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方案汇编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方案汇编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方案
汇编
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排查,严格按照“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的原则,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拿条件卡”,摸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原因、贫困程度等,全面查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扎实整改到位,确保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

二、督导内容
1、扶贫对象识别不准。

没有严格按照贫困对象识别标准和程序识别,操作不规范,名单未公示,优亲厚友搞照顾;“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有小汽车户、有商品房或商铺户、个体工商户或经商办企业户)清理不彻底;优亲厚友致使不符合条件对象成为贫困户,少数真正贫困的对象未纳入;数据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完善,动态调整不及时,不到位。

2、扶贫对象退出不规范。

没有严格按照“一公示一公告”要求,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贫困户住危房被脱贫;贫困户符合退出条件(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省定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而没有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脱贫”。

3、帮扶措施不实。

驻村帮扶后方单位帮扶力度不够,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措施不精准,方法单一,力度不大,成效不显著。

4、资金项目监管不严。

有的扶贫项目不实、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资金拨付不及时,存在滞留闲置等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告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

5、工作落实不力。

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完成任务;特别是一些产业项目戴着扶贫帽,用扶贫政策,却没有将贫困户、贫困人口作为参与的主体,扶贫政策、项目没有更多更好地惠及贫困对象,而是被一些能人大户主享或是独占。

三、工作步骤
本次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利用3个月的时间,做到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有效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

(一)第一阶段基础再夯实(8月24日—9月30日)。

分片区召开座谈会。

5名县级领导分片区召开乡镇街区党(工)委书记、副书记、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剖析存在问题,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拉出时间表、路线图。

集中走访调研。

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所选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逐户进行调研,摸清实质问题,并召开座谈会对摸出的“五通十有”、贫困户帮扶措施等情况拉出问题清单,形成调研报告。

拉网式排查。

抽调充实扶贫一线的36名后备干部、扶贫办工作人员10名、22个乡镇分管乡镇长、扶贫办主任、从事扶贫的主任科员、业务骨干88人,23个督导组成员69人,组成22个排查小组,利用15天时间,对所有未脱贫贫困户进行拉网式排查,被排查村的“第一
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全程陪同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各排查小组成员对贫困户调查情况负责,片区联系人、乡镇(街区)联系人对排查汇总情况负责,各排查小组组长对排查负总责。

部门集中比对。

对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和“四类人员”坚决清出系统,组织县人社局、财政局、公安局、交警大队、民政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教育局、卫生局、房产局、农机局、各银行抽调人员,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办公,进行人员比对,并汇总出应清洗人员名单。

排查资金项目落实。

规范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资金项目情况进行核查,抽调县审计、财政、农业、畜牧、发改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专班,集中一周时间,对XX年以来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全面检查摸排,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精准。

第三方评估。

在排查工作完成后,对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街区进行自查自纠,并整改到位,对出现问题的不予追究。

9月中下旬,委托省第三方机构进行暗访评估,凡出现问题的将严肃问责。

(二)第二阶段措施再精准(10月1日—10月31日)。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由乡镇党委书记带领本乡镇科级干部,对扶贫车间、扶贫大棚等扶贫项目带动作用及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措施和脱贫成效进行“回头看”,确保脱贫措施再精准。

一是再次查找扶贫对象不准、致贫原因不清等问题,切实加强整改,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找准对象,准确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

二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了解贫困户脱贫需求,算准收入账,因地制宜、因人因村施策。

三是深入查找人员
选派不好、工作任务不明、驻村时间不够、帮扶责任流于形式等问题,提高帮扶成效,确保监督保障精准。

四是再次查找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资金项目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按单项工作分别开展明察暗访督导,确保贫困户帮扶措施进一步精准。

(三)第三阶段成效再提升(11月1日—11月30日)。

一是由分管扶贫的四名县级领导干部分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狠抓整改落实,分别明确谁去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好。

二是完善督导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扶贫项目和贫困群众,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剑指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政治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把贫困群众能否受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

(二)确保整改到位。

坚持“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符合要求不放过”,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

全方位加强指导督导,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严格督查问责。

对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部门予以追责。

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浪费扶贫资金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容忍姑息。

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从现在开始到11月15日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为迎接国家、省、市脱贫攻坚任务检查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1.深入推进问题整改
针对省委巡视组巡视和市审计局审计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逐一督办整改到位。

责任单位:区委办、区委巡视办、区脱贫办、区审计局、各乡镇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2.开展年度减贫任务核查
围绕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按程序、标准对任务完成情况逐一开展验收,并做到查验全覆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结合进一步精准识别后全区贫困人口现状,重新制定2018年、2019年、2020年脱贫计划。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包保部门、区脱贫办
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3.开展年度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结合国务院扶贫办年末组织的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对全区贫困对象一一进行再识别;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对脱贫人口、新识别人口、清退人口、返贫人口等情况适时调整、适时监测,相关数据作为年终
考核依据;依据省出台的精准识别追查问责意见,根据贫困人口错识率、错退率等,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包保部门、区脱贫办
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4.做好群众满意度评估调查准备
根据国家考核评估标准、程序和方式要求,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工作落实情况和贫因户、边缘户、清退户、脱贫户、其他农户五类群体脱贫攻坚满意度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做好迎接省第三方评估单位群众满意度评估调查准备。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各乡镇、区脱贫办
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5.做好年度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准备
对中央、省、市、区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拨付、使用、效益等情况,全面开展审计核查,做好迎接省、市年度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准备。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脱贫办、各乡镇
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6.做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专项督查准备
组成区联合督查组,对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好迎接省、市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专项督查准备。

责任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住建局、区农林局、区脱贫办
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7.开展扶贫政策“落地入户”专项行动
各乡镇、包保部门研究制定每个贫困户帮扶政策,梳理出政策清单到户上墙、录入数据平台,让每个贫困户都掌握自已该享受和已经享受的政策。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包保部门、区脱贫办
完成时限:11月20日前
8.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
把脱贫攻坚纳入十九大系列宣传内容,聚焦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讲述扶贫好故事;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案例进行深度报道,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助推脱贫攻坚有效开展。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脱贫办、各乡镇
完成时限:11月底前
9.做好年度考核验收准备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XX年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的初步想法》(讨论稿)的各项指标,各乡镇、包保部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省、市对我区XX年度扶贫开发成效年度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区脱贫办、各乡镇、各包保部门
完成时限:11月20日
三、工作要求
1.集中力量
各乡镇、各部门要抽调专门人力,集中力量加快实施。

2.集中时间
原则上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上述任务措施的落实。

3.全员覆盖
对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到的项目、资金、政策、对象、措施等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帮扶对象不落一人、扶贫资金不差一笔、危房改造不落一户。

4.明确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