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答案/提示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P.2 1.北半球2.画线略,东半球P.3 1. 135?E-73?E =62?,跨东五区至东九区5个时区 2. 54?N-4?N=50?,北温带。
P.4 1.海南省已是春耕大忙时期。
2.这是因为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0多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地点的地方时刻早,我国东西两端点的地方时相差4个多小时。
3.略。
4.略。
P.5活动(上):玲玲的那些想法中,除了“可以乘船到里海旅游”不对外(因为里海是内陆湖泊),其他都对。
活动(下):1.我国的陆上邻国,东邻朝鲜,以此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其他陆上邻国是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东面是韩国和日本,东南面为菲律宾,南面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P.9 1.①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
②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
③⑶ 2.湖南—人头广东—大象鼻子陕西—直立的兔子青海—玉兔山东—狮子黑龙江—天鹅 3.略。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P.11活动(上):1.河南、澳门 2.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具体分布情况略 3.略。
活动(下):1.略。
2.8.82年5年6.43年3. 15亿17亿P.13 1.江苏、湖南、青海、西藏。
2.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因为东部地区耕地多,气候温和湿润,生产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上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因而人口密度大。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等,耕地少,生产粮食少;而且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因而人口密度也小。
3.略。
4.全国:人口129500万,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江苏:人口7438万人,人口密度744人/平方千米;湖南:人口6440万人,人口密度307人/平方千米;西藏:人口262万人,人口密度2人/平方千米。
由此可见,从沿海到内地,我国人口密度逐渐减少。
P.14 1.略。
2.略。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P.15 略。
P.16 1.壮族:广西、云南;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土家族:湖南、湖北;回族: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蒙古族:内蒙古、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青海;维吾尔族:新疆、湖南;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2.略。
3.与汉族交错居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P.18 略。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P.20 1.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4000米 3.第一第二第三P.22阅读: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南岳衡山—湖南其余略。
P.23 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并使河流在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产生了巨大的水能。
P.24 1.① 2.② 3.①②③④P.26 塔里木盆地——面积广大,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偏高,位于天山以北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农耕发达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 P.27 1.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东侧——东北平原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东侧——华北平原巫山:西侧——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东侧——云贵高原天山:北侧——准噶尔盆地,南侧——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北侧——塔里木盆地,南侧——青藏高原 2.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山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产品难以运出去,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可见,山区要发展经济,必须先解决交通问题。
5.采矿、旅游、开发水能、发展林业等。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29 1.略。
2.最低—黑龙江省北部(漠河镇附近)最高—南海诸岛南北温差约50?C 3.最低—青藏高原最高—吐鲁番盆地南北温差约8?C P.32 1.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吉林、海南等;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
2.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P.33阅读:大致分别与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P.35 1.武汉——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800毫米4?C左右28?C以上哈尔滨——温带季风气候大于400毫米-20?C左右20?C左右海口——热带季风气候1600毫米左右20?C左右28?C左右呼和浩特——温带大陆性气候小于400毫米-10?C左右22?C左右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600毫米12?C左右28?C左右 2.因为我国的西面是与大陆相连而不邻海。
3.夏季气温最低的区域不在北方,而在青藏高原。
4.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内蒙古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羊毛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香蕉。
P.36 因为我国各地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由夏季风从海洋上空吹来,所以各地的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夏秋季节,而冬春季节降水较少;这样就产生了降水的季节变化;又由于各地每年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不同,就产生了降水的年际变化;再加上夏季风对不同地区影响的时间早晚和强弱都不同,因而形成了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P.37 形成原因:由于距海洋遥远并且受山岭层层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影响区域: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等。
P.38 ①武汉最多,银川最少。
反映我国的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②共同点:降水量的月份分配都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主要差异:银川—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以8月最多哈尔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以7月最多拉萨—绝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5~10月,以7、8月份最多武汉—与其他三城市相比,各月降水量都比较多。
P.39 略。
P.40阅读:这不是危言耸听,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了,大片的土地将面临沙化,北京和天津将经常受到风沙的侵袭,人们将难以在这里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
退耕还牧,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加强生态管理,建立法规。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P.43 1.是外流河,因为它们都注入海洋。
2.怒江雅鲁藏布江。
3.② 4.是内流河,因为没有注入海洋。
5.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P.44 松花江—流量较大,有两次汛期,含沙量小,冬季结冰期长。
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含沙量很大,冬季结冰期短。
长江—水量最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珠江—水量大,汛期最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五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P.45 1.大为缩小,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再加上人工围垦。
2.略。
P.46 1.河源—唐古拉山;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注入东海。
2.上、中游划分地点:宜昌(湖北)中、下游划分地点:湖口(江西)。
3.略。
4.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P.47 1.上游。
2.不全对。
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水能资源才丰富。
3.此段为高山峡谷,筑坝工程量较小,且地基牢固。
P.49 1.河源—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省区,注入渤海。
2.③④ 3.河口—内蒙古旧孟津—河南。
4.略。
5.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P.50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P.51略。
P.52阅读: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人口的增多,生活用水增多;二是农业灌溉用水愈来愈多。
解决办法:应节约用水,严格控制无计划、无节制地引黄引水。
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P.54 1.自然资源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
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铁矿、森林、草原、水等等。
2.①④⑧为自然资源;②③⑤⑥⑦都需要人类加工,不可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不是自然资源。
3.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P.55 贝贝的说法正确。
因为自然资源的“有用”,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人类利用能源的前景是光明的,石油用完以后,人类可大力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如果能采用核聚变发电或廉价地将水分解成可燃烧的氢和氧,将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P.58 1. 4500~5000 5500~6000 6000~6500 2.我国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是:东部较少,西部较多。
主要原因是东部受太平洋水汽影响,阴雨天多。
3.青藏四川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
四川盆地云雾多,阴雨天多。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P.59 1.中国陆地面积比美国大但山区目击比美国多得多,而且干旱、高寒地区也分布广,所以耕地比美国少,再加上人口远比美国多,所以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少于美国。
2.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少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P.60 3.绘制统计图略。
P.61应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作答。
P.62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形区。
2.西北内陆地区的耕地一般分布在河流沿岸、山麓有冰雪融水或地下水源的地方。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是两个关键因素。
P.63 1.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部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低山、丘陵。
2.玲玲的愿望是好的,因为森林不仅是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环境资源,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
但是,贝贝的说法才正确,因为我国只有1/4左右的地区宜林,西北和青藏地区基本不能生长林木,此外,建筑用地、耕地也不可能全部改成林地。
P.64连线:内蒙古高原—草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大兴安岭—林地P.65略。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P.67 1.见下表:2.第一问不同地区情况不同。
第二问从水资源是否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以及水资源在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另外分析水污染或水质好坏的影响,有些地方还要考虑洪水为患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