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考试辅导:刑法解题技巧

司法考试辅导:刑法解题技巧

司法考试辅导:刑法案例解题技巧司法考试中的刑法案例题一般是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考生分析案件中行为人涉嫌的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虽然问题很短,但是需要考虑的知识点却很多,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对于准确解答刑法案例题,要遵守以下步骤:1.仔细阅读案例内容。

案例分析题一般都是考刑法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或者是法条中极其特殊的规定,即最基本的概念或法律规定,只要把概念和法律规定理解透彻,应试时就会比较有把握。

2.找准案例所涉及问题的“知识点”。

在案例分析中,以下知识点可能是经常会涉及到的:总论部分包括:(1)犯罪故意与过失、意外事件的认定。

(2)刑事责任年龄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者应当负责任的范围。

(3)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4)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的区分。

(5)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的认定。

(6)刑罚运用中的累犯、自首。

分论部分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它们都是传统的考查内容,案例分析原则上都会涉及这些犯罪。

考试用书3.理清答题思路。

在找准案例分析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后,不要急于答题,还应当进一步整理答题思路。

一般答题分为以下三步:(1)分析犯罪人的行为符合哪(几)种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犯罪人可能涉嫌的罪名。

(2)考虑犯罪人有无法定或酌定的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

如犯罪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具有某种特殊身份,是否具有自首情节。

(3)根据刑法总则关于罪数的规定以及刑法分则中关于特殊犯罪的处罚规定,确定犯罪人所触犯的罪名。

如盗窃信用卡并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定盗窃罪,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从一重罪处罚还是数罪并罚,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考生一定要认真掌握各种具体情况,注意法律的特殊规定。

4.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方法,准确答题。

在答题时,要考虑每一个案例所涉及的概念或法规、司法解释,将这些概念、法规或司法解释明确地串连、回忆起来。

对所有案例分析题型的回答,都首先要得出答题人自己的结论:犯罪行为人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此罪还是彼罪;是单独犯罪还是共同犯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还是不作为犯罪;是自然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是一罪还是数罪等。

同时,必须注意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1)对“罪与非罪”类题型,需要紧紧抓住“犯罪构成要件”这一分析工具,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完全符合四大构成要件。

(2)对“此罪与彼罪”类题型,需要回答不同犯罪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什么。

(3)对某些犯罪的“特殊形态”类题型,例如是否属于共同犯罪、未遂或者中止、是否应当数罪并罚等,需要考虑各种形态的成立条件。

(4)对“如何处理犯罪人”这类题型,要考虑行为人是否属于累犯、自首,有无缓刑、假释等特殊的刑罚适用情形。

最后,在解答案例分析题时,应做到语言简练、言之有据(有法律条文上、刑法理论上依据),切忌不着边际、主观臆断,简单堆砌文字。

考试辅导: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全攻略之刑法案例司法考试卷四案例的分数掌握了思路是很好拿分的!司法考试卷四案例主要有刑法案例和民法案例。

我们针对这两个案例分别讲解案例答题技巧。

刑法几乎是近几年必考的案例内容,做好刑法题主要的还是靠平时的积累,所谓功夫在诗外。

答得顺手,可能会一分不丢,答得不好,写得再多,也只是浪费了油墨。

刑法基本的是定罪和量刑两块。

因此分人逐句摘录案情就显得很重要。

其实法院判案也是这样,各归各的责。

我们再分析定罪时,要注意:(1)罪名是什么,如果是选择性罪名,只写他所犯的部分。

(2)犯罪的主观心态怎么样(3)一罪还是数罪,是否需要数罪并罚(4)犯罪形态:各人是否相同(5)是否共同犯罪,或者仅就某部分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在分析量刑时,要注意:(1)是否有特殊身份——年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妇女等;(2)如果有未完成形态,应当怎样量刑;(3)如果是共同犯罪,是否区分主犯、从犯、是否首要分子;如何量刑(4)有无自首、立功、累犯、缓刑等量刑情节。

刑法有个特点,就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像民法那么琐碎。

因此答题时尽量做到考点完整、用语准确。

还要注意简练,意赅,否则时间会不够用的。

刑法内容需要写的内容其实不是很多。

经验分享:2010司法考试《刑法》案例题解题技巧很多考生对司法考试卷四出现的刑法案例题非常头疼,因为一不留神,就可能漏答少答。

经常的情况是,什么知识都懂,考得感觉也不错,但最后却发现司考卷四部分得分非常之低。

我认为,刑法的案例分析题就应该采取大而化之的考查方式,而不应像2007年那样设计小问题让考生回答。

因为真实的司法活动,必须自己发现问题,而没人帮你找出问题。

另外,刑法的体系性也是所有部门法中最严密的,这种体系性能很容易地帮助大家找出问题所在。

如果连案例中的问题都找不出来,那么刑法基本等于白学。

一名合格的刑事司法工作者必须对刑法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性认识。

因此,应对案例分析题的关键就在于树立刑法的体系性思维。

何谓刑法体系性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要在脑海中牢牢树立“罪—责—刑”的观念,分析任何案例,都应该从这三个角度着手。

罪,即犯罪论。

它包括犯罪构成要件、排除犯罪性事由、未完成罪、共同犯罪、罪数理论。

犯罪构成要件中又有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加重犯罪构成要件,其作用在于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

排除犯罪性事由在卷四的案例分析题中只可能出现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未完成罪就是预备、未遂、中止之类的问题。

共同犯罪内容就比较庞杂,案例分析题一般倾向于共犯分类、实行过限、共犯与身份、共犯与形态等知识点。

罪数理论是帮助考生确定应定一罪,还是数罪,此时还要注意记住法律或司法解释中的特别规定。

责,即刑事责任,如减轻、免除、从重处罚、追诉时效等。

这往往是多数考生所忽视的。

比如好不容易判断出属于犯罪中止,但居然忘了写对中止应当如何处罚,结果失分。

这就很可惜,并非不知道知识点,而是根本没想过要把这个点写进答案。

刑,即刑罚论,它包括自首、立功、假释等的认定。

一般说来,具体犯罪的刑罚不会考查,但是至少要知道某些特别重要的罪名的加重情节,比如像抢劫、************等犯罪,因为这与犯罪论是相关的,要借助刑罚知识来判断是否存在加重犯罪构成。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体系性思维来分析一下2004年的一道真题。

(2004-4-6)甲男与乙男于2004年7月28日共谋入室抢劫某中学暑假留守女教师丙的财物。

7月30日晚,乙在该中学校园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校园内。

甲持水果刀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除有简易书桌、单人床、炊具、餐具外,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水果刀相威胁,喝令丙摘下手表(价值2100元)给自己。

丙一边摘手表一边说:“我是老师,不能没有手表。

你拿走其他东西都可以,只要不抢走我的手表就行。

”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对丙说:“好吧,我不抢你的手表,也不拿走其他东西,让我看看你脱光衣服的样子我就走。

”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一边顺手将已摘下的手表放在桌子上,一边流着泪脱完衣服。

甲不顾丙的反抗强行摸了丙的****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上衣服了。

”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

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

甲将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

问题:请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本题,因为涉及共同犯罪,所以应该将甲乙分开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

分析思路如下:一、甲的罪责刑第一步:罪1.犯罪构成。

(1)基本犯罪构成甲成立抢劫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盗窃罪、掩饰犯罪所得罪 .(2)加重犯罪构成抢劫罪存在入户情节,属于入户抢劫,应当适用加重法定刑。

2.排除犯罪性事由不存在。

3.未完成罪。

甲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4.共同犯罪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其中甲是主犯,甲不涉及共犯与身份、共犯与形态问题。

5.罪数理论。

掩饰犯罪所得罪属于盗窃罪中的不可罚之后行为,不再另定。

甲应当以抢劫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第二步:责甲成立抢劫罪的犯罪中止,由于没有造成任何损害,所以,对于甲的抢劫中止,应当免除处罚。

第三步:刑甲的抢劫属于入户抢劫,本应在加重刑罚中处刑,但由于他成立犯罪中止,故无需考虑。

二、乙的罪责刑第一步:罪1.犯罪构成。

(1)基本犯罪构成乙成立抢劫罪、掩饰犯罪所得罪。

(2)加重犯罪构成。

抢劫罪存在入户情节,属于入户抢劫,应当适用加重法定刑。

2.排除犯罪性事由不存在3.未完成罪。

甲成立抢劫中止,这对乙而言是一种意志意外的原因,故乙成立抢劫罪的未遂。

4.共同犯罪。

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其中乙是从犯。

另外,甲所实施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盗窃罪对于乙而言,属于实行过限,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乙对此不承担责任。

乙的行为还涉及共犯与形态问题,甲为中止,乙为未遂。

5.罪数理论。

乙并不知道手表是乙单独盗窃所得,缺乏帮助他们销售赃物之故意,从其主观来看,其销赃行为属于掩饰抢劫犯罪所得之行为,这属于抢劫罪中的不可罚之后行为,不再另定掩饰犯罪所得罪。

乙应当以抢劫罪一罪论处。

第二步:责乙成立抢劫罪的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乙为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步:刑乙的抢劫属于入户抢劫,应在加重刑罚中处刑,故属于情节加重犯的未遂,应当在加重刑罚幅度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综合有了前两步的分析,剩下的就是写答案了。

这主要是做到条理清晰,一般不要引用具体法律条文,只要笼统说根据相关规定即可。

1.甲、乙构成抢劫罪共犯。

甲、乙的抢劫属于入户抢劫。

甲为主犯,乙为从犯,对于从犯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甲的抢劫属于犯罪中止。

由于抢劫中止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后果,故可免除处罚。

3.乙的抢劫属于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属于入户抢劫的未遂,应该在加重刑幅度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甲逼迫丙脱光衣服并猥亵丙的行为,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

5.甲乘机拿走丙手表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6.乙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也不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共犯。

7.甲指示乙销售赃物的行为属于盗窃罪的不可罚之后行为,不构成掩饰犯罪所得罪。

另外,乙将手表卖与他人的行为也不成立掩饰犯罪所得罪,因为他主观上并不知道此表是甲单独盗窃所得,他误认为系共同实施的抢劫所得,故此销赃行为是抢劫的不可罚之后行为,不再另行定罪。

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就会发现在解答司法考试卷四刑法题目时,只要,牢牢的以“罪--责--刑”这一刑法的体系性思维来通盘考虑所给案例,就会提高得分水平,理清答题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