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1.编制依据及工程简介1.1 编制依据1.1.1设计图纸及地勘报告1.1.1.1《李营220kV牵引站外电源工程施工图》—北京电力设计院设计编号:SF791S-Tll,2009年5月;1.1.1.2《李营牵引站外电源(城发入地)工程电力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广联惠供用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勘察编号:2009勘012;1.1.2施工技术规范、标准1.1.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2.2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1.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1.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2.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1.2.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123-99)1.1.2.7北京地区电力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供电局企标)1.1.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安全技术规范1.1.2.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1.1.2.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2.1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1.1.2.12工程建设监理规程(DBJ01-41-2002)1.1.2.1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01-90-2004)1.1.2.14北京市市政工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DBJ01-56-2000)1.2 工程简介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公司,由北京电力设计院设计,监理单位为北京吉北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工程共分为4个标段,其中第四标段由本公司承接,隧道总长为1352.3米,其中明开电力沟道1003.5米,主要工程量如下表所示:第二章施工组织部署2.1 施工总体安排2.1.1 施工人员安排根据工程情况,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工程拟派专业管理人员有:项目经理1名,总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及各方协调工作;施工员1名,主要负责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测量工作。
安全员1名:配合施工员对施工现场安全施工进行控制管理。
材料员1名:工地材料验收及台帐管理。
施工班组:10名,主要配合填土工作及水平测量控制工作。
2.1.2 施工方案总体安排采用水准仪进行回填土方顶标高的测设工作;填筑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土,推土机推平,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
2.2 施工场地准备(1)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的现场交底,按设计图认清实地水准基点、导线桩和做好“点标记”(桩位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措施妥善保护,以免由于施工不慎而受损坏。
(2)根椐测量图纸和资料进行沿线调查并作好施工前的准备:1)核实施工范围内对施工有影响的各种地下管线、管道和构筑物的确切位置、类别和数量。
对各种地下管线等隐蔽设施,必须按设计要求或指定范围在施工前与有关单位联系,查清具体种类、尺寸、位置、高度,并插牌标记,层层交待清楚,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并留原始记录。
2)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布置要求设置临时设施。
2.3 施工机具准备经过系统计算分析并考虑留有余地充分备用后,计划了需要的施工机具种类与数量,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详见机械设备表。
根据该计划,现己完成了设备准备及维护,所有机械均处于待命状态。
2.3.1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2.3.2 施工机械使用、保养、维修制度1、施工机械使用制度(1)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即人机固定。
谁操作哪台机械设备应固定下来不能随意变动,岗位固定,责任分明。
(2)《操作证》制度:凡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
(3)机械设备交接制度:新购入或新调入机械设备向操作人员交机时,或机械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生变动时,或机械送厂大修及修竣出厂时以及机械设备出、入库时,均应办理交接手续,以明确责任。
(4)机械设备大检查制度:要定期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和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状态,进行检查、评比,交流经验,发现问题,限期改进。
2、施工机械保养制度建筑机械设备包括例行保养(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两种。
(1)例行保养:对机械设备在每日(班)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进行的保养作业。
其基本内容包括:1)清洁:清除机械设备上的污垢,洗掉灰尘,保持机容整洁。
2)润滑:定期加注或更换润滑油。
3)调整:检查和倾听各部分配合间隙是否正常,特别是对安全装置如制动器、离合器的灵活可靠性,并认真调整适当。
4)紧固:对机体各部的连接件及时做好检查紧固。
5)防腐防潮:采取措施做好机身及电器设备的防潮、防腐工作。
(2)定期保养机械设备运转到所规定的保养定额工时时,要停机进行的保养作业,其保养周期是根据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经验制定的,它是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经验制定的,它是机械设备“计划预期检修制”的组成部分。
定期保养根据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和特性以及作业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机械设备的等级和内容。
各极保养必须按照保养规程规定的间隔和作业项目,作业深度按期执行,不应有所偏废。
保养可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四级保养四大类。
3、施工机械维修制度机械设备的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改、修复。
对机械设备的预检和修理,可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机械设备的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和零星小修。
小修一般不列入修理计划中,而与保养相结合;而大修、中修需要列入修理计划,并按计划预检修制度执行。
2.4 施工材料准备施工填方主要材料为土,优先利用基槽挖出的土。
2.5 劳动力用量计划根据现场主要工作量、用工量和进度安排时间进行计算得出定额劳动力用量,再根据我司的劳动生产率和实施施工经验综合调整得出计划劳动力用量,详见下表。
劳动力计划表2.7 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统一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进行规划,做到布置合理,层次分明,材料、机具停放有序,整个场容场貌良好,确保施工现场有条有序。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3.1 标高控制测量基底标高,在基坑四周每间隔10~15m设置标高控制桩,桩顶标高45.0m从上顶按每层300mm虚铺厚度向下反算每层铺筑标高。
3.2回填铺筑及压实3.2.1 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施工压实工艺主要采用振动压路机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分层碾压压实工艺或饱水振动法,饱水振动法此方法适用于水坠法加振动压路机等分层压实砂层回填的施工质量控制。
(具体方法介绍详见3.2.5填方的压实工艺)3.2.2 压实标准采用基槽挖出土分层填筑时基底压实度不低于95%。
3.2.3施工机械的要求与选择回填施工要选择在砂层土中能自由行走的机械,140马力以上履带式推土机或履带式铲运机、自重10吨以上前后轮驱动的振动压路机等设备。
3.2.4填方的施工要求1、回填土各分层中不能夹杂粘土、植物及树根等杂质,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基槽挖出土。
2、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要根据压实机械的不同来定。
如采用自重在10T以上前后轮驱动的自行式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时,最大松铺厚度不能超过30cm;如采用140马力以上的推土机分层碾压时,最大松铺厚度不能超过25cm。
3.2.5填方的压实工艺工艺流程:基坑(槽)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回填施工前,要将具有代表性的基槽挖出土取样进行试验—确定出基槽挖出土在干振、饱水状态下的最大密度值。
振动压路机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分层碾压压实工艺:此种施工工艺适用于振动压路机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分层碾压或在洒水状态下分层碾压。
(一)采用10T以上前后驱动振动压路进行碾压,最大松铺厚度控制在 30cm,碾压时先慢后快,采用强振进行振动碾压。
(二)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控制在4km/h以内;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前后相邻两区段应纵向重叠2.0m以上,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三)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压实遍数控制在6遍以上,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1/3,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
3.3 技术管理制度3.3.1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制度3.3.1.1技术责任制度首先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业务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技术管理工作系统,并配备相应的职能人员,然后按技术职责和业务范围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责任制。
3.3.1.2 技术交底制度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特殊和隐蔽工程、易发生质量事故与工伤事故的工程部位均须认真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经过检查与审核,有签发人、审核人、接受人的签字。
技术交底资料,都要列入工程技术档案。
按我单位制度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部门人员向项目经理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再由项目总工程师向施工员交底,施工员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3.1.3 质量验评制度严格执行质量工作“三检”制度,开展QC小组活动,认真做好各分部项目工程的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尽量把质量问题控制在事前或事中,避免事后发现问题。
项目设专职质检员,负责对工项工程质量的核定和把关,负责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检查。
3.3.1.4 技术复核制度为避免发生重大差错,在回填土工程正式施工前,应按标准规定对重要项目进行复查、校核。
重点在轴线、标高、净空尺寸等,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这项工作。
第四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1 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现场建立由项目经理部到工程队再到工班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进行检测,实施工程质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并对各级主要领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图4-1 质量保证体系4.2 质量检查监督机构4.3根据组织保证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
4.3.1 生产过程的一般控制程序图4-3 过程质量执行程序图4-4 质量保证程序4.4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4.4.1 工序质量控制程序(1)工序质量控制程序,详见图5-5。
(2)施工测量控制程序,详见图5-6。
原材料质量保证 经审批方可实施方案 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原料半成品检验按工艺标准要求基本要素质量机具 操作材料 人员 周检维修保养熟悉图纸技术资料保证执行岗位责任制实施中优化总结方案保证 产 品 维 修 保 证机具保证操作过程保证 人员要素保证图4-5 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图4-6 施工测量控制程序4.4.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
2)本工程严格按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将ISO-9000:2000工作程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认真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