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呼唤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寻找一条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健康成长的道路。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主体、呼唤人性复苏、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管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在对学校实施人本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深化教育
改革,实施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地处昆山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国际学校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寄宿制学校。
学校力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爱”为原则,以“关注师生的健康发展”为重点,全面实践“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一、注重教育服务,落实“以人为本”
“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先生朴实平白的话语道出了学校管理必须遵循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则,那就是为学生服务,既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又要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自始至终,把服务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服务观念,我们努力完善办学条件,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优良的条件。
不仅如此,我们更加关爱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校小学部寄宿生增加到将近1400人。
这些寄宿生离开父母,在学习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除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阳光心语屋。
帮助解决学生困惑、烦恼、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
当然,服务不等于包办,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立、自强。
学校把“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生活自理能手”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开展日常生活教育,还定期举行以叠被子、洗衣服、整理房间等为竞赛内容的生活自理运动会,切实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二、发扬民主精神,促进“学生自治”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
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学校和班级中建立健全了多种岗位,并构建了岗位轮换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把责任和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个个有岗位,人人有事做,时刻拥有“主人”的身份,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治”目的。
身为低年级班主任的黄春梅老师还兼带两班数学课。
她深有体会地说:“要搞好班级工作,光靠班主任一人,感觉会顾此失彼。
所以要培养班级小助手,有了他们的帮助,可以使班内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既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又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她根据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值日班长轮流制,值日班长管理班级一天的事务,每个孩子轮到的时候都很珍惜,很用心去做。
这样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与集中管理,班级工作基本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老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督促,处理疑难杂症。
三、铸造爱心群体,践行“人本教育”
人本管理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富有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
只有具备人文素质的教师才会用良知去启迪、引导、关爱学生。
什么是教师的人文素质呢?根据陶行知
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
1.要有“爱满天下”的情怀
教育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懂得爱,才懂得教育,具备爱生的美德,才具备教书育人的资格。
本着这种认识,我们首先是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其次是开展师德交流和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形成竞争机制;第三是实行“爱心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关爱每一个学生。
2.要有开拓创造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强调,在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今天,教师应该具备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教育等于失去了灵魂。
为此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引领教师更新观念,同时采用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大胆创新。
四、经营校园文化,丰富人文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管理的基础。
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的人文内涵,也使学校管理有了深厚的人文底气。
1.以制度文化引领成长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还不善于自检自察自律自省。
所以有必要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并能做到持之以恒,
最终,使制度规范内化成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动。
我校制订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昆山国际学校学生一日常规》《七要七不规则》《班级公约》等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这中间,吃穿住行,举手投足,无所不包。
虽然说是小事,但天天做,时时做,并能做到做好,就不容易,而是意志的磨炼了。
2.以环境文化陶冶性情
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环境陶冶性情的作用,他理想的学校“一要雄壮,可以令人兴奋;二要美丽,可以令人欣赏……”几年来,我们致力实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传神”;校园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班级“个性名片”群星闪耀;师生书画工作室更增艺术的气息,师生徜徉书海,乐趣无穷……
3.以活动文化丰富生活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我们认为这是实施人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棋类、书画、英语、器乐、科技等活动。
班主任更是各显神通,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陆秀芳老师就非常善于在实践活动中育人。
她所带的班级每天都到餐厅服务、主动为学校分发各种报纸杂志、保护校园的果树、采摘成熟的枇杷、橘子分发到各班……他们开垦了校园里的一小片荒地。
春天撒下豆种,秋天收获果实,忙得不亦乐乎。
劳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寄宿生活,更加锻炼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充
盈了精神世界。
五、形成教育合力,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长期以来,我校有效整合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采取
家访、召开家长会、“周五约谈”、举办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同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
会实践活动。
我们还在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有良好道德素养,责任心
强的家长作为家长义工。
陈女士是我校傅上豪小朋友的妈妈,一位从事家政的台湾太太。
她从2005年起一直是小朋友们最欢迎的“故事阿姨”。
每个星期一中午,她就会和她的团队来到各个低年级教室,给孩子们讲故事。
她们自费购买了很多故事引人、色彩鲜艳的绘本,并学习将绘本制作成ppt课件,边演示边讲,这样讲故事就更吸引孩子。
“家长义工”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家长义工”好学上进、助人为乐的精神也鼓舞着孩子们。
人是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本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同步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