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6课石榴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
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
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上课时带一本字典。
老师:课前谈话需要的物品,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1.共读报纸(1)出示刊登石榴园广告的报纸选段。
(2)借助报纸内容理解“驰名中外”,朗读课文开头。
2.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认读二类字“榴”。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1.检查预习(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2)随机出示含有生词的句子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随机指导学生确定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查字典明确文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字的字音。
(4)随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甚”和“至”。
2.理清文脉(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理解第4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4)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课文2、3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对话,体会表达1.学生与文本对话出示课文2、3自然段: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学生自读,谈谈对这段文字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寻找描写有趣的地方。
2.师生间互动对话(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有趣的地方。
(2)重点研读以下两个语段,教学时随机安排先后顺序。
语段一:第2自然段关于石榴树开花的描写①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随机标记关键词语)②图示感受本喻体的形似,学生朗读对应语句。
③引导学生感受本喻体的神似。
抓住“火红”一词,拓展科学书籍中对石榴花色彩的描述。
补充“火红”用于石榴花的根据(即相关诗句)。
让学生诗文对照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画面,深化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
④发散学生思维,给喇叭吹奏的乐曲起个名字。
语段二:第3自然段中的两个拟人句①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相机介绍“拟人”手法,随即标记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②引导学生体悟“甚至”的用法。
观察画面,讨论是否可以调整顺序。
结合对“甚至”一次的体悟进行有感情朗读。
③带着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抓住“张望”一词展开想象,透过文字,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课外延伸1.情感升华(1)让学生猜猜本文原作者。
(揭晓:是一个孩子,后由编者适当改编)(2)组织学生讨论小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预设:从观察、情感、修辞手法等角度寻找原因)(3)随机引导学生再看课文开头,抓住“家乡”二字升华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课外延伸(1)课后品尝水果,下节课学写一种水果。
(2)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拿《石榴》比对着读,在阅读中积累写好一种的水果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石榴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喇叭喜悦秋天结果娃娃《石榴》课堂实录版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执教者:江苏倪鸣整理者:涅槃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17:00—17:40(第二会场下午第四节)【课前互动】师:你们好啊生:你好师:听出来了,第一次见面,同学们对我还有些陌生,是吧?那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生接:倪鸣师:嗯,你们可以喊我什么?师分别问了2个学生:你想喊我什么?师:真亲切。
倪老师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
虽然,咱们银川和南京相隔很远,但是因为倪老师也是回族人,所以来到银川我感到特别的亲切。
这不,倪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小礼物呢!今天这个礼物呀,倪老师想请同学们上台来摸一摸,猜一猜。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倪老师想请咱们班写字最好的同学来摸一摸,是谁呀,向我推荐推荐。
生推荐学生上台。
师:摸了以后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但是千万不能告诉他们是什么,让他们猜一猜,好不好。
生摸第一份礼物。
生:扎扎的师:就是说这个东西有些粗糙是吗?生:硬硬的,感觉一颗一颗的,还有一些小keteng。
师:今天倪老师跟你学到一个词keteng。
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看,这个东西是什么颜色?生:这个东西是红色。
师:能猜出来吗?生:我猜是石榴。
师:她说是一颗一颗的,这个颗粒大不大?生:不大。
师:倪老师给你点提示好吗?是咱们宁夏的特产。
生:枸杞(方言)师问摸的同学:他猜的对吗?摸的同学说:对师:其实呀,按常理来说,倪老师送礼物跟银川的同学不应该送宁夏的特产,但是,今天,倪老师是想借这个舞台为咱们宁夏咱们银川做个宣传。
看看,倪老师送给你们的第2份礼物是什么。
师:这次,我想请咱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来摸一摸,是谁?生上台来摸。
师:描述一下。
生:这个东西圆圆的,它是上头大底下小,而且中间有两个坑。
师:摸的挺仔细的。
倪老师摸的都没这么仔细。
表皮的感觉怎么样?生:很光滑。
师:能猜出来吗?倪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啊,它是一种水果。
生:石榴师:跟他想的一样举手我看看。
都认为是啊,我来揭晓答案了。
生看到礼物后叫:苹果!师:知道倪老师为什么要送苹果给你们吗?苹果呀,代表着平安,倪老师希望三(4)班的小朋友能够一生平安。
师:咱们再来看看第三样礼物吧!好象台下的老师也想来参与,但是这个机会还是留给我们三(4)班的同学,谁来?这次你们自己报名,谁手举的高,我就给谁猜。
生摸,描述:这个大大的,而且圆圆的。
师惊讶道:也是圆圆的?生继续描述:而且有一个头是尖尖的,有一个头是平平的。
师:有一个头尖尖的?表皮呢?生:有一些滑滑的。
师:还是比较光滑的是吗?我要提示你们,这还是一种水果,他说他已经猜出来了,我们就把这个机会给他好吗?生:石榴师:又猜石榴,为什么呀?生:因为他下面尖,跟石榴是一模一样的。
师:见过石榴是吗?好,这次猜的跟他一样的举手我看看。
师看过举手情况后说:还这么执着呀!你为什么认为是石榴?生:我认为石榴的表面很光滑。
生:我认为石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头,所以我认为是石榴。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对石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那这次你们究竟有没有猜对呢?拭目以待师出示,生叫喊:石榴!师:怎么不给自己一点掌声啊!生掌声起师:祝贺你们,同学们,你们猜对了。
知道倪老师为什么要送石榴给你们吗?生:因为石榴代表着你讲的课。
笑声起师: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的原因啊,在这儿呢!瞧,这石榴啊,籽多饱满,象征着团结繁荣,所以呀,它也是一种喜庆水果,这就是倪老师要送石榴给大家的真正原因。
今天倪老师带来的石榴可不一般!它来自于我国山东省的——生接:枣庄师:因为在那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石榴园,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
【上课时间】师:拿起手,跟倪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
师:同学们,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呀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生齐读:石榴师:读的真好。
现在呀,可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
瞧,枣庄的人民呀都把这广告登到了报纸上了,老师在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生接:中国(未听清)师:因此啊,它闻名海内外。
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这个词(驰名中外)你一定也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倪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呀。
就看着屏幕读,准备好了吗?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的预习了。
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读了几遍就亮几师:4遍的、3遍的。
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的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众笑)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
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
你看台下的老师都情不自禁要为你鼓掌了。
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
接着来挑战!生:我想选3师: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生说有,然后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她读的好吗?生齐:好!师:倪老师特别仔细的听了,有一个生字的读音啊,读得非常的标准!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生领:咧开生齐:咧开师:还有一个字音,老师想跟你一起读。
这个字呀只在一些特定的词中才读露(lou),在这儿应该读露(lu)出了,自己再把这个短句读一读。
生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这段话中还有个很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
其实,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只要我们像她一样注意了句子的停顿,还有一些在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读得紧凑一些,你,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现在,自己试试,就读读第2句话,开始。
生自由读。
师:谁也来想读读第二句?生1、生2,读第二句。
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
下面,我们接着挑战!还有一题,只有一题了,谁愿意来?就请你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生词,还有一个儿化音,你能读好吗?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