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建筑设计与构造

园林建筑设计与构造

园林建筑设计与构造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1)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2)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b、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和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3)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如下:a、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b、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c、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d、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e、分模数数列的幅度:1/10M为(1/10~2M);1/5M为(1/5~4)M;1/2M为(1/2~10)M。

主要适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2、建筑设计的依据有哪些?答:(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空间尺度。

体工程学是指导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建筑设计满足人类使用的最基本的出发点;(2)家具和设备尺寸。

家具和设备尺寸及使用它们所需要使用空间,是考虑房间内部面积的主要依据;(3)气象条件。

象条件包括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雨雪、风向、日照、云雾等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

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防水、排水、朝向、采光等都取决于气象条件,建筑体形组合也受气象条件的影响;(4)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

基地地形的平缓或起伏,是影响建筑剖面及层数组合的重要因素;(5)建筑模数标准。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3、建筑物平行双跑楼梯数据设计的对象有哪些?简述其计算过程。

答:建筑物平行双跑楼梯数据设计的对象包括踏步尺度(踏步数、踏步宽度、踏步高度)、梯段尺度(梯段长度、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梯井宽度等。

计算过程:(1)根据层高H和初选步高h确定每层踏步数N。

N=H/h。

为了减少构件规格,一般应尽量采用等跑梯段,因此,N宜为偶数。

如所求出的N为奇数或非整数,可反过来调整步高h;(2)根据步数N和初选步宽b决定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L=(0.5N-1)b;(3)确定是否设梯井。

如楼梯间宽度较富裕,可在两梯段之间设梯井。

供少年儿童使用的楼梯梯井不应大于200mm,以利安全;(4)根据楼梯间开间净度A和井宽C确定梯段宽度a,a=(A-C)/2。

同时检验其通过能力是否满足紧急疏散时人流股数要求,如不满足,则应对梯井宽C或楼梯间开间净度A进行调整;(5)根据初选中间平台宽D1(D1>=a)和楼层平台宽D2(D2>a)以及楼段水平投影长度L,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B。

D1+D2+L<=B(当小于B 时,可相应增大D2值)。

如不能满足,可对L值进行调整(即调整b值)。

必要时,则需调整B值。

在B值一定的情况下,如尺寸有富裕,一般可加宽b值以减缓坡度或加宽D2值以利于楼层平台分配人流。

1、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有哪几种处理方式?答:建筑设计的平面组合就是根据使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同空间组合起来。

常见组合形式如下:(1)走道式组合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基本上不被交通穿越,能较好地保持相对**性;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

根据房间与走道布置关系不同,走道式又可分为内走道与外走道两种;(2)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组合的特点是用穿套的方式按一定的序列组织空间。

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不再通过走道联系。

其平面布置紧凑,面积利用率高,房间之间联系方便,但各房间使用不灵活,相互干扰大。

分为:串联式、放射式等;(3)大厅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在人流集中、厅内具有一定活动特点并需要较大空间里时形成的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常以一个面积较大、活动人数较多、有一定的视听等使用特点的大厅为主,辅以其它的辅助房间;(4)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组合是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的整体,称为单元。

将一种或多种单元按地形和环境情况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重复组合起来成为一幢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单元式组合;(5)庭院式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大小空间的一种布局方法。

在传统园林建筑中被广泛地运用,在民居中也有采用。

2、简要说明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答: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1)立面的比例与尺度立面的比例与尺度的处理是与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和结构类型分不开的,由于使用性质、容纳人数、空间大小、层高等不同,形成全然不同的比例和尺度关系。

比例是建筑艺术中用于协调建筑物尺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指局部本身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2)立面的虚实与凹凸建筑立面中"虚”的部分是指窗、空廊、凹廊等,给人以轻巧、通透的感觉;"实”的部分主要是指墙、柱、屋面、栏板等,给人以厚重、封闭的感觉。

巧妙地处理建筑外观的虚实关系,可以获得轻巧生动、坚实有力的外观形象;(3)立面的线条处理任何线条本身都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力和多种造型的功能。

从方向变化来看,垂直线具有挺拔、高耸、向上的气氛;水平线使人感到舒展与连续、宁静与亲切;斜线具有动态的感觉;网格线有丰富的图案效果,给人以生动、活泼而有秩序的感觉。

从粗细、曲折变化来看,粗线条表现厚重、有力;细线条具有精致、柔和的效果;直线表现刚强、坚定;曲线则显得优雅、轻盈;(4)立面的色彩与质感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表现力,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以浅色为基调的建筑给人以明快清新的感觉,深色显得稳重,橙黄等暖色调使人感到热烈、兴奋;青、蓝、紫、绿等色使人感到宁静。

运用不同色彩的处理,可以表现出不同建筑的性格、地方特点及民族风格;(5)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根据功能和造型需要,在建筑物某些局部位置进行重点和细部处理,可以突出主体,打破单调感。

立面的重点处理常常是通过对比手法取得的。

3、建筑物的构造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建筑物的构造基本组成及主要作用:(1)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2)墙(或柱):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的外墙,其作用是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内墙主要起分隔空间及保证舒适环境的作用。

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建筑物中,柱起承重作用,墙仅起围护作用。

因此,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防水、防火、耐久及经济等性能;(3)楼板层和地坪:楼板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楼板层承受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以及本身的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因此要求楼板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刚度和隔声、防潮、防水的性能;地坪是底层房间与地基土层相接的构件,起承受底层房间荷载的作用。

要求地坪具有耐磨防潮、防水、防尘和保温的性能。

(4)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

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故要求楼梯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且防滑、防火,能保证安全使用;(5)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

抵抗风、雨、雪霜、冰雹等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又承受风雪荷载及施工、检修等屋顶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

故屋顶应具存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6)门与窗:门与窗均属非承重构件,也称为配件。

门主要供人们出人内外交通和分隔房间建用,窗主要起通风、采光、分隔、眺望等围护作用。

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要满足热工及防水的要求;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房间,门、窗应具有保温、隔声、防火的能力。

7、简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特点。

答:(1)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

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

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

砖、石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1:1.25)~(1:1.50)(26o~33o)以内,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控制在1:1(45o)以内。

(2)非刚性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

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1)刚性基础的特点: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受刚性角的** 。

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形民用建筑。

刚性角: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2)柔性基础的特点: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

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

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大放角:砖基础的逐步放阶形式称为大放角。

作用:增加基础底面的宽度,使上部荷载能均匀的传到地基上。

8、简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答:1、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按墙体在平面上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外墙和内墙;纵墙和横墙。

对于一片墙来说,窗与窗之间和窗与门之间的称为窗间墙,窗台下面的墙称为窗下墙2、按墙体受力状况分类在混合结构建筑中,按墙体受力方式分为两种: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