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化学”教案

“材料化学”教案

山东轻工业学院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
课程代码:0731504
课程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班级:材料化学04-1,2
授课教师:刘素文,刘金华
<<材料化学>>教案
(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Materials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总学时:56 (理论教学48 ,实验 8 )
教材:《材料化学》,潘伟主编,武汉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参考资料:《材料化学导论》,唐小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三次印刷课程内容: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晶态与非晶态、缺陷化学、相图化学、表面与界面化学等);材料制备化学(合成方法及原理);材料化学工程(扩
散、相变、固相反应、烧结等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
料;功能转换材料等。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1-1材料科学及其发展
§1-2 材料分类
§1-3 材料化学的任务
第二章材料化学的理论基础14学时
§2-1 晶体与非晶体
一、结构特征
二、性能区别
三、晶体结构基本类型
§2-2 缺陷化学
一、缺陷的分类
二、缺陷化学基础(缺陷符号,缺陷方程)
优秀文档
三、固溶体
四、非整比化合物
五、位错与晶界
六、缺陷在材料中的应用
§2-3 相图与相图化学(刘光华P171-199)
一、固体材料中的基本晶体相(固溶体和化合物)
二、相平衡与相律
三、相图分析
四、相图与新材料(唐小真P102-104)
§2-4 材料表面与界面
一、表面现象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二、超细粉体的分散性
三、纳米材料简介
第三章材料制备化学 10学时
§3-1 各类材料制备方法比较
§3-2 晶体材料的制备
一、陶瓷法(固相反应法)
二、化学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
§3-3 非晶态材料的制备
§3-4 晶体生长
§3-5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第四章材料化学反应工程 6学时
§4-1 固态相变(唐小真P104)
一、相变类型
二、固体中的扩散
三、相变动力学
四、相变增韧
§4-2 固相反应(刘光华P226)
一、固相反应的特点和分类
二、固相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
三、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4-3材料烧结(刘光华P231)
一、烧结过程的驱动力
二、传质机理
三、影响烧结的因素
第五章新型结构材料6学时
§5-1 高温结构材料
§5-2 轻型结构材料
§5-3 超低温材料
§5-4 超硬材料
§5-5 超塑性合金
第六章新型功能材料6学时
§6-1 形状记忆合金
§6-2 减震材料
§6-3 液晶材料
§6-4 超导材料
§6-5 光导纤维
第七章功能转换材料简介2学时
课堂讨论与小结2学时
实验:8学时
(实验一)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7-8周
(实验二)固相反应动力学4学时11-12周
三、基本要求
1 课堂、实验、作业各教学环节严格要求,都有一定的考核方式,例课堂提问等。

2 记好笔记,某些内容作补充或较大调整。

3 辅导答疑:时间(暂定);地点—教学楼材料化学实验室
4 课代表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1材料科学及其发展
一、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的形成
1 原因
在各个不同的系里,且这些专业都是以物理和化学为基础的:如
除以上三类材料外,又出现了
至属于有机物。

复合材料:金属基,陶瓷基等。

从科学的角度看,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之处(如表面与界面、结构与缺陷、扩散与相变等),“材料科学”统一体系的形成势在必行。

2 背景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为之震惊,认为材料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

于是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材料规划”;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十几个“材料研究中心”;不少大学建立了“材料科学”系,从此材料科学这个名词便广泛使用。

应用——工程(四面体的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区别于固体物理、固体化学;
3)研究范围宽,从微观电子到达的器件。

二、材料科学的发展
1 发展过程(P6)
第一代(天然材料):自然界的矿物、植物以及动物
第二代(烧炼材料):烧结:砖瓦、陶瓷、玻璃、水泥;冶炼:铜铁
第三代(合成材料):20世纪初开始出现化工产品,塑料、橡胶、纤维等
已广泛用于生活。

第四代(可设计材料):前三代为单一产品,于是根据需要设计特殊性能的
材料。

例20世纪40年代的复合材料
第五代智能材料:近三、四十年研制的新型功能材料,例记忆合金等。

以上五代材料的发展过程见P6。

2 推动力
1)固体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对材料结构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对材料本质的了解;
2)不同类型材料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相互借鉴,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例马氏体相变本来是金属学家提出来的,但现在也用来作为陶瓷增韧的一种有效手段。

§1-2 材料分类
一、按组成和结构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1金属材料:以金属元素为基础的材料。

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钢铁材料达到最鼎盛时期。

纯金属——直接应用很少
合金——在纯金属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元素。

例铝合金(质量轻,耐大气腐蚀)、钛合金(高温强度大)特点:优良的力学性能(高强度和高塑性),可加工性,优异的物理性能等
2 高分子材料:基本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天然——蛋白质、纤维素、天然橡胶、天然树脂等
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粘结剂等
特点:密度小(钢铁1/8),比强度大,电绝缘性好,耐腐蚀,易加工
3 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除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是最
大的一类材料。

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
新型无机材料——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为主要成分。

特点:耐高温,高硬度,抗腐蚀,优良的介电、压电、光学、电磁学及
其功能转换特性。

4 复合材料:通过两种以上材料,由特殊方法合成的材料。

第一代复合材料(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玻璃钢;
第二代复合材料(20世纪70年代):碳纤维增强聚合物;
80年代以后:陶瓷基复合材料—韧性好、不易断裂、可在极高温度使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航空、航天
二、按性能、特征分—结构材料(力学性能为基础)
功能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为基础)
§1-3 材料化学
一、特征: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交叉。

二、课程性质:
三、研究内容:
1)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缺陷化学等基本原理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2)现代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合成方法;
3)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优秀文档8
笨小孩字路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