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细菌耐药检测情况总结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第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微生物监测与细菌耐药工作,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为此,检验科对今后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1、根据相关规定要求: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2、根据2012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细菌检出数80株,其中占细菌检出率前五位的细菌分别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7%)、肺炎克雷伯菌(17.5%)、铜绿假单胞菌(15%)、阴沟肠杆菌(8.7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该5种检出菌的检出率为74.95%,基本可以反应出我院常见致病菌的情况,总数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该5种细菌也是我们主要监测的目标细菌。
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我院临床感染细菌检出率中最高,分别为28.7%与17.5%。
两种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临床分离菌株易产生超广谱β- 内酰胺(ESBLs)。
产生ESBLs的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临床上可能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治疗无效。
我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都很高,而对于加有β- 内酰胺抑制剂(舒巴坦、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基本都敏感。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0%,对三、四代头孢的耐药率为30%以上,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28%左右。
因此,临床主要考虑该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时,选择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慎重,尽可能参照药敏试验结果。
4、2012年全年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到细菌总检出率的15%,对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类普遍耐药,其中对三代耐药50%以上,但对头孢他啶100%敏感,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9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在临床用药中可以选择。
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含β- 内酰胺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率也都达到30%以上,部分达到50%。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
5、2012年检出的阴沟杆菌占到总检出率的8.75%,对一、二代头孢和头孢西丁基本耐药,对三代头孢35%左右耐药,对四代头孢27%左右耐药。
6、2012年全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率为5%,检出率虽不高,但对药
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为90%以上,对红霉素类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也在40%以上,部分达到了5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未出现耐药株。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β- 内酰胺/β- 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菌和碳青霉烯类在临床上均无效。
对在治疗该类细菌感染时尽可能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对于泛耐药菌株可考虑联合用药的治疗手段。
7、2012年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中,革兰氏阳性菌站所有检出菌的比例为13%,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9%。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在很多情况下,因标本采集不规范而污染标本,因此临床在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有特殊取材的可与微生物室联系,尽可能规范我院标本采集。
8、2012年全年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占到总检出率的2.5%,虽检出率少,但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
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及含β- 内酰胺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50%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和米诺环素几乎都敏感,对临床的选用药物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治疗该类细菌感染时尽可能参照药敏试验结果。
并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为定植菌,给予合理治疗。
总体来说,2012年(5月26日到12月31日),我院共做190例微生物检测,阳性标本80例,阳性检出率达到了42%,常见致病菌大都为革兰氏阴性菌占87%。
由于送检标本污染、细菌定植等影响因素,对于综合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性关系还存在一
些局限,目前我们仅就掌握的数据做出以上分析,希望为临床在治疗中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一些帮助与警示,以逐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