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李冠杰先生对中医经方研究及临床使用 11.14 讲座(01)下面呢我们就以三个问题开始说:
第一个就是自己对经方体系的一点理解吧;第二个方面对经方应用方的一些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对胡希恕老师和冯世伦老师的学术思想的一点理解就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那么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对经方体系自己的一点认识,先从中医里面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说起。

我在青岛有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学医十年了,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中医临床疗效都不理想后来就决心学经方,认识他们后就约我到青岛去过一次,其中我有一个学生他做过六年药剂师,对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经历,我就跟他聊,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药剂师(也就是在药店里抓药),我觉着他对中医开方的现状还是很了解的,我就问他:
你以前做药剂师的时候,一天收了一百个处方,那么你这一百个药方里面有多少是经方?他想了想就对我说:
一百个方子里面要是能有五个经方就算是多的。

也就是说他这一天的中药处方里经方占不到百分之五,这是我学生的一个情况。

像这类情况大家应该知道的也不少吧,凡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应该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甚至你现在看看包括网上的一些东西,杂志
1/ 6
上的一些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

再比如说最近的我们遇到的甲流看一看预防甲流的药、治疗甲流的一些药方,我现在一直在关注着它,现在我们当地甲流还很少,但是我很关注这些问题。

我在网上看看了这么多天,就只有一个人发帖子甲流在有的地方在用经方治,用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经方,其他的帖子基本上都不是在用经方。

这里边就带出一个问题出来,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再仔细的去想一想,咱就说中医的经典。

经方嘛,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的这套经方体系是中医里面的经典,我们再去仔细的想一想他这个经方经典经典到什么程度,它是不是中医的经典呢?大家都知道中医里面的经典都是一些古书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内经》再往下就是《伤寒论》再排在《伤寒论》后边就是《金贵要略》那么在《金贵要略》的后边,这里边就开始有分歧了,有的人说是《神农本草》还有的人说是《温病条辨》咱不说别的了,就说多了的这两种说法。

咱们再退一步,就是把四大经典改成三大经典,因为第四大经典有争议,所以我们就退回来,我们就讨论前三个经典,这前三个经典《内经》、《伤寒》、《金贵要略》,就这三本书。

而且这里面《金贵要略》和《伤寒论》是同一本书,实际上这也就是两大经典没有争议,大伙都公认的。

我们仔细去看这两大经典,严格的说《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本
---------------------------------------------------------------最新资料推荐------------------------------------------------------ 方书,不是讨论方剂的,它侧重于针灸这一方面,侧重于中医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有关方剂的书,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贵要略》就毫无疑问的被列为中医的经典的经典,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我们的现状却发生了一个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的局面,大家都说是经典,张仲景是医圣,张仲景的书没人看,张仲景的方没人用,说张仲景的书没人看,这句话有点过了。

我看过这样一篇小的文章,说有一个老中医,他带着自己的徒弟去河南张仲景的老家,等于说是我们中医界的朝圣吧。

到那个张仲景那儿去拜一拜,去了以后,恭恭敬敬的在张仲景的塑像前磕了三个头,张仲景的老家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有些在那摆地摊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卖那种线装的书,这时候他的徒弟就说去买本书带回去,这个时候他的老师就制止了。

他老师的意思就是说,张仲景虽然是医圣,但是他的书不可看。

在他的眼里,他认为仲景的书不是一本完整的书,是一本残卷,不如看后世医书。

这件事就说明中医的一种现状或是一个问题,我们下面沿着这个思路再往下继续去想,我们现在就必须去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医的精髓?这个问题看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件事,在中医界还统计不了,说什么的都有。

在座的学员们都对经方比较熟,而且对胡老的学术思想比较了
3/ 6
解,我们在这先把我们的答案摆出来,然后我们再去做分析,中医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中医本身就是一门经验医学,他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来的,他的治疗实践也是从实践经验中来的;包括他的针灸、中草药治病所有的这些办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都是经过验证的办法,然后把它整理成体系就是经验医学。

真正这么说的人不多,因为在中医人的心目中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怎么能是经验医学呢!好像很多人是不想用这个字眼来形容中医的精髓,我想用另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不管是经验医学还是经验科学也好,它就真的那么掉架那么没脸面吗?这个事我还很少听说这么去想。

我们去看一个发展很成熟的例子,在实际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遇到的一门课,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力学,小到我们现在用的一把剪刀大到到我们的宇宙飞船,我们的卫星上天,所有这些东西都离不开力学,甚至就是我们吃饭的时候,你就是喝一口水也要利用地球的引力把它顺势喝下去,我们看看这个经典力学他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呢?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验科学。

大家都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当时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睡午觉,一个苹果砸下来,砸在他的头上,砸出一个万有引力定律。

实际上这就是说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出一个牛顿的灵感,牛顿想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从那时发展下来的力学到现在,已经能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送到天上去。

---------------------------------------------------------------最新资料推荐------------------------------------------------------ 但是我们对力学的最基本东西根本无所知,就是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人类根本没有办法捕捉到力,那么它的物质存在到底是什么,形态没有人知道。

我们现在利用力做了那么多事,甚至我们有那么多的公式哪里来的?实验来的。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时讨论最热烈的是我给别人一个耳光他也给了我一个相同的反作用力,等于我没打他呀!他也打了我呀!这种定律怎么来的呀?他根本就不知道是从实践中当然也有推理的成分试验出来的。

我们再想想我们的中医,中医最宝贵的比如随便拿一个方子泽泻汤,只有泽泻和白术,泽泻量是白术的一倍。

当初古人是怎么想到用它来治病呢?而且不但想到治病还用它来治特定的病,胃聚冷水引起的头晕、晕冒非常灵。

当初是怎么想到的,这也没什么窍门。

有的学者就说是上古传下来的,这个不可信。

因为没有什么证据。

那么古人是怎么得到的这个方子呀?肯定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经验得来的。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经验医学和力学相比较,我们的成就绝对不亚于力学,不要看力学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我们中医的医学
5/ 6
从实践中来的,伤寒杂病论277 个方子来之不易,能试出这些方子绝对不是一夜就能试出来的。

经方的疗效我会放在经方应用中讲,经方疗效这么好的方子来的很不容易。

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其他医学,还没有能超过它的,这个咱们在后面会详细的说经方疗效方面的。

实际上,我们这样说中医的精髓就是从实践经验当中得出的方法和结论,既然能认同中医的精髓是经验,我借胡老的话说古人治病认识的规律到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古人对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是有问题的,那我们现在具体到经方上,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已经非常伟大,不要以为他是经验医学就有损他的光辉形象,实际上是对它的最高褒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