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业家的8种基本欲望及自我平衡企业家2009-11-10 16:39:47 阅读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性和好奇心、仇恨、荣誉感一样,是行为的驱动力,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由15种基本的欲望和价值观所控制的。
这也许是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行为列出—个清单,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将人类的行为分解为一系列内在欲望的组合。
在弗治伊德的眼里,人类一切行为的背后只百——个字“性”。
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钦Steven Reiss说:“几乎人类想做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分解为15种欲望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且大都具有其遗传学基础.这些欲望引导着我们的行为。
”不同的人对这15种基本欲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就拿性来说,性几乎对每一个人都是愉悦的,但对每一个人的驱动力却并非一致,有的人终其一生沉溺于其中、而有的人则在这方面投人甚少。
其他欲望也是这样,有的人追逐成功,有的人淡泊名利.有的人重视亲情和家庭,有的人则是“工作狂”。
《创业成功:需要好奇心、傻气与人脉》企业家所具备的核心欲望和价值观有8种:(1)好奇心。
学习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所有成功企业家都是不断充实自己并不断学习提高的人。
(2)荣誉感(社会声望)。
当企业家在金钱上有了一定的满足后,最需要的是引会地位和荣誉。
(3)自豪感。
越成功的企业家越有得到别人的认可的需要,特别是对自己在意的人的赞赏非常重视。
《忠心:企业家要真正做到“正心”和“修身”》(4)性。
弗洛伊德将性置于“欲望清单”的首位,难怪“伟哥”在中国虽然昂贵但却如此热销。
(5)独立。
渴望事业成功后可以自作主张,可以我行我素。
(6)复仇。
企业家表面上平和但骨子里是具有复仇愿望的。
任何背叛了自己的人和事都会让他们耿耿于怀。
(7)家庭。
希望把自己的成功事业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8)力量。
希望影响别人,常常表现独裁者的自大和狂妄。
《宋玉峰:优秀企业家的八种基本素质》面对欲望成功企业家应该懂得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的认识高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
一个企业家要高瞻远瞩,要胸怀天下,要有普世之精神。
回到人性的层面,企业家的欲望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是一种可以控制和预见的欲望。
中国企业家整体还处于一个浮躁的阶段,这种浮躁表现为仅仅是追求金钱的多寡,还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良知和勇气。
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家成熟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企业家的欲望要具有法理精神。
中国的企业家都很聪明,总喜欢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打擦边球,但一旦宏观调控过紧,这些企业则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中国在转型过程中,法律总是滞后的,而企业家的行为是先行的,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家往往会遭受严重打击。
《企业家的个人风格造就了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企业家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欲望,对不同的欲望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模式。
企业家要学会在欲望的扩张与控制中追求平衡,掌握平衡的艺术。
虽然尚未成功,但我心上早已结满了茧子。
——胡葆森(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企业战士。
——蒋建宁(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劳累着并快乐着!——张醒生(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CEO)向前快跑。
——田溯宁(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裁)还好。
——王文京(用友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地间负重探索者。
——汪利娟(河北保定依棉集团公司总经理)优越的物质生活伴随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许明(大地集团董事长)压力和快乐并存。
——赵民(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压力下快乐地生活着。
——陈惠湘(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作为一个快乐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感觉还不错。
——王璞(北大纵横管理集团总裁)一切都好,又都有一些问题。
——赵长甲(上海长甲集团董事长)知足常乐,持之以恒,关心社会,注重天伦。
——汪潮涌(北京信中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赵炳贤(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培合(山东港岳永昌集团董事局主席)活得很累,但心甘情愿。
——胡文君(北海银湾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做企业如同坐上了奔驰的列车。
——单祥双(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劳逸结合是手段。
——贺卫东(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心态良好,目标坚定,生活力求简单,幸福源自内心。
——张沁(青岛保税区智联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每年成功攀登一座山峰,但山外有山……——徐建标(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没有时间停顿、思考。
——黎化民(德勤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浦东)有限公司合伙人)被动。
——张荣耀(荣昌·伊萨尔洗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健康、快乐。
——魏国正(法国兴业银行高级副总裁)精英骑士22 11237604568企业小护士:企业家的压力管理与健康管理企业小护士:企业家的压力管理与健康管理/ 2009年11月30日10:14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发表评论4月21日是“企业家活动日”,那是1994年“为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增进他们勇于改革的光荣感、使命感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培养造就一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而设置的一个活动日。
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这些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不眠之夜,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之弦始终紧绷。
经商、经商、经常受伤,企业家表面看上去风光,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
很多企业老板甚至由于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接受不了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的心理落差,纷纷选择人间蒸发或跳楼自杀。
从陈金水玩失踪,到牛根生老泪纵横、四处求救,再到黄光裕锒铛入狱,被誉为中国脊梁的企业家们走得非常艰难。
但市场不相信眼泪,做企业更不能没有健康,今天,我们就这个敏感话题简单探讨一下。
企业家相较于常人而言,面临的压力更多更大:早期的企业生存压力、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压力,企业扩张转型中选择战略方向的压力、企业中对股东投资回报的压力、企业谈判的压力、企业经营中生产营销技术的管理创新改善等等的压力……万千风险企业家带头承担,他们像陀螺不停地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鞭策下飞速地旋转。
在这种“高压”生存状态下,企业家的工作时间比常人更长,据一家杂志调查报告:我国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还有不少高层管理者每天工作12~16小时。
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心力劳动,使企业家的健康更容易受到侵害。
当我们从《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得知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平均为72岁时,我们不仅为近年来英年早逝的中年企业家而扼腕叹息: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38岁病逝,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患癌症去世时38岁,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病逝时年仅37岁。
据《健康时报》报道的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对3539名企业家的健康状况调查后发现,有90%的企业家表示工作压力很大,76%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况紧张。
调查还发现,平均每四位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比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胃炎等。
从某种角度看,现代人的抗压能力似乎比不上古人——比如,前几天天为一家电动车企业培训讲座的时候,我讲起了一个在"高压"下迅速成才的小故事:话说宋徽宗是一位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造诣的皇帝,他有一天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退下后急寻画驴出名者姓字名谁,焦急中得知一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朱子明进宫画驴。
朱子明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他根本不会画驴,他本是画山水的画家,因为有同行戏弄而给他起了个"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才得的"驴画家"。
但皇上之命不可违,情急之下的朱子明苦练画驴技术,先后画了数百幅有关驴的画,最后竟阴错阳差地得皇上赏识,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画驴之人。
从朱子明被逼画驴的"压力"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压力管理的精华:变压力为动力!再看一个例子吧——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
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
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
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
”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
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谭小芳点评——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对于企业来说,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
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
经理人要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压力是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
谭小芳老师在培训的咨询时常说,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国内企业家和员工的工作压力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应该注意五个原则:第一,适度原则。
进行压力管理并不是不顾组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减轻员工压力,最大化员工满意度,而是要适度。
第二,具体原则。
由于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压力管理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岗位原则。
组织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同。
一般岗位级别越高,创新性越强,独立性越高的员工,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比如营销部门的压力-般比较大,因为销售业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与客户、市场大环境、竞争对手有关系。
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到一线服务人员抱怨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客户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标准越来越高、服务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服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人甚至有不堪重负之感。
第四,引导原则。
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引导压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就显得很重要。
谭小芳老师认为,对企业家来说,有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可以灵活地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
第五,区别原则。
在消除压力前,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并区别对待。
有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由于员工之间不团结,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工作压力;而有些压力,比如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