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一、立论依据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它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
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
1998年,塞利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心理学家有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就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使雇员心情舒畅,让公众称心如意。
”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的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的生活和良好的发展(详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导论》)。
(二)研究运用积极心理理论于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意义
1、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心理辅导价值取向。
学校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克服青少年学生学习心理或学习行为上的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模式。
积极心理学认为,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同样,消除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人就能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
因为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它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是为人提供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一个人积极心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处理和消解心理问题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探寻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教义。
因此,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探索改变我们过去学习心理辅导偏向问题消极方面的价值取向,用全新的视角和辨证的思维方法,把学习心理辅导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发学生固有的积极向上的潜能上来,用爱心挖掘并发扬光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
2、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这充分体现了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正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学习心理辅导过程中,探索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利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上进,释放自己发展的潜能。
从而增进学生的积极力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幸福健康、全面发展而又富有个性的人。
3、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开辟学习心理辅导的新天地。
纵观目前中小学学习心理辅导实际现状,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学校的学习心理辅导仅仅停留在补救性的对个别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方法粗糙,效果甚微。
导致学校学习心理辅导的时空越来越萎缩。
鉴于此现状,开展本课题研究,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努力开辟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的新天地,变补救性学习心理辅导为发展性学习心理辅导。
在发展性学习心理教育辅导中,主要以全体学生为教育辅导对象,以预防性教育为主,以补救性教育为辅。
预防性学习心理教育是在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发生之前,设法完成相应阶段的发展任务,以预防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补救性学习心理辅导是在学生问题发生之后,教育工作者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以解决学习心理问题的教育活动。
预防性教育无论从人力、财力的投入还是从心理干预的成效来看,都优于补救性心理教育。
更主要的,发展性学习心理辅导可帮助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自信乐观精神,减少他们的心理创伤,有利于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此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可以锻炼、培养一批既懂得现代心理教育理论,又善于实践的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队伍,对振兴普陀心理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集中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学习适应性辅导的研究 (金永明负责)
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掌握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等。
(二)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智力潜能开发的研究(叶斓斓负责)
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智力潜能,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和谐发展。
(三)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吴震负责)
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四)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应试心理辅导的研究 (李纪华负责)
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考前、考中、考后的学生心理辅导等,使学生坦然地面对各种考试。
(五)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学生自主学习辅导的研究(陆婷负责) 主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合理而科学的利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等,以发挥其最大效能。
(六)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中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周春芳负责) 主要研究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辅导措施,帮助他们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
(七)基于积极心理理论的家庭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万红艳负责)
主要研究家庭教育现状,挖掘家庭教育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正确的育儿策略和方法,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的目标
(一)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用全新的视角和辨证的思维方法,矫正过去学习心理辅导偏向问题消极方面的价值取向,变被动的补救性学习心理辅导为积极的预防性的发展性的学习心理辅导,把学习心理辅导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潜能上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通过两年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实际的符合积极心理学原理的学习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运用积极成果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的经验等相关信息,为本课题学习研究所用。
(二)行动研究法。
紧密结合中小学心理辅导实际,在学校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研究,并不断总结反思实践经验和体会。
(三)案例研究法。
开展班级或学生个体的积极心理辅导模式的个案研究,以点带面,推动学习心理辅导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研究的成果
调查报告、课题报告、案例分析、活动设计、研究论文等。
六、研究的阶段
第1阶段(2008年1月至5月):课题方案制定。
收集资料,学习研讨,制定具体课题研究方案。
第2阶段(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课题方案实施。
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全面组织实施。
并出阶段研究成果。
第3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课题研究总结。
认真总结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和成果,组织展示活动,出课题研究成果集。
参考文献(略)
参加本课题的分课题研究的有:金永明、陆婷、叶斓斓、李纪华、周春芳、万红艳、吴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