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工作要点2014年,全市民政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做牢基础、做实工作、做优特色、做响品牌”的工作思路,围绕争创“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目标,着力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各项民政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民政服务管理社会化、科学化水平,为奋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全面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加快推进“”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进度,确保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

抓紧实施“”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项目。

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推动实施“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项目。

注重防灾减灾工作常态化,争创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组织开展2-3次应急指挥系统操作演练,提升应急水平。

切实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丰富市、县救灾物资储备,提高使用效益。

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做好灾害信息员培训。

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推动建立市、县两级救灾资金按比例分担机制,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救灾应急工作机制。

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

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规范低保管理工作。

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推进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机构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强化社会救助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备案制度、社会救助责任追究制度。

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20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10元。

推动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基金。

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

继续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病种和救助范围。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优化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流程,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

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到100%,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60%。

继续做好14周岁以下先心病儿童救助工作。

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开展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敬老院管理标准体系。

维修改造敬老院床位2129张。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2013年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90%,床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体系建设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督促抓好市第二福利院等项目建设,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9个,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和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4270张。

加大省、市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力度,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

健全以五保供养、互助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试行公建民营、投资换经营等运行模式,解决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编制不足、资金再投入难、床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业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加强孤儿权益维护,实现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落实城乡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制度。

积极争取全国“蓝天计划”二期项目。

拓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加强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和管理。

切实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全年发行亿元以上。

加强社会慈善体系建设。

继续组织实施好轮值会长制度。

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对的支持。

做好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捐建的灾后重建项目的落实和监督管理。

积极推荐项目参加省政府“巴蜀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

推动劝募设立慈善专项救助基金。

四、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全面做好优抚工作。

加强优抚资金管理,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全面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

加强优抚事业单位建设。

全面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任务。

做好伤残和死亡抚恤工作,开展对烈士遗属抚恤优待政策贯彻落实督促检查。

深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和军休管理。

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

推动出台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扶持就业创业措施办法。

完成伤病残退役士兵移交安置任务。

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完成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任务,全面落实安置政策和政治、生活待遇。

推行新型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军休文化建设。

扎实做好双拥创建工作。

认真做好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申报、迎检工作。

做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创建启动工作。

大力推进双拥文化建设和社会化拥军。

五、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和区划地名工作强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服务实施意见。

继续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7%。

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

指导各地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继续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做好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后续管理,着力做好新任村干部培训、换届选举信访等工作。

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村监督委员会审议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各地加强村廉政文化阵地建设。

积极做好区划地名工作。

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稳妥地做好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和审核报批工作。

强化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完善地名标志设置,健全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机制。

推荐上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准备工作。

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成11条县级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

六、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

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力争全市火化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加大惠民殡葬力度,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免除范围,开展青神县、丹棱县全民惠民殡葬试点。

推进殡葬服务单位信息化、标准化、人文化建设。

实施殡葬遂心工程,规范殡葬服务行为。

加强公墓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有效整治超标准大墓修建、散埋乱葬等违规行为。

开展好2014年殡葬改革宣传年活动,加强殡葬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继续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和“省救助管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工作软硬件设施水平。

在全市推广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为重点的救助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四级救助服务网络”,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逐步实现救助网络全覆盖。

加强救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提升婚姻收养工作水平。

加强婚姻登记服务场所软硬件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婚姻登记机关。

创新开展结婚颁证仪式,加强婚姻调解,促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

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抓好涉外送养工作,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

七、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

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健全完善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

取消全市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

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推动制定我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脱钩工作机制。

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

加强社会组织工作监管。

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

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

分期分类对全市社会组织进行评估。

强化社会组织自律诚信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丰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手段。

积极做好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申报工作。

八、老龄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实全市高龄补贴自然增长制度及各项优待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抓好第四轮敬老模范县、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

加强老年组织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乡、镇、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做好敬老月尊老、敬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

九、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民政信访维稳“一岗双责”职责,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主动约访和包案下访工作。

着力加强民政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民政信访突出问题。

加强民政信访队伍建设,充实和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力量。

扎实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实现“零进京、零聚集、零到省、不出事”目标。

十、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民政法制化、信息化建设。

加强民政依法行政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行政执法和审批,配合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平台建设和市、区县民政门户网站建设,做好信息公开,提升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效能。

夯实民政基层基础。

2014年为民政基层基础提高年,强力推进全市民政规划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抓好阵地建设,确保乡镇民政办和服务窗口办公设施设备齐全。

加强民政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

强化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民政干部,保持民政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探索建立一村一名民政助理员制度。

加强民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修订完善《民政工作规范》和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

完成《民政志》的编纂工作。

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民政培训年”活动,开展全市乡镇民政干部培训。

做好民政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工作。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培训力度,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继续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工作。

强化民政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孤等志愿活动。

推进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对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决策部署、民政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贪污、挤占、挪用民政专项资金等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以及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的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