瓶、无水煤油、恒温水槽(20±1℃),天平 (0.01g)、温度计(0.1℃)。 • 3.2试验步骤 • 3.2.1矿渣粉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 110℃±5℃温度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室温应控制在20 ℃±1℃ )。 • 3.2.2称取矿渣粉60g(m),精确至0.01g,可按实际情 况增减称量材料质量,以便读取刻度值。 • 3.2.3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ml”至“1ml”之间
第二部分
矿渣粉试验操作方法
——技术质量部
1.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和初凝时间比的测定方法
• 1.1样品 • 对比水泥 • 符合GB 175规定的强度等级为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 硅酸盐水泥,且3d抗压强度25MPa~35 MPa,7 d抗压强度 35 MPa~45 MPa,28 d抗压强度50 MPa~60 MPa,比表面 积350 m ² /kg ~400 m² /kg, SO3含量(质量分数)2.3%~2.8%, 碱含量(Na20+0.658K2O)(质量分数)0.5%~0.9%。 • 试验样品 • 由对比水泥和矿渣粉按质量比1:1组成。
3.矿渣粉密度试验方法
• 3.2.6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 不大于0.2℃。 • 3.2.7结果计算 • 矿渣粉密度ρ 按下式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cm³,试 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 差不大于0.02g/cm³。 ρ = m/(V2- V1) • ρ —矿渣粉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³); • m—矿渣粉质量,单位为克(g); • V2—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 • V1—李氏瓶பைடு நூலகம்一次读数(ml)。
1.矿渣粉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和初凝时间比的测定方法
• 1.3.2水泥净浆初凝时间试验:按GB/T 1346进行对比净 浆和试验净浆初凝时间的测定。 • 1.3.3水泥净浆初凝时间比计算 • 矿渣粉初凝时间比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 整数。
• T—矿渣粉初凝时间比,%; • Im—对比净浆初凝时间,单位为min; • I—试验净浆初凝时间,单位为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