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件设计开发流程

硬件设计开发流程

第一章硬件开发过程介绍
1.1硬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硬件部门开发流程指定后,需要硬件部门人员严格按照开发流程完成开发工作。

硬件部开发流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市场调研
对即将进行的项目,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市场需求
在网上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当前市场上有多少同种产品,及产品的价格、规格等方面信息。

并了解当前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及发展的情况。

市场前景是否良好。

2.了解客户要求
通过和客户的交流,了解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对产品的性能等各方面有什么要求。

3.分析客户要求,转变成客户需求
将客户的要求分析汇总,转化成客户需求。

市场调研完成后,撰写市场调研分析。

里面明确写明客户需求及攻关难点。

市场调研分析完成后,即可进行项目工作。

2)立项
市场调研完成后后,首先需要进行立项工作。

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需要配合的部门;预计花费的金额;
项目各部分的功能规格等内容,并完成可行性方案、项目总体方案书、项目需求说明书、项目规格说明书四个文件的初稿。

然后和各相关部门及相关领导开会讨论,明确各自的任务。

并认真记录会议纪要,对各部门提出的要求汇总。

经多次讨论确认项目方案后,完成可行性方案、项目总体方案书、系统需求说明书、产品规格说明书四个文件的最终版本。

经各相关部门经理确认,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核准后,开始进行项目的开发。

相关文件存档。

项目的开发要严格按照可行性方案、项目总体方案书、项目需求说明书、项目规格说明书四个文件的要求进行。

如出现意外情况,需要修改其中内容,则需要和各相关部门讨论,经总工程师同意,总经理核准后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文件同样需要各相关部门经理确认,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核准。

版本号升级,并存档。

3)硬件总体设计
项目立项后,需要进行硬件总体设计。

立项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

其内容包括:将该项目硬件部分分模块,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作用、完成时间、责任人;各个块之间的通讯及连接;电源要求;通讯协议;项目的主要部分及难点部分的攻关时间等内容。

并完成项目总体设计文件。

交由相关人员核准后入档。

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则由相关人员认可后进行修改。

版本号升级,并存档。

该步骤是对整个项目进行统筹规划,需要对项目有整体的把握。

合理,有效的安排各任务
的进行。

4)核心器件的实验及分模块的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完成后,需要对核心器件进行实验并且开始进行分模块的设计方案。

项目的每个模块均需要详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需要讲明:该模块作用、完成时间、责任人;通讯协议;接口数目;设计原理等详细信息。

详细设计方案交由相关人员审核、核准,并入档。

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则由相关人员认可后进行修改。

版本号升级,并存档。

核心器件的实验需要留下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的时间,地点,配合人员,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分析等。

实验报告由相关人员核准,并入档。

5)电路、程序及外壳设计
核心器件的实验及分模块的详细设计完成后,进行电路、程序及外壳设计。

电路、程序及外壳设计按照项目设计方案及硬件总体设计来进行。

电路设计需要完成原理图文档、PCB图文档、研发料单、电路调试报告、调试手册、硬件测试文档。

其中原理图文档、PCB图文档命名规则如下(以AD6为例):项目名称_电路板名称_完成日期_版本号.schdoc;项目名称_电路板名称_完成日期_版本号.pcbdoc;同一版本的原理图和PCB 图需要完全对应。

并在图中标明该版本对应上一版本修改了哪些地方。

原理图和PCB图完成一个版本后,即入档。

在电路图设计完成,调试正常后,生成研发料单、硬件测试文档。

研发料单上应标明:项目名称、电路板名称、版本号;单板元件数量、厂家、厂家料号、元器件描述等信息。

料单完成后,入档。

入档名称要包含版本号。

如料单修改,经相关人员批准后,修改版本号,并入档。

硬件测试文档应注明电路板测试条件、测试过程、需要的工具、测试重点、测试的要求等方面。

经相关人员批准后,修改版本号,并入档。

电路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发板。

电路板生产完成后,交由生产焊接,制作实验板。

实验板的调试可能需要和程序配合调试。

最终调试完全符合设计方案要求,并功能完整,即完成电路板设计。

每个版本的电路板调试过程中,需要完成调试报告。

对电路板调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

方便下一个版本的电路板修改。

程序设计需要完成程序烧录文件、程序修改文件。

程序烧录文件的命名规则为(以HEX烧录文件为例):项目名称_对应电路板名称_完成日期_版本号.hex。

程序修改文件需要压缩成*.rar文件入档。

程序修改文件的命名规则为:项目名称_对应电路板名称_完成日期_版本号.rar。

程序修改文件入档需要另附一份程序修改说明。

程序修改说明中需列出:程序修改文件中共有几个文件,对应于上一个版本来说修改了哪些文件,修改了哪些功能等内容。

程序完成后,生成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文档应注明程序测试条件、测试过程、需要的工具、测试重点、测试的要求等方面。

经批准后,修改版本号,并入档。

外壳设计需要完成CAD图文档,组装机械料单。

CAD图文档命名规则如下(以AUTOCAD为例):项目名称_机械图名称_完成日期_版本号.dwg。

在图中需标明该版本对应上一版本修改了哪些地方。

原理图和PCB图完成一个版本后,即入档。

在CAD图设计完成后,生成组装机械料单。

组装机械料单上应标明:项目名称、机械图名称、版本号;组装工具;组装元件数量、厂家、厂家料号、描述等信息。

料单完成后,入档。

入档名称要包含版本号。

如果料单修改,经批准后,修改版本号,并入档。

6)系统联调
每个分块部分调试完成后,即可进行系统联调。

系统联调可能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提前写联调计划,列出系统联调的时间,测试项目,配合人员等内容。

和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开会讨论。

联调计划经签字确认,并审核后,文件入档。

即可按计划进行。

系统联调需要完成系统联调报告。

报告中需要记录联调的步骤,联调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计划解决问题的时间等内容。

审核。

并入档。

7)内部审核、项目验收
系统联调完成后,项目即可进行内部审核、项目验收。

第二章硬件部项目开发流程框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