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水稻属于单季粳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鲁南湖灌区、鲁东南库灌区和黄河引灌区,常年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
为实现水稻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快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种稻效益,制定如下全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用良种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种植方式,选用经国家或省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插秧品种应具备分蘖力强、早发、生育期适中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45~15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55~160天,可选用津稻263、圣稻18、圣稻19、圣稻14、津稻179、临稻19、阳光600等;直播品种应具备发芽势强、早生快发、抗倒伏等特点,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还需具备耐盐碱等特点,麦茬稻区生育期为125~13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生育期为140~150天,可选用圣稻14、圣稻19、圣稻2572、盐丰47、津原E28、津原85、旱稻277等。
二、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我省水稻育秧主要有秧田旱育秧和秧盘育秧两种方式,还有部分直播稻田。
(一)育秧1.秧田。
麦茬稻区选择秋冬前耕翻冻垡的地块作为秧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选用盐碱度在2‰以下的地块作为秧田。
可水整或旱整,畦宽1.5 米左右,长25~30 米。
人工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15留足秧田。
机械插秧的采取硬盘育秧,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表层土或耕翻冬季消融的稻田土,每亩加入复合肥40公斤配制成营养土,在土中加入敌克松或恶霉灵预防立枯病等病害,选择晴好天气过筛床土,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中均匀拌入水稻壮秧剂0.5公斤,或直接施用市售商品水稻育苗专用基质。
机械插秧按秧田大田比1:100~110留足秧田面积。
2.种子处理。
晒种2~3天,用泥水或盐水(10%)选种。
播种前,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消毒,浸种7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秧苗前期灰飞虱的发生。
3.播期播量。
按照秧龄推算播期,麦茬稻区人工插秧的中晚熟品种在5月5~10日播种,早熟品种可推迟至5月15日,机械插秧的在5月15~25日播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宜在4月15~25日播种。
常规育秧亩用量35~40 公斤,机械育秧单盘落谷量110~130克(干种计算),每亩用26~30盘。
4.肥水管理。
结合整地,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做基肥。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亩施尿素5~7.5公斤作为断奶肥,在三叶一心期亩施尿素7.5~10公斤作为分蘖肥。
拔秧前5~7天,亩施3.5~4公斤尿素作为“送嫁肥”。
三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三叶期后可建立浅水层。
5.化学除草。
在秧苗二叶一心期亩用10%吡嘧磺隆10~20克或36%苄·二氯20~30克,排干田水喷雾24小时后灌水转入正常管理。
6.病虫害防治。
麦茬稻区在1叶1心期至3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2~3次,防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1叶1心期,用15%噁霉灵水剂防治2~3次,防立枯病。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重点防治立枯病。
(二)直播直播田块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
麦茬稻选择水直播和旱直播均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中轻度盐碱地宜采用水直播。
1.整地。
整平田面是直播稻确保苗全苗匀的关键。
麦茬稻区应在小麦收割后及时耕地整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宜在冬前耕地,播种前耙地整平,盐碱重的地块洗碱1~2次,使含盐量降至3‰以下。
2.底肥。
结合耙地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20 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
也可在播种时用种肥一体播种机将化肥施入。
盐碱重的地块洗碱整平后施入化肥。
3.种子处理。
直播处理方式同插秧。
4.播期播量。
麦茬稻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0日,黄河三角洲地区5月10~31日。
亩播量9~12.5 公斤。
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
5.播种方式。
水直播可机械撒播或条播;旱直播可机械撒播、条播或穴播。
机械条播行距23厘米左右,播深1~2厘米,不需要覆土,以免抑制出苗;撒播要求催芽(露白)播种。
三、适时插秧1.人工插秧。
插秧时间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2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插秧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
秧龄35~40天,秧苗5~6叶。
行距25厘米,株距13.5厘米,每穴4~5苗,每亩2万穴,基本苗8~10万。
避免在高温晴天上午或大风天气插秧,同时要做到浅水插秧,切忌插深苗,插秧深度1~2厘米。
2.机械插秧。
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5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在5月中下旬。
水层深度1~1.5厘米,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
秧龄25~30天,秧苗4叶,株高16~18厘米。
机插深度1.5~2厘米,行距30厘米,穴距12~14厘米,基本苗8~9万。
四、大田管理1.整地。
麦茬稻在麦收后要及时整地。
小麦秸秆还田的地块小麦留茬要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小于10厘米,均匀抛撒于田间。
结合旋耕还田施入基肥,秸秆还田地块要增施氮肥,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为宜,一般全部还田地块亩增施10~12.5公斤尿素。
放水泡田1~2天,起浆平整,沉实2~3天后,准备插秧。
直播稻区冬前结合施有机肥耕地,春季再旋耕1~2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应注意洗盐压碱。
2.施肥。
插秧施肥:传统施肥方式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其中,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 公斤做追肥,分三次追施:栽后7~10天追施7.5公斤做返青肥,栽后14~17天追施12.5~17.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为幼穗分化肥。
或者亩施水稻免追肥(45%,27-8-10)50~70公斤,以基肥形式一次施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再追肥。
直播稻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
亩施复合肥(15-15-15)30~35公斤、锌肥1.5公斤,或磷酸二铵15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做追施,分3次施入:3~4叶追施7.5公斤做提苗肥,7~8叶追施1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幼穗分化肥。
如使用水稻免追肥可与水稻种一起机械播种,亩施用水稻免追肥50~70公斤。
3.化学除草。
插秧稻田在插秧后5~7天,亩用50%丁草胺125~150克或10%吡嘧磺隆10~15克拌20公斤细土或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心叶)。
直播稻田可用50%丁草胺125~150克加12%噁草酮乳油100~150毫克,兑水50公斤在播种后出苗前封闭稻田除草。
4.灌水。
插秧前后要做到薄水栽秧、深水护苗,分蘖后期适时进行适度晾田,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7月中旬晾田,晾田以不形成大的裂纹为宜。
复水后至孕穗前,采取间歇灌水,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乳熟期采用间歇灌溉法,干湿交替,成熟前10天断水。
5.病虫害防治。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稻瘟病。
叶瘟应在初发期防治,亩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80毫克或20%邦克瘟悬浮剂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一般防治2~3次。
穗瘟应在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剂防治。
亩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2)纹枯病。
一般在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时用药,亩用5%井冈霉素200~250克或15%井岗·戊唑醇悬浮剂60~80毫克,兑水30公斤喷雾。
(3)稻曲病。
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克兑水40公斤喷雾。
(4)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传毒。
防治时期主要在秧田和大田分蘖期,应加强麦田防治,减少飞虱基数,秧田期可采取防虫网育苗,切断带毒灰飞虱与秧苗的直接接触。
(5)白叶枯病。
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亩用25%叶枯灵100克兑成500倍液,或3%克菌康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6)水稻基腐病。
亩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
每隔5~7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连续施药2~3次。
(7)恶苗病。
播前用25%咪酰胺乳油或15%恶霉灵水剂2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
(8)螟虫。
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
7月中旬开始防治,尤其注意7月底、8月中、9月上旬的防治。
亩用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18~27毫克。
(9)稻飞虱。
前期可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3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中后期稻飞虱与水稻纹枯病、螟虫在发生时间上有重合性,可采取多种药物混配,综合防治,用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等与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杀虫双混配施用。
五、适时收获水稻适宜收获的时期一般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稻穗上部的枝梗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
收获分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人工收获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收割,割后薄铺匀晒2天,即可脱粒晾晒,如遇雨天,及时码垛;机械收获重点推广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以利于秸秆翻耕还田和下茬作物耕种。
水稻收获后,使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撒在田地之中,秸秆粉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之后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翻耕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最好是边收边耕埋,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
2017年全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等丘陵山区。
近年来,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和扶贫作物。
为充分发挥甘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制定如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用良种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选用淀粉型、鲜食型、特用型、菜用型等优良品种。
我省适宜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济徐23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红香蕉等,适宜色素提取的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适宜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等。
一般旱薄地宜选用耐瘠抗旱品种,如济薯21、济徐23等,水浇地宜选用耐肥品种,如徐薯18、商薯19、龙薯9号、苏薯8号、红香蕉、渝紫7号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我省春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
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在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作为育苗田,同时增施磷钾肥。
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后,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摆放种薯,密度一般为20公斤/平方米,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
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苗床湿度大易产生气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