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考试试卷试卷说明:适用版本:北师大版出题范围:初二全学年物理试卷难易程度:中等难度适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及其以上的学生注意事项: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6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4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I(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2微米B.2毫米C.2厘米D.2分米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3、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 ( )4、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其秤砣上粘上一块重物,那么用它称东西时,其读数( )A.将比实际质量大B.与实际质量相同C.将比实际质量小D.难以确定5、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6、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背行李的背带做得宽一些B.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C.打地基的桩,其下端做成尖形D.用螺钉固定机械零件时,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7、如图汽车中乘客的反应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突然开动B.突然刹车C.匀速行驶D.加速行驶8、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9、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B.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C.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小D.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b所受液体压强相等10、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原因是()A.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 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多C. 高山上气温低,热量散失多D. 高山上空气稀薄,水不能沸腾1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同时轻轻放人盛水的烧杯中,最终甲球悬浮在水中,乙球下沉人水底,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乙球密度等于1.0×103kg/m3C.乙球对杯底有压力作用D.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12、图中的铁圆柱挂在弹簧秤下,浸没在水中,现匀速缓慢向上提弹簧秤,使圆柱体上升,直到其下底面恰好离开水面,在这整个过程中()A.弹簧秤的读数—直不断变大B.弹簧秤的读数先不变后不断变大C.圆柱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一直不断变小D.圆柱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先变小后不变二、多项选择题,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木块,水平方向只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木块可视为一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木块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木块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木块的机械能可能增加D.木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14、以下减弱噪声的途径中,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戴上防噪音耳赛B.在临街处植树造林C.摩托车装上消音器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1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 4.2×103冰 2.1×103酒精 2.4×103砂石0.92×103煤油 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16、质量为1kg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700cm2。

水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8甲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8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g 取10N/ kg)A.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8kgB.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7kgC.F的大小为154ND.F的大小为126N卷II(非选择题,共64分)三、填空题。

(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7、给下面的物理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值:小明身高是160_________;某山顶大气压强为0.9个标准大气压即_________Pa.18、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州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

19、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半瓶调和油的密度为_________㎏/m3。

20、小兰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m。

21、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坝时,为了保证航道的畅通,人们修筑了船闸,这是利用了的原理。

22、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清水渐渐变成红色,这是________现象。

23、甲乙是两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它们静止在某种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两球所受的浮力F甲 F乙,两球的密度ρ甲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如图,水平传送带正将米袋从车间运送到粮仓。

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

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共32分,25、26、29、30、31、33 每题2分,27、28、32每题4分, 34题8分。

)25、(2分)请在图1中画出重200N的水桶放在水平地面时所受的力示意图。

图1 图226、(2分)如图2所示,O是杠杆OA的支点,在图中画出拉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27、(4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3所示,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请说明理由.图3 图428、(4分)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1)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2)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__________.(3) 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________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____________Pa.(4) 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29、(2分)图1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30、(2分)如图15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1、(2分)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32、(4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7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_ 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

33、(2分)图18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s。

34、(8分)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

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如图19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

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

小敏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比较,则的一定是盐水。

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

五、简答与计算题。

(共16分,35、36两题各3分,37题10分)计算题要求:(1)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依据的主要公式;(2)代入数据;(3)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单位。

35、在黑暗房间内的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当你站在距离桌子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从侧面看是白纸亮还是平面镜亮?为什么?36、一个热水袋内装1kg热水,水温从90℃降到40℃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水的比热容为4.2310 J/(kg ·℃)]37、如图20所示,将一块重为3N 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 上升到12cm 。

若将石块在水中缓慢提升3cm ,石块仍然处于浸没状态,拉力做功0.03J ,(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 =10N /kg )。

求: (1)石块受到的浮力;(2)松开细线,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5分)图20物理试卷答案注意事项: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6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4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I(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C2、C3、B4、C5、B6、C7、B8、D9、A 10 、A 11、C 12、B二、多项选择题,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