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一体化空间设计徐匆匆(武汉大学,武汉430072)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尝试创造一些城市中的新生事物来满足城市和城市居民的要求,例如轨道交通和城市综合体在我国部分大城市中不断涌现。

然而在此摸索过程中,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或改建却往往与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相矛盾,这就阻碍了两者之间的互促发展,削弱了对城市发展和解决城市矛盾的突出作用。

二者一体化的设计研究和实践刻不容缓。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入手,对一体化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最终归纳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周边城市综合体空间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模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城市综合体 一体化设计 空间1. 国内背景我国面临着大范围的城市建设。

其中在城市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大型工程普遍开展,交通系统随之推进,与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体呼之欲出,迎来了实践的契机。

旧城区面临改造与更新的需要,新的交通方式入驻其中,原有的城市综合体也需要改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或改建却往往与站点建设互相矛盾,这就阻碍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与其周边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空间的延续之间的互推作用。

这种一体化结合的欠缺与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有一下几点:(1)轨道交通站点规模较小,功能较为单一,周围地下公共空间开发量小,尚未完全发挥它们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

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轨道交通站点周围步行合理区的步行系统不发达,与其他功能的建筑和城市空间连接点少,站点的吸引范围小。

(3)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各行其是。

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更多地关注建筑设计和本身的空间设计;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则是以关注选线、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开发模式的研究,以及工程建设。

二者的建设严重脱节,城市设计没有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对应有的建设同步性进行超前的控制和引导。

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空间一体化设计手法本文中涉及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是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范畴,一般来说应该从城市设计的4个重要要素─交通、功能、环境形象、空间入手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来研究和分析。

然而,无论是交通、功能、还是环境形象要素的一体化设计,归其本质都是一种空间设计的手法,所以可以根据K·Linch 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的,对城市的设计应注重城市意象的五元素为线索,来整合二者的一体化空间。

另外,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而二者的一体化空间则是一种衔接空间,对衔接空间的设计可以从点-线-面三个层次上来进行──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从这三个层面上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对接。

无论是城市意向的五元素还是点-线-面的层次,二者的空间一体化设计都是将交通、功能、环境形象三大因素综合到一个整体的空间中去考虑。

试对空间一体化方法的分析,归纳出一个清晰的分析与研究脉络(图2.1)。

图2.1 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分析脉络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1 空间中节点元素的一体化设计──“点”空间“点”空间的衔接主要指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的接口处,一般也属于二者的出入口。

出入口空间是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在轨道交通综合体交通要素的一体化设计中进行了侧重于交通分析的研究。

在对出入口进行空间研究时,同样将其分为空中接口、地面接口和2.1.1空中接口空间地下接口(图2.2)。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在空中层面上的接口一般出现在轻轨图2.2 站点综合体接口类型图片来源:原伟─《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站点与城市综合体的结合。

对于城市综合体来说有三种方式进行接口的衔接。

第一种是迎合式,即在城市综合体的建筑部分增加附属的空间来与轻轨站点空间相接。

这种方式的本质是刻意创造新的衔接空间。

第二种是退让式,即城市综合体的建筑部分在内部退让出一部分空间,使轻轨站点空间直接延续至综合体建筑内部,在建筑内部进行衔接。

这种方式将两者的空间进行了更自然的过渡,使用人群可从轻轨站点内部经步行系统直接进入综合体的建筑内部空间(图 2.3)。

第三种是开敞式,即城市综合体利用架空层的广场或建筑的屋顶平台这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样的开敞空间与轻轨站点空间进行对接。

使用人群可从站点空间经步行系统到达一个大体量的室外空间。

一般在这种方式中,涉及到了其他交通方式与开敞空间的对接,这样就实现了轻轨与其他交通方式在该空间对换乘。

图2.3 轻轨站点与综合体空中接口迎合式与退让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1.2 地面接口空间:与城市综合体进行地面对接的轨道交通形式应用范围较广,可以是轻轨站点内步行系统引导人流到地面层再进入城市综合体内部空间,也可以是地铁站点与城市综合体内部广场结合的地面出入口。

地面接口的空间一般结合城市综合体内部的开敞空间来布置,一是可以是使空间充分利用,二是在对接中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三是可以2.1.3 地下接口空间:运用到地下接口空间的一般是地铁站点与城种方式一般要求城市综合体有地下建筑部分,用地下建筑部分的退让口进行对接。

这种对接涉及到地下─地下或者地下─地上的过渡,接口2 空间中道路元素的一体化设计──“线”空间之一与“点”空间,接口空间的设面的概念。

第一个方面保证在对接空间中的良好景观。

市综合体的结合。

这来与地铁站点的出入空间一般尺度比较狭窄和有限。

利2.道路元素的“线”空间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通行方式的设计。

计对应,通行方式的空间设计分为立体通行空间与水平通行空间。

在交通要素一体化的设计中已经提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中的交通系统主要是步行系统。

所以此处的通行空间主要指步行空间 2.2.1立体通行空间 立体通行包括两个方是垂直移动,即在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整体空间中,利用楼梯、电梯、扶梯、坡道等设施进行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综合体之间垂直坐标上的移动。

第二个方面是在立体层面上进行移动,例如利用空中步行道在两者之间空中层面的移动或者图2.4 IDS 中心人行天桥 图片来源:韩冬青─《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利用地下通道在两者之间地下层面的移动,分别与空中层接口和地下层接口对应(图2.4)。

这两种立体通行的内涵实质上都是利用对步行交通空间的设计使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的线型衔接空间相融合。

一般在设计中要考虑线型空间本身的功能以及连接的两端空间的功能和形式。

例如在地下通道的移动过程中,一端是轨道交通站点的封闭式站厅,另一端是城市综合体的地下封闭商业空间或者下沉广场开敞空间。

由于地下通道本身是封闭式空间,所以可以考虑在其中设置部分商业功能,起到与城市综合体的过渡作用2.2.2 水平通行空间水平通行主要是指在地面层上水平移动的通行方式。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在地面上的线性衔接空间主要与地面层接口对应,一般是指从地铁站点或轻轨站点的接口出发,3 空间中界面元素的一体化设计──“线”空间之二空间面在文中指城市综进行衔指经城市综合体地面层广场开敞空间,到达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的步行线路。

由于这条线路位于开敞空间中,所以在设计中要注意与开敞空间节点的结合,做到线性空间的有放有收。

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界面元素的一体化设计主要指对围合界面的设计,围合界面又可被分为顶界面、侧界面和地面界面。

2.3.1 顶界面:顶界合体建筑空间的顶棚或屋顶空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筑的顶棚。

对顶界面一体化的设计首先是二者的结合和衔接。

在这里顶界面是对于不同的对象相对而言的。

例如,轻轨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屋顶广场接界面;地铁站点与城市综合体进行对接时,城市综合体的地面层就是地铁站点的顶棚。

由于二者功能、空间特性都有所差异,所以在顶界面的衔接中要注意对接的形式。

其次是二者顶界面的协调和统一。

这主要是指在顶棚设计的风格、色彩方面要相对统一,使人在视觉和感官上认同二者的一体化(图2.5)。

2.3.2 侧界面:侧界面即墙面,主要是图2.5 日本京东御池地下街顶界面 图片来源:童林旭─《地下建筑图说100例》对接时,屋顶广场就作为了二者一体化的图2.6 日本京东御池地下街侧界面 图片来源:童林旭─《地下建筑图说100例》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综合体在墙面的设计中要注意材质、风格、装饰内容的协调。

部分站点综合体所在的区域有特殊的主体或历史特性,则在二者的墙面设计上要有所体现,可以给人以二者一体化的认知,也可以使人了解区域和文化方面的信息(图2.6)。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2.3.3 地面界面:对地面界面的一体化设计图2.7 德国慕尼黑地铁站内地面标识 图和优化主要是指对地面的材质要求以及对地面导向性标识的设计。

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综合体中除了以标示牌、标识板的方式来引导人群,还可以在地面上设置一些明显的标识,例如从综合体建筑空间进入轨道交通站点空间的地面引导和标识。

另外,地面的盲道设计是标识系统中重要的一点,也是无障碍设计的一部分(图2.7)。

片来源: /2.4 空间中区域元素的一体化设计──“面”空间域元素是指二者衔接空间中的“面利用中庭进行的空间衔接不断发展中,不断的作用。

要的交通集中。

分隔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中的区”空间,它主要指半公共空间,因为这些半公共空间首先是城市综合体功能和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另外又是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综合体中交通因素的延伸,也是重要的交通节点,所以它是把二者空间进行一体化整合的空间核心。

选取其中最重要的中庭和内广场来进行分析。

2.4.1图2.8 香港太古广场中庭的地铁出入口 2.4.1.1中庭空间的特点中庭是在城市和建筑的进行概念更新和形式变化的一种空间。

现今城市综合体中的中庭是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互相融合而成的产物。

中庭既有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又有建筑空间的围合性。

中庭既是城市空间在建筑空间中的延伸,又是组织建筑空间的一种有效的空间形式。

2.4.1.2中庭空间作为衔接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2.9 IDS 中心“水晶广场”中庭图片来源:李雄飞─《国外城市中心区与步行中庭空间是交通空间的延伸,也是重节点。

它将站点综合体中最主要的步行交通系统组织起来,再向垂直和水平方向以不同的形式发散,是站点综合体内部交通系统中的开敞空间。

往往也为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综合体提供接口空间的场所(图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