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案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案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案
主备人:黄健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热器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知道电热器一般都是由电阻构成。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

3.知道用转换法表示电热大小的方法.途径,进一步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进一步熟悉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
1.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实验;
2.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知道焦耳定律的公式并会计算电热。

学习难点:
用转换法设计反映电热大小的实验装置;有依据地猜想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结论。

学时安排:1学时
课前准备:
1.观察你家中的用电器,完成下列填空。

⑴通电后能够发光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电后能够发出声音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通电后能够转动(或运动)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通电后能够发热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思考:
⑴什么叫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热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或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___________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⑵什么叫电热器?
____________利用电流______效应工作的装置称为电热器。

⑶通电后不发热的用电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电热水壶的工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⑴电热水壶在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内能,从_____________可以粗略的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⑵同一个电热水壶,通电相同的时间,什么情况下电流能产生更多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同的电热水壶,通电相同的时间,什么情况下电流能产生更多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你猜想,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1.学习“电热器”的相关知识
⑴小组内部交流“课前准备”第1题的完成情况,相互补充完善答案。

⑵推举小组全班展示本组答案。

⑶师生总结电流热效应.电热器的定义。

⑷引申:热效应的定义中“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能否说出“全部转化为内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⑴要求小组抢答“课前准备”第2题,比一比谁观察仔细、思考准确。

⑵引导学生猜想并要求说出依据。

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所产生的热量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你能说出猜想的依据吗?__________
⑶学生阅读课本p.14“设计实验”这部分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①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首先要找到反映电热大小的方法或途径,你准备如何显示电热的大小?这是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热大小的?有没有其他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热Q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探究时我们应采用_____________法。

⑷进行实验1——探究电热和电阻的关系
①教师提问:在探究Q与R的关系时,必须保持_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然后观察Q如何改变。

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探究Q与R的关系的方案。

要求:在虚线方框1内画出电路图,并说出主要步骤。

③分组交流学生设计的方案后,教师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结论。

现象一:探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
R1·R2__________联,____________相同;R1_______R2,Δt1______Δt2。

结论一:在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大,______越大。

⑸进行实验2——探究电热和电流的关系
①教师提问:在探究Q与I的关系时,必须保持__________相同,改变_____,然后观察Q如何改变。

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探究Q与I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要求:在虚线方框2内画出电路图,并说出主要步骤。

③分组交流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后,教师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结论。

现象二:探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
前后两次通电____________相同;I1_______I2,Δt1______Δt2。

结论二:在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大,______越大。

⑹分析、归纳——探究电热和时间的关系。

现象三:在进行第一次或第二次实验时,延长通电时间,发现通电时间越______,液温上升越_______。

结论三:在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大,______越大。

3.学习焦耳定律
⑴在完成探究实验后,教师补充介绍科学家焦耳其人其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得出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成正比,与导体的_______成正比,与通电的__________成正比。

这个结论是______国科学家__________经过大量实验首先确定的。

⑵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适用范围:
①应用焦耳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Q — I — R — t —
②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段导体的同一通电过程。

⑷规律拓展:
对于电热器,因为电能_____转化为内能,则Q =W ,所以还可以用公式_______________====W Q 来计算电热的大小。

⑸应用:
①师生讨论p.15课文中的例题。

②学生独立完成p.17 WWW 1,要求说出判断的依据。

③学生独立完成p.17 WWW 2,教师评讲时提醒学生注意结题步骤和规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解法。

④学生尝试完成p.17 WWW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不同小组交换批改——教师统计各小组的正确率——小组内部讨论消化,教师点拨接受较慢的同学。

4.学生阅读p.16“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应用:制成电热器,可以加热.取暖.驱潮。

防止:如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烧坏用电器甚至引起火灾,要注意加强散热。

练习与拓展:
1.(08北京)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洗衣机
B .录音机
C .电视机
D .电饭锅
2.(09河南)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甲比乙的横截面积大,如图1所示。

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正确的是( )
A .甲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B .乙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C .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相同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09兰州)电炉丝断了,去掉1/5后,仍然接在原来的电源两端,则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来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 5 :4
B. 1 :5
C. 5 :1
D. 4 :5
4.(08海南)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220V的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A.电烙铁B.电视机
C.电风扇D.一样多
5.(08兰州)有三根电阻丝,接在电压恒定不变的电源上,产生的热量全部用来烧水,要使用同一壶水在最短的时间内烧开,那么这三根电阻丝应是()
A.三根串联B.三根并联
C.两根串联起来,再跟第三根并联
D.两根并联起来,再跟第三根串联
6.(08湖南株州)旧白炽灯在工作时,容易在灯丝最细处熔断,这是因为与相同长度的灯丝较粗处相比,灯丝最细处
()
A.功率最大B.电流最大
C.电阻最小D.电压最小
7.(08兰州)一只灯泡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100mA,通电20min的过程中,有________焦耳的电能转化成了热能和光能。

8.(08南充)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l210Ω。

它的额定功率是____W,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J。

9.(08鹤岗)某导体的电阻是2Ω,当通过1A电流时,导体的功率是_____W,通电1min 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J。

10.(08连云港)如图2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阻值分别为R和2R的电阻丝浸在相同质量和初温的煤油中,每一烧瓶里各插入一温度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上开关,经过一段时间,两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反映出来的;
(2)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