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分析
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 ,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建设的 议中 ,参与者不是公民个人 ,而是以政治党派和公民团体的
目标才能有序地实现 。亨廷顿讲 “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 代表以及具有特殊社会背景的无党派人士为主 。除了共产
自由 ,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5 ] ( P7) 离开政治稳定 ,一切 党 , 还有民盟 、民革等八大民主党派代表 , 全国总工会 、妇
一
决策的行为不论其合法与否都属于政治参与 , 认为政治参
政治参与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 政治学者 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2 ] ( P5) 。
一般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衡量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
笔者以为 , 政治参与就是一般公民通过一定途径试图
治发展状况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安东尼 ·奥罗姆所指出的 , 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即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 ,政治
家政权的性质 、法律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主义 须得到大多数公民的授权 ,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显著的
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的意志 , 特征 ,也是政治发展的关键内容 。
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 ,非法的政治
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少数人既可能代表人民的意志 , 维
政治的运作方式 ,又是民主社会中各政治主体的行为规则 , 活中我国公民的选举参与率是比较高的 , 但相当一部分是
也是政治制度化的途径 。[4 ] ( P191 - 192) 没有政治程序和规 被动的参与者 。即使在基层选举中 , 很多情况下选民对候
则 ,再理想的民主政治也难以实现 ,人民的民主权利也得不 选人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往往使选民对选举失去了兴趣 ,
政治参与作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途径 , 是衡量
二是政治参与的形式 , 尤其是参与行为是否应该合法
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 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 ,政治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一种
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要求扩大公民的政治参 观点认为只有依据法定程序参与政治的行为才能谓之政治
都要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 并把它作为
首先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合法的政治 职业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 , 一方面 , 管理活动日益复
参与和非法的政治参与是相对的 。符合法律规范的政治参 杂 , 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
与是合法的 ,它表现为有序的政治参与 ;不符合法律规范的 提高 ; 另一方面 ,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 社会成员要承担不同
参与就不可能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 护人民的利益 , 也可能走向反面 。因为从事国家和社会管
与 ,只能是在法律的轨道上进行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
理的公职人员亦有其自身利益 , 他们手中的权力既可能为
其次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 全体公民谋福利 , 也可能被用来为管理者自身谋私利 。但
一种程序政治 。如国家权力在不同国家机关的配置及其相 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 县级和县级
互关系 ,国家权力从一届政府向下一届政府的交接更替 ,人 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 县级以上
民代表的产生及其罢免等等 , 都有确定的规则和程序 。在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在农村 ,广大村民还
了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我们需要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 、培养适于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
文化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 。
[ 关 键 词 ]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 ;有序性 ;制度化
[ 中图分类号 ]D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 ] 1003 - 5478(2004) 01 - 0033 - 04
到有效的保障 。公民政治参与本身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 也使选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如何使选举能够充分有效地
容 ,是政治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公民在参与政治时就必 反映选民的真实意志 , 对于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无疑
须遵守民主政治中与之相关的程序和规则 。当然 , 这种程 是十分重要的 。
序和规则必须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 , 否则就违背了民
二
挥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引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导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 使之制度化 、规范化 , 减少盲目性 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和无节制性 ,以免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 ,尤其对
首先 ,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的 、有节制的 。有节制的政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基本要求 度 , 主要就是看被管理者多数人对管理者少数人的制约状
是它能够得到公民的高度认同 。如果一个政治体系得不到 况” [3 ] ( P230) 。通过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在内的社会制约机
公民的高度认同 , 存在合法性危机 , 即使没有达到崩溃的 制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是权力制约的重要途径 。同时 ,
度不同 ,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解释和界定 ,主要分歧体现在 核心在于一般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和实现 ,所以 ,
两个问题上 :
我们把政治参与的主体界定为一般公民 ;另一方面 ,政治参
一是政治参与的主体问题 。在此问题上 ,存在着两种观 与是通过政治过程的参与来影响政府决策 , 而政治过程中
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专门指一般公民 ,不包括 的不合法的参与行为也可能影响政府决策 ,所以 ,我们不把
我国的政治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一言以蔽之 , 社会主义民 要求 。
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所谓有序的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民主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政治参与 , 是指一般公民以合法的形式 、通过制度化的渠 于人民 。但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公民
道 、有节制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 。
第二 ,协商对话 。协商对话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制
主政治的原则 。
度化的重要途径 , 集中体现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
再次 ,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保持政治稳定的要 治协商制度 , 主要实现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
求。
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有其自身的特点 ,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
政治稳定是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 上又构成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 。其一 , 在政治协商会
民主制度下 , 政治程序指人们的政治活动 (如政治权力运 直接参与对村干部的选举 , 实行村民自治 。选举这种公民
行 、政治资源分配 、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监督 、政治冲突的解 政治参与方式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权
决等) 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步骤和方式 。政治程序既是民主 得以充分实现 , 取决于选举制度的完善程度 。现实政治生
2004. 1 33
长
白
学
刊
度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政治参与行为都具有积极作用 ,更何 并对政治体制产生不满 , 而这种不满如果激化到一定程度
况它还有可能是非法的 , 可能对既定国家政权造成负面影 就可能使政治参与失去节制 ; 二是公民政治参与时持有理
响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 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 性的态度 。政治参与如果失去理性 ,既可能导致政治狂热 ,
在国家机构中担任公职的公民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治参 是否合法作为政治参与的必要条件 。
与的主体包括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 。
尽管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尺
[ 收稿日期 ] 2003 - 11 - 28 [ 基金项目 ]本文为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助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 :200107 [ 作者简介 ] 张喜红 (1969 - ) ,女 ,辽宁沈阳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讲师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 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邓小平理论 。
道进行 , 也可能通过非制度化方式进行 。制度作为一种行 极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 ,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决策
为模式 ,其基本特点是比较稳定 ,人们对其产生的结果能够 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使决策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减
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因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 。 少决策失误 , 并使这样的决策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并自觉
利 ,公民的政治参与一直十分活跃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随 引发骚乱或暴力 ,使政治参与因过度而无序 ;又可能导致政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等各方面 治冷漠 , 使政治参, 这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的可 善 。
能 。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充分发
政治参与是非法的 , 它往往表现为无序的政治参与 。合法 的社会角色 , 整个社会才能协调运转 。现代民主都是间接
与合法性不同 , 政治参与是否合法与它是否具有合法性没 民主或称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民主的基本运行原则是 , 社
有必然的联系 ,不合法的政治参与并不意味着没有合法性 , 会上任何一个公民 , 都享有担任公职管理国家事务的平等
高 , 在政治参与中难以得到满足 , 将使参与者产生挫折感 , 要求 。
34 总 115
政
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 , 民主政治是通过一定的规
第一 ,选举 。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广泛最基本的途
治
则 、程序和制度设计来体现的 , 因此 , 民主政治实质上就是 径 , 也是民主制度下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直接体现 。我国
因为合法与不合法是对既定的国家政权来讲的 。民主革命 权利和均等机会 ;而任何公民要担任公职管理国家事务 ,都
对于专制政权来讲可能是非法的 , 但它的合法性却是不容 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得到社会大多数公民的授权 。
置疑的 。也就是说 , 非法的政治参与是否具有合法性与国 社会公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和专门从事国家事务管理人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