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B
一、名词解释
1、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快,可以不留针,且针用泻法以
清泻热毒。
2、经穴触诊又称“经穴按压”、“经穴切诊”,是根据内脏有疾可通过经脉在体表出现各
种不同的病理反应区或反应点的原理,在一定经络循行部位或有关腧穴进行触扪、按压,寻
找各种阳性反应,从而判断病在何经的方法。
3、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
4、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或胃腑失于温煦及滋养所致。
临床上以腹部近心窝处经
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
5、中经络为中风的一种,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斜,偏身麻木。
无神昏,病位浅,病
情轻。
二、填空题
1、疏通经络
2、以经取之
3、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相应组织器官
4、局部选穴、邻近选穴、循经远取、辨证选穴
5、补,泻
6、,↓
7、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
8、孔最,梁丘
9、腑病,上巨虚
10、太溪,神门
三、简答题
1、(1)、疏通经络(2)、扶正祛邪(3)、调和阴阳
2、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解表。
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鱼际、尺泽、合谷、曲池、外关、大椎。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大椎、少商点刺出血。
四、判断题√√×√√
五、病案分析
病名(1分):中风
证型(2分):中脏腑,脱证
治法(1分):回阳固脱。
所选经脉(2分):以任脉、督脉穴为主。
处方(3分):关元、神阙、足三里、水沟、内关。
随证配穴(2分):烦躁不安者,加:四神聪。
刺灸方法(2分):以大艾炷灸关元、神阙,无问壮数,以危候转轻为佳,足三里可针灸并施。
水沟、内关平补平泻法。
方义(2分):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又联系命门之真阳,故为阴中有阳之穴;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故取任脉的关元、神阙两穴重灸,以回阳救逆而救虚脱。
足三里可益气养血。
水沟、内关开窍醒神。
六、选择题ACCAB AADCA AACDD A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