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复习课程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复习课程

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1 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 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师补充: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2、听音乐,做游戏。

要求: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晴,眼晴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晴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们举绿牌。

3、跟唱歌曲,做游戏。

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举纸牌。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

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在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犯了比赛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

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

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决。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该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

然后请学生们用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三、请学生自己设计图标,推荐给同学们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书上己标志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还有哪些是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公共道德的,应该提倡的,用文字或图标表达出来(随地吐痰、浪费水资源、践踏草地、占用耕地、乱砍滥伐、排放污水、植草种树、废物利用、给老人让座等等)。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标做游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和上节课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

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1、学生跟教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或对唱等。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地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学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教学目标:1、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红灯停绿灯行》游戏。

举红牌时,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放声歌唱。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有节奏地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如:绿红绿红绿绿绿红ga m ga m ga ga ga m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出示红牌或绿牌。

如:绿绿绿红绿绿绿红小黑鸡m 叽叽叽叽叽,m 绿绿绿绿绿绿绿红叫我不要乱到拉圾。

M、4,学生跟着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音乐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响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5、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并演奏打击乐器。

五、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1、教室教读歌词2、听歌曲范唱3、教唱歌曲4、齐唱歌曲5、分组演唱歌曲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胖胖》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2、教师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教学要求1、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重点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难点1、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

2、在欣赏乐曲《春之歌》时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来表达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可能不以组织教学。

3、在活动《春天举行音乐会》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游”与“春耕”,有的可能无法贴切扣题。

教具准备1、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沙锤、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

2、节奏卡①x ———②x x x ③x —x ④x x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小雨沙沙沙》2、沙锤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9、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

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曲《春之歌》。

2、朗诵《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朗诵《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之歌》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

3、告诉学生曲名。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

6、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响。

9、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柳树姑娘》。

3、附点二分音符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柳树姑娘》。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用课本的插图引入歌曲《柳树姑娘》的教学4、教师范唱。

5、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6、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7、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8、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9、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①x ———②x x x ③x —x ④x x —14教师用课本的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

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柳树姑娘》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

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3、师朗读歌词。

4、学生朗读歌词。

5、教师节和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

7、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欢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