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传输协议

视频传输协议

视频传输标准:

1、最早的AV接口是音视频分离传输接口,它由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线组成,其中黄线为视频传输线,红色和白色则是负责左右声道的声音传输。

2、VGA(Video Graphics Array)即视频图形阵列,视频传输标准.

VGA接口是一种D型接口,采用非对称分布的15pin 连接方式,共有15针,分成3排,每排5个孔。

3、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接口,这是2002年推广的技术

传统的 HDMI 具有 19个管脚,其中 12个管脚主要是用来传输视频和音频的信号,其中这12个管脚分成4个通道来传输音频和视频,我们把它称之为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 TMDS );还有3个管脚是专门用来做控制用的,这些控制信号包括DDC (Display Data Channel )

及消费性电子控制(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 ,CEC )。那么其它的管脚是做其它用处的,所以光是音频、视频和控制就占去了 15个管脚,这是传统的 HDMI 的一个结构。

4、MHL 是由SONY,NOKIA,Silicon Image,Toshiba,三星等公司联合倡议的一个新型便携式产品视讯传输协议。它有别于传统 HDMI 的 19个管脚,MHL 只有 5个管脚,其中 4个管脚专门用来传输音频和视频信号的,1个管脚是专门用来进行控制的

视频监控系统传输方式的比较

视频监控传输方式的比较 视频监控有视频基带传输、光纤传输、网络传输、微波传输、双绞线平衡传输、宽频共缆传输六种传输方式。 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3、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有internet网络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 )、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严重雨衰。

无线视频监控的三种常见传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无线监控系统,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选择何种传输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视频监控有3G/4G移动视频监控、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视频监控、微波(模拟微波)无线视频监控、COFDM无线视频监控、卫星无线监控。 1、3G传输2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CDMA、GSM两种模式。此两种模式成本较低,具备较大的覆盖面,且传输速度较快,其中CDMA理论值传输速率为153.6Kbps,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可达到60~80Kbps,因此在无线监控使用中,得到不少厂商的青睐。而基于GSM方式的GPRS,虽覆盖率则高于CDMA,但传输速率却略慢,因此在使用上仍处于下风。3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EVDO)、联通(WCDMA)运营商的3G技术接入方式,自09年起,经各运营商大力推广,已有不少监控厂家针对此方面研发相关的产品。而3G突出的优点即高速的下载能力,理想值可达到3Kbps~1G的传输速率,目前4G设备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3G的基础上更胜一筹。 优点:大范围移动监控缺点:带宽低、月租费适合行业:适用于公交视频监控、长途客车实时监控、押钞车管理和视频监控、船舶视频监控、军事训练移动指挥、记者跟踪采访、越野赛事监控、盛会安全管理、交通抓拍等场景的视频监控系统。 2、COFDM传输COFDM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方面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的技术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优点:小范围移动监控、非视距、绕射缺点:频点使用需申请,带宽低,价格高适合行业:移动应急传输应用。应用于公安、消防、交警、人防应急、城管

PTN技术在视频传输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通信的视频业务的增长进一步上升,本文提出了下一代通信传输网络的规划,形成mstp与ptn并存的网络架构,建立统一的基于分组的传送平台,可与传统的传输网络和数据网做到完美整合,从而打造统一、高效、灵活和高生存性的通信平台,为变电站监控视频的传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智能电网视频 ptn 融合网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为满足电力市场改革和电网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规划,改造和优化现有网络已成为当务之急[1]。在诸多的技术中,ptn技术支持下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可以为电力通信网提供网络和业务扩展性、运营级网管能力和qos保障能力等解决方案。电力通信网中mstp网络向ptn网络的演进方法,采用“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ptn网络建设[2]。建设初期集中在接入层,中期扩展到汇聚层,成熟阶段实现接入层和汇聚层的全ptn化[3]。 1 网络现状 光通信网络由传输网和综合数据网(广域网)组成,传输网又承载了调度交换网和调度数据网两大类业务网,两张网均采用独立的纤芯。光纤传输网可形成汇聚层、接入层两级传输网络架构,并覆盖所有35kv及以上变电站、下属分局、农网供电所和营业站。 目前的光通信网络具有数据业务带宽不足、传输网传送ip业务效率低、综合数据网可靠性不足等缺点,而视频监控业务的实时性决定了其对于高可靠性承载网络的需求。随着电力对监控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建立统一整合的分组传送平台来传输视频数据,实现视频的远程实时监控。 2 建立统一融合的分组传送平台 ptn技术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全业务承载能力、自愈性及同步性等特点,保持了适应数据业务的特性,又继承了sdh传送网的传统优势[4]。 ptn数据承载网络建设主要完成综合数据网的建设。作为数据网承载的基础,主要承载视频监控、sg-erp、营销业务、会议电视等ip业务,同时考虑备用tdm业务,并为远期软交换、视频点播等业务预留接口。ptn接入设备应同时具备ip业务和e1业务接入端口。ptn 数据承载网络可覆盖各地市局及直调的变电站、县公司、电厂,实现变电站、供电分局、县公司数据业务的割接承载。 3 ptn数据承载网方案建议及业务规划 由于ptn所能提供的最大速率网络侧接口只有10ge接口,其优势体现在小颗粒业务的灵活接入、汇聚收敛和统计复用上,若以其组建骨干层以上网络则可能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带宽高速增长的需求,因此,一般将ptn定位于汇聚层[5],主要承载大颗粒ip业务,如视频监控、sg-erp等,使tdm业务接口与ptn网络的无缝对接。 3.1 网络层次结构 ptn承载网采用mesh方式组网,网络层次分为核心层和汇聚接入层。 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采用爱立信spo1460设备提供10ge带宽配置网络,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进行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汇聚接入层采用爱立信spo1410设备提供ge带宽配置网络。汇聚层是多台接入层设备的汇聚点,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数据,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汇聚层一般由110kv变电站组成。接入层是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向本地网段提供接入,主要涉及35kv变电站、营业厅/供电所、中低压配用电网子站等。 3.2 业务规划 (2)qos部署。ptn实现基于diffserv的qos调度,源节点侧hqos特性在网络设备中的处理顺序包括流分类,调度,整形,拥塞管理和队列调度等[6]。

目前无线视频监控的四大主流传输方式

目前无线视频监控的四大主流传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无线监控系统,关键是实际的应用需求和选择何种传输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视频监控有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监控、微波(模拟微波)无线监控、COFDM无线监控、3G移动监控、卫星无线监控。 1、无线局域网传输系统 WLAN(无线局域网)与一般传统的以太网(Ethernet)的概念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只是将以太网的线路传输部分(普通网卡--五类线--普通HUB)转变成无线传输形式(无线网卡--微波—AP,AP可理解为无线HUB)。也可以说是双向通讯的数字微波。 视距无线网桥 是为使用无线局域网进行远距离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LAN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可用于固定数字设备与其他固定数字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可达20km)、高带宽(可达11/54/108/150/300Mbps)无线组网。特别适用于城市中的远距离高速组网和野外作业的临时组

网。 优点:工作在免费频点(2.4G/5.8G)、带宽高 (11/54/108/150/300Mbps)、距离远(30-50km)、组网方式灵活(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中继、MESH)、价格便宜 缺点:固定无线传输 适合行业:最有效、最节省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REDWAVE提供全系列的视距 11/54/108/150/300Mbps、非视距54Mbps无线网桥 2、模拟微波 模拟微波就是将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通道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再通过微波接收机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也可以说是单向通讯的模拟微波。

此种监控方式没有压缩损耗,几乎不会产生延时,因此可以保证视频质量,但其只适合点对点单路传输,不适合规模部署,此外因没有调制校准过程,抗干扰性差,在无线信号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几乎不可以使用。而模拟微波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绕射能力强,但极易干扰其它通信,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此种方式较多使用,现在使用较少,但价格也有优势。 优点:组网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频点使用需申请、不适合规模部署、抗干扰性差 适合行业:不合适布线,考虑成本投入 3、COFDM传输 COFDM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方面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

视频监控中的常见几种视频传输方式介绍

视频监控中的常见几种视频传输方式介绍 目前,在安防监控行业中用来传输图象信号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对应的传输设备分别是同轴视频放大器、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和光端机。同轴电缆是较早使用,也是最传统的视频传输方式。后来,由于远距离和大范围图象监控的需要以及人们对监控图象质量的要求提高,监控网络中开始大量使用光纤来传输图象信号。虽然双绞线被使用到图象监控网络中是近来的事,但双绞线的视频平衡传输技术是很早就出现了。它也是视频传输技术的一个分支。下面详细介绍下常见视频传输方式: 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3、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 4、 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只要有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图像传输清晰度不错,而且完全实时;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维护费用低。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如果在大城市使用,无线电波比较复杂,相对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如果有障碍物,需要加中继加以解决,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比较严重的雨衰现象。不过现在也有数字微波视频传输产品,抗干扰能力和可扩

视频传输标准

视频传输标准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VGA概述 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是IBM在1987年随PS/2机一起推出的一种视频传输标准,具有分辨率高、显示速率快、颜色丰富等优点,在彩色显示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录[隐藏] VGA应用 VGA原理 内存寻址 程序技巧 技术性细节 标准文字模式 VGA色版 VGA线路 VGA 公插头(通常位于显示器侧> [编辑本段]VGA应用 VGA技术的应用还主要基于VGA显示卡的计算机、笔记本等设备,而在一些既要求显示彩色高分辨率图像又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的设备上,VGA技术的应用却很少见到。本文对嵌入式VGA显示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这种设计方法的嵌入式VGA显示系统,可以在不使用VGA显示卡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实现VGA图像的显示和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应用灵活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超市、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和提示信息显示,

也可应用于工厂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信息显示,还能以多媒体形式应用于日常生活。b5E2RGbCAP [编辑本段]VGA原理 1 显示原理与VGA时序实现 通用VGA显示卡系统主要由控制电路、显示缓存区和视频BIOS程序三个部分组成。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主要完成时序发生、显示缓冲区数据操作、主时钟选择和D/A转换等功能;显示缓冲区提供显示数据缓存空间;视频BIOS作为控制程序固化在显示卡的ROM中。p1EanqFDPw 1.1 VGA时序分析 通过对VGA显示卡基本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要实现VGA显示就要解决数据来源、数据存储、时序实现等问题,其中关键还是如何实现VGA时序。 VGA的标准参考显示时序如图2所示。行时序和帧时序都需要产生同步脉冲(Sync a>、显示后沿(Back porch b>、显示时序段(Display interval c>和显示前沿(Front porch d>四个部分。几种常用模式的时序参数如表1所示。DXDiTa9E3d 1.2 VGA时序实现 首先,根据刷新频率确定主时钟频率,然后由主时钟频率和图像分辨率计算出行总周期数,再把表1中给出的a、b、c、d各时序段的时间按照主计数脉冲源频率折算成时钟周期数。在CPLD中利用计数器和RS触发器,以计算出的各时序段时钟周期数为基准,产生不同宽度和周期的脉冲信号,再利用它们的逻辑组合构成图2中的

高清视频会议基本技术要求

一、技术要求 第1.1节概述 MCU要求 1.1.1MCU应符合H.323和H.320标准及SIP协议,支持H.323 V4以上版本。 1.1.2MCU应采用整机一体化的体系结构,为保证系统的高度稳定性,MCU的操作系统必 须为嵌入式操作系统,MTBF不小于100000小时。 1.1.3MCU采用中文WEB管理界面,采用图形化控制界面。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需 要通过帐号就可以实现对于MCU会议管理及系统配置的所有操作。 1.1.4MCU支持高清晰分辨率,可支持30帧/秒的H.264 HD(1280×720)活动视频编码 协议。 1.1.5MCU具备H.264HD视频编码,同时支持H.263、H.263+视频编码,H.263、H.264 协议的速率应达到2M。 1.1.6MCU能在同一个会议中接入标清(CIF、4CIF)及720P高清视频终端,不能降低高清 终端分辨率及声音及图像质量。 1.1.7MCU具备H.239高清(720P)双流协议,可以实现全网的双流会议,并且双流会议时 不降低会议容量。 1.1.8MCU支持终端以128Kbps/s-4Mbps/s速率接入,投标方应明确设备所支持的用户 速率范围。 1.1.9容量 1)考虑到系统可靠性、系统处理能力及今后的扩展性,MCU应至少具有24个2Mbps 速率以上终端的接入能力,能够同时召开多组会议。 1.1.10音频指标 1)投标方应说明支持的音频编码,语音编解码应符合ITU-T G.711、G.722、G.722.1 和G.728等建议。支持MPEG-4 AAC/LC的宽频声音,如果有高于上述标准的编解 码技术请详细说明。 2)投标方需给出MCU会议中同时混音的数量。混音数量不能低于4方。 3)具有自动唇音同步,误差应不可察觉,音频视频相对延迟小于40ms。 4)多个会议同时召开的时候,各个会议的声音互不影响。 1.1.11视频指标 1)视频编码应支持H.263、H.263+、H.264建议,各编码速率要求达到4M。 2)图像分辨率:支持QCIF、CIF、4CIF,HD(720P)。 3)在图像带宽上,要求在384Kb/s速率时达到25帧CIF连续运动图像,512Mbp时 达到30帧/秒连续的DVD画质,在1Mbps以上带宽时达到30帧/秒连续的720P高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同轴电缆传输 (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

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开;由于采用频率分割技术,为了完全分割两个不同的频率,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带通陷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陷波器,这样就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效果;由于需将控制信号调制在视频信号频率的上方,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样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方法是采用双调制的方

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

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 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 升级扩容。 3、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 4、 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只要有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图像传输清晰度不错,而且完全实时;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维护费用低。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如果在大城市使用,无线电波比较复杂,相对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如果有障碍物,需要加中继加以解决,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比较严重的雨衰现象。不过现在也有数字微波视频传输产品,抗干扰能 力和可扩展性都提高不少。 5、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也是视频基带传输的一种,将75Ω的非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是解决监控图像1Km内传输,电磁环境相对复杂、场合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将监控图像信号处理通过平衡对称方式传输。其优点是:布线简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忧性能强。其缺点是:只能解决1Km以内监控图像传输,而且一根双绞线只能传输一路图像,不适合应用在大中型监控中;双绞线质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适于野外传输; 双绞线传输高频分量衰减较大,图像颜色会受到很大损失。 6、宽频共缆传输:视频采用调幅调制、伴音调频搭载、FSK数据信号调制等技术,将数十路监控图像、伴音、控制及报警信号集成到“一根”同轴电缆中双向传输。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同轴电缆的资源空间,三十路音视频及控制信号在同一根电缆中双向传输、实

交通部科技项目合同样本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交通部科技项目合同样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考核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技术经济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主要研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五、项目经费六、共同条款签约各方应共同遵守下列规定1共同遵守《交通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乙方必须定期向甲方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报告,逾期不报,甲方有权停止拨款。 3合同执行过程中,乙方如需变更合同条款,应向甲方书面提出变更内容和理由,经甲方审核同意后实施。 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仍须按原合同执行。 4甲方负责监督乙方合同的执行,拨付合同经费并监督经费的使用,协助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本合同所协议的其它条款如下_________。 6合同签约各方均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若有争议和纠纷时,按国家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有关条款处理。 7合同正式文本分存甲方四份、乙方各单位及丙方各一份。 8本合同在各方签章后生效,规定内容执行完成,进行甲方验收后自然失效。 9合同附件1《交通部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交通部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3评审专家名单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主持单位丙方公章_________负责人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7期 2008,V o l.48,N o.723/41 1154-1156   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 刘小康, 戴梅萼, 王 昊, 吴照人, 孟凡博, 叶 银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6-0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3148,60503039); 航天部创新基金项目(J0320060003) 作者简介:刘小康(1983—),男(汉),湖南,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戴梅萼,教授,E-mail:me@tirc.cs.ts inghua.ed http://biz.doczj.com/doc/12835942.html, 摘 要:为了实现远程监控图像的清晰,并保障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要高效率和高质量地进行视频压缩,无差错地进行快速网络传输,有效地进行命令控制。通过优化最新的H .264视频编码算法,设计有效的传输方案和引入自适应的传输机制来解决远程活动图像传输系统中存在的清晰、实时、高效、可靠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原有的T .264编码方案速度提高了30%以上,设计的传输策略在保障传输速度的同时,能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在系统中引入的几个关键技术对远程视频传输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应用软件;视频编码;视频传输;命令控制;自适 应;远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 P 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54(2008)07-1154-03 Multiple site ,real -time video transmissions for remote control systems LIU Xiaokang ,DAI M ei ’e ,WANG Hao ,WU Zhaoren , MENG Fanbo ,YE Y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T s inghua University ,Beij 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High image quality,fast,reliable rem ote control sys tems requ ire efficient video com pres sion algor ith ms, robus t netw ork tran smis sion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 ods.T he H.264algorithm w as optim ized to des ign an effective tr ans miss ion meth od for a s elf-adaptive remote control sys tem.Tests sh ow that the optimized algorithm is more than 30%faster than the T.264algorithm. T he sys tem can b e applied to various netw ork en vir on men ts w ith more efficient transm ission.Th es e techniqu es sign ifican tly im prove remote con tr ol s ystem s. Key words :application software;video coding;video transm ission ; com man d control;s elf-adaptive,remote con tr ol 近年来网络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视频编码/解码技术也不断进步,H.264视频编码标准 [1] 的出 现,极大地提高了视频编码的压缩率,并能获得更好的视频重构质量。由于它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不同 网络条件,从而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视频点播、广播、视频压缩存储等。另一方面,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交通管理中心对车流的监 控,护理中心对病人状况的监控等。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视频采集端的数据压缩、视频监控端的解压缩和二者之间的数据有效传输 [2,3] 。为减轻网络带宽负 荷,需要更高的视频压缩比;为实现更好的监控效果,需要更好的视频解码重构质量。 本文作者选用H.264进行视频压缩解压缩,并通过有效的传输方案和命令控制手段,实现了一个基于H.264的高保真活动图像远程传输与控制平台。 1 系统结构 整个视频传输与控制平台采用Client/Server 架构。采集端为Ser ver 端,获取原始的视频数据,作为服务器提供数据源;控制端作为Client 端,主动连接采集端获取视频数据,通过监控窗口显示远程视频图像,并对远程采集端进行命令控制。控制端通过多线程方式,可启动多个监控窗口,从而实现对多个采集站点进行实时监控。 整个视频远程传输与命令控制平台可分为3个子系统,具体包含9个小的功能模块。这3个子系统及其对应的模块描述如下。 1)视频编解码及传输子系统,包括模块如下。 a )视频采集与压缩模块。 从摄像头获取原始视频流,经H .264算法,形成压缩视频数据。 b)视频传输模块。将压缩视频数据经Internet 从采集端传输到控制端。 c )视频解压缩与显示模块。控制端解码并回放。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无线通信已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网络除了提供语音服务之外,还提供多媒体、高速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无线通信环境(无线信道、移动终端等)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特点对视频图像的视频图像编码与传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课题。 1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面临的挑战 数字视频信号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量大 例如,移动可视电话一般采用QCIF分辨率的图像,它有176X144=25344像开绿灯。如果每个像素由24位来表示,一帧图像的数据量依达 594kbit。考虑到实时视频图像传输要求的帧频(电视信号每秒25帧),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14.5Mbps! ·实时性要求高 人眼对视频信号的基本要求是,延迟小,实时性好。而普通的数据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依比较低,因此相对普通数据通信而言,视频通信要求更好的实时性。 无线环境则具有如下特点: ·无线信道资源有限 由于无线信道环境恶劣,有效的带宽资源十分有限。实现大数据量的视频信号的传输,尤其在面向大众的无线可视应用中,无线信道的资源尤其紧张。 ·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了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视频的Qos保障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的移动造成无线视频的Qos保障十分复杂。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信号对传输的需要和无线环境的特点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无线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设计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设计目标

事实上,表1中许多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视频图像压缩比的提高会增加编码算法的复杂度,因此会影响算法的实时实现,并且可能降低视频的恢复质量。 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视频信息的数据量十分惊人,要在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上传送,必须经过压缩编码。目前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化组织——ITU-T和MPEG——专门研究视频编码方法,负责制公平统一的标准,方便各种视频产品间的互通性。这些协议集中了学术界最优秀的成果。 除各种基于国际标准的编码技术外,还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2.1 基于协议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经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1(1990年)、H.263(199 5年)、H.263+(1998年),2000年 11月份将通过H.263++的最终文本。H.26X系列标准是专门用于低比特率视频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特别适合于无线视频传输的需要。它们采用的基本技术包括:DCT变换、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等。H.263+和H.263++中更增加考虑了较为恶劣的无线环境,设计了多种增强码流鲁棒性的方法,定义了分线编码的语法规则。 MPEG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1(1990年)、MPEG-2(1994年)、MPEG-4(完善中)。其中MPEG-1、MPEG-2基本已经定稿,使用的基本技术和H.26X相同。MPEG-1、MPEG-2的特点在于针对的应用主要是数字存储媒体,码率高,它们并不适于无线视频传输。人们熟知的VCD、DVD是MPEG-1、MPEG-2的典型应用。随后,MPEG组织注意到了低比特率应用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始和ITU-T进行竞争。在 MPEG-4的制定中,不仅考虑了高比特率应用,还特别包含了适于无线传输的低比特率应用。MPEG-4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基于视频对象的编码方法。 无线通信终端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处的网络结构、规模也是互异的。视频码流的精细可分级性(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适应了传输环境的多样性。 编码协议并不提供完全齐备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协议内容主要包括码流的语法结构、技术路线、解码方法等,而并未严格规定其中一些关键算法,如运动估计算法、码率控制算法等。运动估计算法在第3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码率控制方案在第4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2.2 其他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交通部科技项目合同(2021)

YOUR LOGO 交通部科技项目合同(2021) Restri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and provide a strong literal basis for differences that may arise after cooperation.

专业合同书系列,下载即可用 交通部科技项目合同(2021) 说明:本合同书的主要作用在于约束合同双方(即甲乙双方)的履行责任,同时也为成为合作关系后可能产生的分歧,提供有力的文字性依据。文档下载后,无加密格式,可自行修改,请放心使用。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考核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技术经济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要研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年度 计划内容 经费预算 五、项目经费 投入经费 支出预算

科目 金额(万元) 合计 金额(万元) 中央财政性拨款土建费 其它拨款 仪器、设备购置费银行贷款 材料、燃动费 资助经费 研究开发费 乙方自筹 试验费 依托工程配套经费加工费 劳务费 调研费 软、硬件引进费税费 不可预见费 合计

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和控制部分

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和控制部分 传输部分就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一般来说,传输部分单指的是传输图象信号。但是,由于某些系统中除图像外,还要传输声音信号,同时,由于需要在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台对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等进行控制,因而在传输系统中还包含有控制信号的传输,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传输部分,通常是指所有要传输的信号形成的传输系统的总和。因此,在以后有关传输部分的讨论中,在重点介绍图像信号传输的基础上,还将对声音信号及控制信号的传输问题加以讨论和研究。 如前所述,传输部分主要传输的内容是图像信号,因此重点研究图像信号的传输方式及传输中的有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图像信号的传输,重点要求是在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系统后,不产生明显的噪声、明显的失真(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均不产生明显的失真),保证原始图像信号(从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清晰度和灰度等级没有明显下降。这就要求传输系统在衰减、引入噪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方面都有良好的性能。 在传输方式上,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多半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方式。如果在摄像机距离控制中心较远的情况下,也有或必须采用射频传输或光纤传输方式。或者采用微波传输、网上传输等。对以上这些不同的传输方式,所使用的传输部件及传输线路都有较大的不同。总之,虽然从表面上看,传输部分好象只是一些线路,但实际上这部分的好坏也是影响整个系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由总控制台(有些系统还设有副控制台)组成。总控制台的主要功能有: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图像信号的切换、图像信号(或包括声音信号)的显示记录、摄像机及其辅助部件(如镜头、云台、防护罩等)的控制(遥控)等。在上述的各部分中,对图像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放大与分配、校正与补偿、图像信号的切换三部分。在某些摄像机距离控制中心很近或对整个系统指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在总控制台中往往不设校正与补偿部分。但对某些距离较远,或由于传输方式的要求等原因,校正与补偿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图像信号经过传输之后,往往其幅频特性(由于不同频率成分到达总控制台时

认识同轴电缆与同轴视频传输技术

认识同轴电缆与同轴视频传输技术 本文以科学实验研究为依据,给出了监控工程常用同轴电缆的视频传输特性,指出了应用中的一些误解和误区.对干扰产生原理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解释.归纳分析了实用的抗干扰措施,介绍了同轴抗干扰技术新进展——抗干扰同轴电缆原理和应用前景。 同轴电缆仍然是目前监控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视频传输线。同轴视频传输技术,也是监控系统中的一种最基本传输方式。“同轴电缆到底能传多远”?同轴视频传输技术、抗干扰技术到底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深入了解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掌握同轴视频传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提高监控系统图像质量,改进系统设计,有效降低系统造价,仍然是有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的。 一、工程常用同轴电缆类型及性能: 1) SYV75-3、5、7、9…,75欧姆,聚乙烯绝缘实心同轴电缆。近些年有人把它称为“视频电缆”; 2) SYWV75-3、5、7、9…75欧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有人把它称为“射频电缆”; 3)基本性能: l SYV物理结构是100%聚乙烯绝缘;SYWV 是发泡率占 70-80%的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电缆; l 由于介电损耗原因,SYV实心电缆衰减明显要大于SYWV 物理发泡电缆;在常用工程电缆中,目前物理发泡电缆仍然是传输性能最好价格最低的电缆,在视频、射频、微波各个波段都是这样的。

厂家给出的测试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l 同轴电缆都可以在直流、射频、微波波段应用。按照“射频”/“视频”来区分电缆,不仅依据不足,还容易产生误导:似乎视频传输必须或只能选择实心电缆(选择衰减大的,价格高的?);从工程应用角度看,还是按“实芯”和“发泡”电缆来区分类型更实用一些; l 高编(128)与低编(64)电缆特性的区别:eie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在200KHz以下频段,高编电缆屏蔽层的“低电阻”起主要作用,所以低频传输衰减小于低编电缆。但在200-300KHz以上的视频、射频、微波波段,由于“高频趋肤效应”起主要作用,高编电缆已失去“低电阻”优势,所以高频衰减两种电缆基本是相同的。 二、了解同轴电缆的视频传输特性——“衰减频率特性” 同轴电缆厂家,一般只给出几十到几百兆赫的几个射频点的衰减数据,都还没有提供视频频段的详细数据和特性;eie实验室对典型的SYWV75-5、7/64编电缆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如下图一: 同轴传输特性基本特点: 1. 电缆越细,衰减越大:如75-7电缆1000米的衰减,与75-5电缆600多米衰减大致相当,或者说1000米的75-7电缆传

网络高清传输的六种方案

网络高清传输的六种方案 一、常规方式——使用网线加交换机 网线传输网络高清信号最远不能超过100米距离,所以这种方式只限于较近距离,中小项目使用。 二、较远距离,及要求效果、画质推荐使用——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信号转换传输设备,将前端的以太网信号,通过光纤收发器的发射端将以太网的电信号转换器成光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光纤收发器的接收端将光信号还有成电信号。

三,远距离光纤传输,任意间设备可作为终端——高清网络一纤通 高清一纤通传输方式采用一芯光纤上传输多达60个光网点,实现百万高清视频、报警、对讲、控制信号同时传输。 组网方式: 1.串联组网 鸿泰一纤通采用串联组网方式将设备逐级连入线路中,避免每对设备都要使用一芯光纤。节省了光纤。 如图所示:

2.混合组网 一纤通还可与交换机一起混合组网使用,在摄像机集中的地方可以先把信号传入到交换机中,再由高清一纤通传入到机房中。 如图所示: 扩展能力强 如果需要增加节点,无需重新布线。每个光网点可以根据需要放置1-8个网络摄像机,在首尾两台设备的上光口与下光口联上光缆,可以实现环网传输,即使中间节点光缆出现异常,也可以正常传输其它无故障的视频信号。 高性能 每芯光纤最多可支持250个高清网络摄像机,在联接250个摄像机时,最远节点信号延时小于0.2MS,实现所有画面有延时,无拖尾现象。 安装简单 即插即用,无需软件硬件设置。传输稳定,网络失帧率少,实时性高,节省光纤线材,环网传输能做到有备无患。 成本低低价位的光纤传输方式。 升级快可将原系统升级成数字化,应用更全面。 质量保证三级防雷设计,品质保证。工业级设计,100%老化测试,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