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度计算.doc
5.0.2.1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下面列一个某地区规划部门的日照高度计算供参考:
7、建筑高度计算
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
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
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
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
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
1)佛教寺院
2)道教祠观
3)伊斯兰教礼拜寺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
三、佛塔与经幢
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2: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日照建筑高度计算】:按当地规划部门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0.18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消防建筑高度计算】:(简记:坡屋面算到檐口,平屋面算到屋面面层。多种形式屋面按最大值)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2条-注1: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1.当建筑位于文物、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时,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均应计入建筑高度。
2.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比如航空限高要计算至最高点。含避雷针等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2)坡屋面建筑:层面坡度小于45°(含45°)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
坡度大于45°,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屋脊顶。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其它建筑高度计算】:
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
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
一、概说
1)住宅型制演变
2)住宅构筑类型
二、实例
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
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明清皇家苑囿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四、风景建设
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
专题二、大木作
专题三、墙壁
专题四、屋顶
专题五、小木作
专题六、彩画
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
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
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
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
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
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
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二、选址与布局
三、审美与建筑设计
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
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一、宫殿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
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
二、坛庙
1)坛庙建筑的内容
2)实例分析
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
三、陵墓
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
2)实例分析
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