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 3
2019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 3
滚滚流入大海 调整顺序——“入海
流”就是“流入 海”。
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王之涣想到:
欲 穷 千 里 目, 添加变通顺
想要 全部 看到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 部景色
更 上 一 层 楼。
再
2020/5/13
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 ——“千里目” 就是“目千里”。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的景色。 3. 问一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020/5/13
预习检查一
读一读: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同伴先读,桌长再读。)
正确:读准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 流利:语气连贯,节奏自然,速度适当 。
2020/5/13
雀楼 依
入
欲穷
目
更
2020/5/13
楼
2020/5/13
2020/5/13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 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
2020/5/13
课内练习:
四、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 ) 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②进来或出去 ③收入 (
)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 )
2020/5/13
2020/5/13
学古诗要求:知诗人
王之涣,字季凌,生于668年,卒于742年, 王之涣少有侠气,去官之后,漫游黄河南北, 强自克制,功于文学,十年后名声大振。在 李白、杜甫还不出的时候,王之涣、王昌龄、 高适已经名躁一时。
王之涣存世诗现在只有六首,他的作品, 以边塞诗见长,诗境广阔,激人奋进,。
2020/5/13
我会背: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0/5/13
楼依欲穷
2020/5/13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 ɡāo shān dà hǎi qiónɡ rén máquè lóu fánɡ yùy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2020/5/13
2020/5/13
2020/5/13
预习检查二
说一说:仔细观察插图,有顺序地 说一说你看到的景色。(桌长先说, 同伴再说。)
2020/5/13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5/13
夕阳西下 登楼 黄河入海 所见
看得远 站得高
登楼 所思
2020/5/13
预习检查三
问一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020/5/13
课内练习:
五、默写《登鹳雀楼》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著名诗人____
___。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____ _____,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____ 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一课时
2020/5/13
鹳雀: 一种像 鹤一样 的鸟类。
2020/5/13
鹳雀楼:旧址 在山西省永济 县。因常有鹳 雀在那儿栖息, 所以人们把这 座楼取名为 “鹳雀楼”, 共三层。
2020/5/13
说说题目的意思。
2020/5/13
2020/5/13
读好课题。
预习要求
1. 读一读: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 说一说:仔细观察插图,有顺序地说一说你看到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 的群山渐渐落下去。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020/5/13
从这首古诗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2020/5/13
我会运用:
小明考试得了八十分,非常 失望。同伴告“诉不他要:难过,只 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要 你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有进 步!”
第二课时
2020/5/13
预习检查一
1、听写:我能正确、规范书写。
2020/5/13
2、同桌互相交流扩词。
2020/5/13
雀 楼依 入
穷 目更
欲
2020/5/13
我们跟着王之涣一起,来到鹳雀楼,看到: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 海 流。
滔滔的黄河 水
2020/5/13
2020/5/13
课后作业:
1、听写词语。 2、古诗背诵过关。 3、预习18课。
2020/5/13
2020/5/13
雀 楼依 入
穷 目更
欲
2020/5/13
雀入目更
2020/5/13
2020/5/13
2020/5/13
2020/5/13
课后作业:
1.给课后的生字找朋友。 2.借助插图猜一猜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3.从这首古诗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尝试背诵这首古诗。
20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