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10
100
非 解
80

型 60


浓 40


20
HA BH+
0
Pharmacology 2011
↓pH
↑pKa=pH
B
↑pH
A-
11
2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carrier mediated-transport 药物以载体及需要能量的形式所进行的跨膜运动,与膜两 侧的药物浓度无关,可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
Pharmacology 2011
19
2. 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吸收入血后首先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 未被结合的称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① 可逆性结合,特异性低,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②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③ 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不易穿透毛细血管壁,血
脑屏障及肾小球滤膜 ④ 不影响主动转运,但不能进行被动转运
Pharmacology 2011
A skin patch drug delivery system
From: Clive P Page et al :Integrated Pharmacology, 3rd edition
17
(3)药物的剂型:
固体剂型, 片剂, 胶囊剂 液体剂型, 溶液剂, 注射剂 外用剂型, 软膏剂, 霜剂, 滴眼剂 特殊剂型, 速释, 缓释和控释制剂, 脂质体制剂
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 度低的一侧进行,通过脂质或孔道的扩散性运动, 又称“下山转运”或“顺梯度转运”。
Pharmacology 2011
6
被动转运的特点
1. 不耗能 2. 无饱和性,与其他以被动转运方式转运药物之间无竞争性抑制 3. 转运的速度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当膜两侧的药物浓度
定比转运,一级动力学
当C>>Km
Pharmacology 2011
Km C C

dC dt
Vmax
定量转运,零级动力学
30
3 房室概念和房室模型 一房室模型,血药浓度衰减速率一致,时量曲线为直线
药物
吸收
一室模型
消除
Pharmacology 2011
31
二房室模型
药物的血药浓度衰减因分布代谢排泄方式的速率不同, 呈现特殊的时量曲线:双曲线
达到平衡时转运停止 4. 脂溶性强的非解离型药物分子容易跨膜转运
影响因素 ⑴ 浓度差,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越大转运越多 ⑵ 药物的分子大小,分子越小,药物越易透过膜 ⑶ 脂溶性,脂溶性越大,药物越易透过膜 ⑷ 解离度,解离度越小,药物越易透过膜
Pharmacology 2011
7
药物解离度对被动转运的影响: 常用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仅部分解 离,其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pH值,药物的解离特性以pKa表 示。
dC kC dt 定比转运,一级动力学
29
主动转运 dC Vmax • C dt Km C
Vmax表示转运的理论最大速率 Km表示米氏常数,即转运速率为理论上
最大速率一半时的药物浓度
C表示药物浓度
当Km>>C
dC Vmax • C
dt
Km
则 Vmax k
令 Km
dC kC dt
pKa:即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pH值。 各药物的pKa值是一定的。
当pH 和pKa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解离型药物和非解离型药物的浓度 比值以相应的指数值变化
Pharmacology 2011
8
HA H A
弱酸性药物:
H A KaKa为解离常数 HA
双侧取负对数得:
lgH
lg
A
特点
• • • • •
耗能 需要有载体 有特异性,转运能力有饱和性 有竞争性抑制 可逆浓度差转运
Pharmacology 2011
12
二 药物的体内过程
Drug
Metabolism Liver
Absorption
Drug in Plasma
❖Distributio
Drug in Tni药物与吸收表面接触的时间
Pharmacology 2011
From: Clive P Page et al :Integrated Pharmacology, 3rd edition18
(5)生物利用度 ( Bioavailability )
指不同的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 药物的相对分量及速度,以吸收的百分率表示。 它可以反映不同药物剂型及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应 用同一药物剂型可能产生不同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 指在同样试验条件下试验制剂和对照标准制剂在药物的 吸收程度和速度的统计学差异。
药物产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A:到达作用部位 B:在作用部位有一定的浓度 C:在作用部位维持一定的时间
Pharmacology 2011
3
作用部位
结合 游离
贮存部位
结合 游离
吸收
体循环 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
代谢物
排泄
生物转化
Pharmacology 2011
4
处置过程 disposition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Pharmacology 2011
14
影响吸收的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的剂型 4. 给药部位的状况 5.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
Pharmacology 2011
15
(1)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极性
吸收
Pharmacology 2011
药物相互作用
Pharmacology 2011
24
⑵ 结合:
进入体内的原形药物或经转化的药物,可以与体内的某些物质结合。
方式:乙酰化,甲基化等。
使药物的水溶性增加,极性增加,有利于排出体外或灭活 理活性的消失或减弱。
即药
影响转化的因素:
酶的诱导剂 遗传的多型性(多态性) 疾病因素 年龄、性别 药物的相互作用
Pharmacology 2011
28
2药物的转运速率及速率常数 被动转运
dC KSD • Ch Cl
dt
X
K表示药物的脂/水分布系数 S表示药物与膜的接触面积 D表示药物在膜中的扩散速率常数 X表示膜的厚度
由于K、D、S、X均为常数,故可用k代之, (ChCl)即C,则
Pharmacology 2011
16
(2)给药途径
口服,舌下,直肠,吸入,皮肤,皮下、肌肉、腹腔、静脉注射。 吸收速度:吸入 舌下 直肠 肌肉 皮下 口服 皮肤
胃肠道给药:最常用
首关效应,首过效应 (First pass effect) 首关消除 (First-pass elimination),
注射给药 ;呼吸道给药;经皮给药
再分布 指吸收的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血流大的器官
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输送的现象。
硫喷妥 先在血流量大的脑中发挥麻醉作用 向脂肪组织分布 效应消失
Pharmacology 2011
22
4.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代谢
bio-transformation & metabolism
地高辛(digoxin)必须分布到心肌细胞才能发挥其正性肌力作用。因 此,如果检测能出靶组织的药物浓度, 则更能说明药物浓度和药理效 应之间的相关性.
Pharmacology 2011
21
影响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2)药物的pKa和体液的pH值: (3)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 BBB) (4)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5)组织器官局部血流量 (6)血浆蛋白结合率
9
B H BH
弱碱性药物:
H B Ka BH +
lg
BH
B
pKa pH
在pH值高的环境中 解离度小。易透过膜。
所以:在碱性的肠 液中易吸收;在碱性 的尿液中也易重吸收。
Pharmacology 2011
10 pKa - pH= BH+ / B = 解离型/ 非解离型 当pH= pKa时,B=BH +
Pharmacology 2011
25
6. 排泄 excretion
指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 出体外的过程。
肾排泄: 胆汁排泄: 其他途径:
Pharmacology 2011
From: Clive P Page et al :Integrated Pharmacology, 3rd edition
药物
吸收
二室模型 中央室
消除
外周室
Pharmacology 2011
32
4 药代动力学参数
用药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过 程可使血浆中药物浓度衰减
消除的方式
分布 代谢 排泄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Pharmacology 2011
激活!或失活!或发生强度的变化!
转化酶: 专一性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 非专一性酶肝药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 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肝药酶的特点:
① 活性有限但作用的特异性强,作用范围广:氧化还原,转化200 多种化合物
② 个体差异大:遗传,年龄,机体的状态等等 ③ 易受外源性物质的诱导和抑制: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Metabolism Metabolites in Tissu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