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知识竞赛

应急知识竞赛

焦作市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实施。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C.消除D.控制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的原则。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社会动员D.以人为本5.国务院和()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6.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

A.征用单位财产B.征用个人财产C.征用个人某些财产D.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8.()是焦作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A.《焦作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B.《焦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C.《焦作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焦作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9.今年,焦作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急知识“四进”活动,“四进”是指()。

A.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B.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C.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D.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10.201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A.减灾从社区做起B.防灾减灾从我做起C.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D.弘扬防灾减灾文化,增强防灾减灾意识11.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A.市信访局B.市委C.市政府D.市应急管理委员会12.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制定。

A.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确定的部门D.公安部13.“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

A.法律B.法制C.体系D.创新14.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国家建立以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B.分步实施C.分别组织D.集中管理15.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焦作新区管委会和各部门要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上报时间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小时。

A.1B.2C.3D.416.对迟报、漏报、瞒报和误报突发事件情况,延误处置工作的,要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17.市应急委的日常工作机构是()。

A.市政府办B.市信访局C.市政府各职能部门D.市应急办18.较重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经市人民政府、市应急委批准,以()名义向全市或事发地发布预警公告。

A.县市区人民政府B.市应急管理委员会C.市人民政府D.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19.焦作市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接警电话号码为()。

A.110B.119C.12345D.12020.《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

A.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B.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补偿C.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所在地民政部门补偿D.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所在地财政部门补偿21.日最高气温()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A.30℃B.32℃C.35℃D.40℃22.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为暴雨。

A.45mm或以上B.50mm或以上C.55mm或以上D.60mm或以上23.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抓)伤后的()小时内。

A.6B.12C.24D.4824.家中油锅起火的正确灭火方法是()。

A.立即将油锅盖盖上,关闭煤气阀门B.尽快向油锅内泼水C.用干毛巾覆盖油锅D.立即将油锅从煤气灶移开25.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传播。

A.呼吸道B.消化道C.水源D.血液26.发生手指切断事故后,应将断指(),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A.用水清洗B.用纱布包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放入低温环境中C.放入盐水中D.放入其他的液体中27.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采取()方法。

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D.不时用软布擦拭出血处28.发现人员触电时,应采取(),使之脱离电源。

A.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B.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C.用铁棍拨开电源线D.大声呼救29.发现燃气漏气时,错误的应急措施是()。

A.用明火检查漏气点B.迅速关闭气源阀门C.迅速打开门窗散发泄漏气体D.撤离现场,到户外打电话报警30.以下哪个属于不安全用电行为()。

A.不超负荷用电B.接电情况下移动电冰箱C.电视连续开机不超过4~5个小时D.不在电线上晾晒衣物31.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造成。

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32.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个人用()天。

A.1B.2C.3D.43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

A.50B.100C.150D.20034.发生核事故,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

B.如在室外,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下风方向就近躲到人防工程内。

C.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小心地脱去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

D.身体受到污染,大量饮水,使放射性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并尽快就医。

35.发现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应立即向()部门报告。

A、卫生B、动物防疫C、农业D、检验检疫36.观看球类等大型比赛时,如发生骚乱,应()向自己所在看台的安全出口移动。

A.慢慢地B.迅速、有序地C.盲目地D.争先恐后37.给儿童作人工呼吸时,每分钟()次。

A.30B.20C.15D.1038.在燃气泄漏场所的错误行为是()。

A.严禁开、关任何电器B.不得使用电话C.熄灭一切火种D.发现邻居家燃气泄漏,按门铃通知对方39.发生泥石流时,下列应对方式正确的是()。

A.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坡下B.停留在低洼地方C.攀爬到树上躲避D.迅速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40.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品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筷子或手指伸向喉咙深处刺激咽后壁舌根进行催吐B.先可自行服药物止吐C.立即停止使用可疑食品,喝大量洁净水以稀释毒素D.了解与病人一同进餐的人有无异常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注:多选、少选均不得分)41.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4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A.Ⅰ级(特别重大)B.Ⅱ级(重大)C.Ⅲ级(较大)D.Ⅳ级(一般)4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具体内容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C.依法规范,加强管理D.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4.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市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履行()职能。

A.值守应急B.信息汇总C.综合协调D.其他45.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依次用()表示。

A.红色B.橙色C.黄色D.蓝色46.相关部门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内容应包括()。

A.类别、预警级别B.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C.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D.其他47.以下()属于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

A.水旱灾害B.气象灾害C.地震灾害D.安全事故4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习,提高()的能力。

A.合成应急B.明确职责C.相互指挥D.协同应急49.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享有()等权利。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5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通报。

A.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当地驻军C.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D.友好城市5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

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52.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53.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A.有饭吃B.有水喝C.有钱花D.有住处54.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等。

A.时间B.地点C.信息来源D.事件发展趋势55.下列哪些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环境污染事故D.核事故和放射事故56.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等应急措施。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57.全市中小学校实施应急知识进学校“五个一”工程,具体内容是指每所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

A.开设一门应急课程B.观看一部灾难电影C.阅读一本应急书籍D.掌握一项自救技能58.2013年“防灾减灾活动周”期间,市政府倡导每个公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

A.阅读1本关于救灾减灾的书籍B.观看1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或听1堂防灾减灾讲座C.与他人分享1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D.开展1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59.中国人民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B.不畏艰险、百折不挠C.同心协力、恪守职责D.以人为本、尊重科学60.以下()为紧急呼救电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