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作业题及答案(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 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计30分.)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D .我们可以利用紫外线来检验钞票的真伪2.下图1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3.如图2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A .平面镜B .凹透镜C .凹面镜D .凸透镜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 .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D .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5.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 .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6.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汽化、凝固B .升华、凝华、熔化C .汽化、凝华、熔化D .液化、凝固、熔化 7.在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煮鸡蛋时,水沸腾后,用小火和大火效果一样B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C.温度计只能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 8.关于如图3所示的闸刀开关,说法错误的是A .瓷柄是绝缘体B .胶盖是绝缘体C .动触头是绝缘体D .静触头是导体图2图1图39.下列事例中,不能够说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 .中医学望闻问切中的闻B .超声波清洁牙齿C .超声波检查身体D .轮船的声纳设施 10.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小孔成像B .水中月亮C .雨后彩虹D .海市蜃楼11.在空气潮湿的地方,每当要下雨之前,自来水管、水缸的外侧会形成水珠,这是A .汽化现象B .液化现象C .升华现象D .蒸发现象12.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发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坏了。
用导线并联在电灯L 1两端,L 2能发光。
说明A .电灯L 1断路B .电灯L 2断路C .电灯L 1短路D .电灯L 2短路13、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演奏的乐曲,与电声乐器演奏的同一乐曲,我们利用下列哪个特征来辨别用它们演奏时发出的声音?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路灯照明时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15、图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A 1 、A 2、A 3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I 1、I 2、I 3,已知I 3=0.5A, I 1=0.3A,则通过电灯L 2的电流为A .0.3AB .0.2AC .0.5AD .0.8A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16.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
交通噪声: 。
17.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1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光有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9.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 透镜,眼镜乙是 透镜。
20.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1.用一个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则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是 ;发光二极管和灯泡虽然都能发光,但 只能让电流单向通过. 22.有这样几种物质:硅、铝、橡胶、锗、干布、铜、陶瓷,其中_____________是导体,_________是半导体(每类答出一种即可).23.城市道路刷黑后,行车时感觉更平稳,且噪声比原来小。
小明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可能是沥青比水泥路面软,有 功能,同时道路上许多微孔,有 功能.24、干旱季节实施人工降雨方式之一是向云层中撒播干冰,其原理利用了干冰在高空发生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5、电冰箱制冷的原理是利用了制冷剂在冰箱内部的蒸发器里 ,在冰箱外面的冷凝器里 ,(填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不断地把冰箱里面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来达到制冷目地的.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小题各5分,第30~3l小题各6分,计30分.)26.如图5所示,SO 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
请画出经过O 点的法线及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27.如图6(甲)是测量电流的电路图,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将实物连成测量B 点电流的电路。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___。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_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实”或“虚”)像。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9.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响度。
实验中小明为了观察音叉的振幅大小,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通过观察它弹开的幅度,来显示音叉振动的幅度.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问题: ①请你用上述转换法设计一个实验显示发声体在振动。
②小明在进行上述实验时,还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30.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 、液体温度;B 、液体的表面积;C 、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 、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把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房间中,过一段时间后称量两个烧杯中水和酒精的质量。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猜想 (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猜想C 。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31.在观察 “水的沸腾”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如下的实验数据:(1)请你在坐标纸上描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图5 图6像。
(2)从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3)经调查得知该地的海拔为260m,气压比标准大气压略低,请你猜想水的沸点与气压有何关系。
并列举一个生活实例证明。
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第32小题6分,第33~34小题各7分,计20分.)32、小汽车和客车后面的玻璃上贴有一些平行的线条,对此,小明认为是为了美观,小丽认为跟后边车辆射来的灯光有关,小冬认为,为此他们采访了小车司机,没想到司机叔叔只知道它们是一整根金属线,通电可以发热,除此之外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你能帮他们解释吗?33、城市公共汽车在夜间行车时,司机一般要将车厢内的电灯关闭。
因为这样有利于行车安全,请问其中有何科学道理?可画图来辅助说明。
(至少写出两点)34、学校寝室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就会浪费电能。
小宇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想利用光控图7 开关和声控开关设计一个电路,满足夜间有人经过时灯亮,而白天有人经过灯不亮,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请你将图6中的器材连接成符合题意的电路。
期末检测答题卷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16.、17.、18.、19.、20.、21.、22.、23. 、24.、25.、三.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小题各5分,第30~3l小题各6分,计30分.)26.(4分)图527.(4分)28 .(5分)(1);;;。
(2);。
29.(5分)①②30.(6分)(1)。
(2)31.(1)(2).(3)四.应用与实践题(第32小题6分;33小题7分;34小题7分,计20分.) 32.(6分)33.(7分)34.(7分)201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作业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计30分.)1.B2.A3.D4.D5.D6.C7.C8.C9.B 10.C。
11、B。
12、A。
13、C。
14、B。
15、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16.如机床发出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17.远离,缩短.18.凸透,会聚.19.凸,凹.20.④;放热.21.串联或并联;二极管。
22、铝、铜;硅、锗。
23、减小振动;吸收噪声。
24、升华;液化。
25、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小题各5分,第30~3l小题各6分,计30分.)26、27略。
28、重合;不能;虚;相等;等于。
29、①桌面上放置一盆水,敲击桌面时,通过观察水面上形成的波纹来显示桌面的振动;②小明为了比较声音的响度,要保持自己与音叉的距离一定。
30、⑴D。
⑵实验方法: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把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房间中,对其中的一个烧杯用扇子扇风,过一段时间后称量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