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20世纪30年代以米德为代表的社会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P3P8二、单项选择1.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方面提出较早的是吴江霖教授。
P52.沙莲香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们在身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主体反应”。
P53.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独立学科。
4. 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三、多项选择1. 劳斯所谓的“心理面”,是指哪些静态现象:P2(1)语言(2)信仰(3)文化2. 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所作出的内隐与外显的反应。
简而言之,它研究:P7(1)人的社会行为(2)个性心理发生(3)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3. 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如下:P9(1)主动性和受动性(2)内隐性和外显性(3)个体性和群体性4.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及相应的主要概念有:P10(1)社会因素(2)文化因素(3)人格因素四、题型未明1. 早期社会学者黎朋、冯特、麦独孤、劳斯等人基本上把个体之外的群体心理作为研究对象。
P22.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1968年指出,社会心理学是:P3力图理解和说明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实际上或想象中存在的他者和在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集团中占有一定地位、扮演一定角色的他者之影响这样一门学问。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P392.P47二、多项选择1.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由哪两个主要的成分组成:P17(1)归纳法(2)演绎法2. 建立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三大步骤运用的主要是归纳法。
P173. 科学研究的目的。
P17(1)接受(2)预测(3)控制4. 一般方法论体系主要有:P18(1)实证主义方法论(2)人文主义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5. 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P19(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研究法(4)跨文化研究法6. 专业研究的常用术语。
P20(1)概念(2)命题(3)变量(4)假设(5)理论7.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 P22(1)参与观察(2)非参与观察8. 根据参与的程度,进一步将参与观察分为: P23(1)完全参与观察(2)半参与观察9. 常用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主要有两种:P26(1)实验室实验(2)现场实验10. 在社会心理学中经常用到的是:P29(1)典型调查(2)个案调查(3)抽样调查11. 在不同文化内进行心理测验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P39(1)罗夏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12. 自1836年孔德提出“实证科学”的主张以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心理学都朝实证化的方向迅猛发展。
三、简答1. 在典型的选择中,我们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为:P30(1)为了更好地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研究者应选择相对纯粹性的典型。
(2)为了更好地探求事物的基本状况和特征,研究者应选择能在更多的基本面上代表一般情况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解剖。
(3)为了研究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研究者应选择那些有详实的历史资料的单位作典型。
(4)为了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形成科学预见,研究者应选择那些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作典型。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1. 社会心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独立的学科。
P522.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施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
P533. 1875年,德国学者A.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
P534. 1982年4月,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同年9月改名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P63二、多项选择1.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阶段,即霍兰德所说的社会哲学阶段,其母体是从古代希腊开始一直延续到19实际上半叶。
P502. 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P54(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F.H奥尔波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具有极端的个体心理学的倾向。
他将这些实验成果写进《社会心理学》(1924年),因此被人们公认为是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P55▲米德的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P57首先,是理论建设乔治.米德的理论兼有哲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色彩。
其次,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经验研究也能与此间心理学家的实验室研究相媲美。
▲围绕2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危机,社会心理学家纷纷著文发表各种意见有哪些?P60(1)理论定向问题(2)研究方法问题(3)会期望问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P65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P79是一个人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反映。
P84二、单项选择1.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水平的标志是自我。
P80三、多项选择1. 社会化具有的基本特点:P66(1)终身性。
(2)自主能动性。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辨证的统一过程。
2. 人的社会化的途径:P67(1)社会教化(2)个体内化3. 社会教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
P674.对于社会生物学的解释,在于两个基本原则:P70(1)坚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2)坚持对社会行为所作的遗传学的解释和说明。
5.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和大众传播媒介。
P736. 人格的四个方面:P79(1)全面整体的人(2)持久统一的自我(3)有特色的个人(4)社会化的客体7. 自我概念包括哪些?(5方面)P81(1)自我观念(2)自我意象(3)自我意识(4)自我评价(5)自我表现8.弗洛伊德有关自我和人格发展的理论中,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P829. 社会化的内容包括:(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它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P982.P1043.P1064P106P1063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做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时间或形态)。
P108二、简答1. 社会认知的特征有:P98(1)认知的选择性(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3)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性(4)认知的完形特性2. 认知者本身的因素有:P102(1)原有经验(2)价值观念(3)情感状态(4)认知偏差3. 三种基本信息,即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和一贯性信息的表现为:P108(1)区别性信息告诉人们行为者在对待不同刺激物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
(2)一致性信息向人们显示关于周围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者的行为表现之间是否一致。
(3)一贯性信息是人们所要了解的关于行为者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情况。
4. 归因错误和偏差,源于:P110(1)过高估计内在因素(2)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3)忽视一致性信息(4)自我防御性归因第六章一、名词解释P1122.P113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在低一级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或至少是得到了部分的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才开始具有意义。
P118-119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侵犯始终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而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这一假说强调了挫折与侵犯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且有相当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挫折——侵犯假说”是基本成立的。
P125二、多项选择1. R.西尔斯提出的侵犯可分为:P123(1)亲社会的侵犯(2)反社会的侵犯(3)被认可的侵犯三、简答1. 需要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P113(1)机体内生理内驱力的存在。
(2)体内所存在的这种内驱力必须在个体的心理上有所反映,也就是说个体要意识到这种生理内驱力的存在,要感受到体内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生理紧张。
2. 侵犯概念的最根本的特征是:P122(1)侵犯意图和动机的存在,它是一种有意使他人遭受伤害的行为。
(2)侵犯不仅包括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也包括企图在心理上伤害他人的行为。
(3)一种行为是否属于侵犯还以行为被施予者和社会的判定为前提。
▲更为完备的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班杜拉看来,侵犯行为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的,因此只要减少侵犯行为的楷模,限制大众传播媒介中暴力形象的出现,使人们观察不到也无从模仿,同时为人们树立起非侵犯行为的楷模,向人们宣传非侵犯行为的榜样,并结合运用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我们就能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侵权行为。
P129第七章一、名词解释P139某个事物所持态度的强弱。
P143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二、多项选择1. 态度的基本特征是:P140(1)态度的社会性。
(2)态度的主观经验性。
(3)态度的持久性2. 态度的构成要素是由知、情、行3部分组成,有:P141(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3)行为倾向成分3. 社会态度的测评方法有:P143(1)量表法(2)问卷法(3)投射法(4)行为观察法(5)生理反应法4. 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与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为:P147(1)服从(2)同化(3)内化5. 社会态度的转变方法主要有:P148(1)说服宣传(2)积极参加活动(3)团体规定三、简答1. 态度的内容有哪些?P139(1)态度的对象是社会存在。
(2)态度的构成具有一定结构。
(3)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
(4)作为态度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的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2. 社会态度转变的主客观条件为:P152(1)客观条件。
主要指宣传者的威信,宣传者有无威信,这对被宣传者态度的转变与否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宣传者威信的高低与其效果是正比的。
(2)主观条件态度转变也有个体差异,有人容易转变态度,有人则不易,这与他本人的个性特点有关系。
个性特点主要指以下几项:①自尊心②权威主义倾向③智力④需要第八章一、名词解释P155则的,这种受到别人毫无保留的信任的人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
P161二、多项选择1. 正式社会沟通网络分为几种类型?P159(1)轮型(2)锁链型(3)Y型(4)车轮型2. 非正式社会沟通网络有几种类型?P160(1)单线形式(2)流言形式(3)偶然形式(4)集束形式3. 社会沟通的媒介可以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符号系统。
P1634. 沃尔夫的假设具有两种形式:P169(1)“强”形式(2)“弱”形式5. 暗语的主要功能有:P171(1)自卫功能(2)保密功能(3)组织功能(4)感情强化功能6. 动态无声的交际行为可以分为几类?P175(1)手势(2)体态(3)面部表情(4)触摸三、简答1. 社会沟通具有几个基本特点?P156(1)社会沟通的双方均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