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


载试验,诱变培育出一系列的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种质。

1、最有代表性的是比较火的“太空椒”。 平均单果重300-400克,最大单果500克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

38
航天育种的成果

2、太空南瓜 一般重量在300到400斤,是名副其实的“巨人”南瓜。

39
航天育种的成果

3、太空茄子 平均亩产量可达7000到8500公斤,而普通的茄子一般亩产3500公斤。

(1)天然卫星 天然卫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例如,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18
航天育种· 航天卫星的用途分类

(2)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用途很广泛,因研制、生产、使用者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和分 类。
地球静止轨道
卫星轨道种类
高轨道卫星 极轨道
商业通讯卫星
卫星功能
科学卫星 军事卫星
19
航天育种· 航天卫星的用途分类
48
航天育种· 意义分析
意义
③经济意义: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通过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的实施,拟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有重要 经济价值的优异新品种,使主栽品种单产提高,推广面积增大,粮 食增产。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产收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 展。
49
发展

发展重点
二 三
八、航天 育种的未 来展望
航天育种
2015年5月2日
1
航天育种· 目录
1
2
引子 航天发射史
3 航天卫星的用途 4
航天育种
目 录
5 航天育种的成果
6
航天育种的安全 性及影响因素 航天育种的意 义分析 航天育种的未来 展望
7
8
2
袁隆平的育种方式

种子的重要性
二 三
一、引子
袁隆平的重要性
航天育种开辟的新思路

3
航天育种· 引子

40
航天育种的成果

4、太空番茄 太空番茄平均单果重在350 g左右,最大单果重375 g,产量75 000 kg/公顷左 右

41
航天育种的成果

5、太空辣椒 果重200g左右,亩产4000kg以上。

42
航天育种安全吗?

六、航天 育种安全 性及影响 因素

影响因素
43
航天育种· 安全性
(1)国外各国发展
法国
法国于1965年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卫星。
日本
日本于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卫星“大隅”号。
10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2)国内发展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①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 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 ②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 枚生物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空 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第一枚生物火箭
广播卫星

用途区分
通讯卫星
气象卫星 地球观测卫星 导航卫星
用途区分
天文学卫星
侦查卫星 空间卫星 免拖曳卫星 科学技术卫星 预警卫星 反卫星卫星
20
航天育种· 航天卫星的用途分类

用途区分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广播卫星、通讯 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和导 航卫星等。 广播卫星:专为卫星电视设计及制造 的人造卫星。 通讯卫星:进行与通讯有关的服务。 气象卫星:对地球天气与气候进行观 察,对太空天气做监测工作。 地球观测卫星:允许科学家聚集有价 值的关于地球的生态系统的数据。 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 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
11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2)国内发展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③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 射成功。
④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 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遥感卫星
12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2)国内发展
⑤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 象卫星。
21
航天育种· 航天卫星的用途分类
用途示例
通讯设施
气象预测
侦查监测
空间防御
22
航天育种· 航天卫星的用途分类
用途示例
定位导航
广播信号
观测天体
反导弹预警
23
育种

航天育种
二 三
四、航天 育种
优势
特点

24
航天育种
育种
①定义:指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 遗传特性,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 技术。 ②学科基础: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 综合了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 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 ③研究意义: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52
航天育种· 未来展望
发展重点
让航天食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航天
育种的民用化产业化推广一定要进 行。
53
航天育种· 未来展望
发展总结
①周期短。运用航天育种技术,可以缩短动植物的生长周期,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提供三倍于地球的新物种资源。 ②可应用范围广。可以尝试把航天技术运用到其它的方面。 ③资源丰富。航天育种可以为人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如果合理利 用,不仅可以解决很多人的温饱问题,又可以给子孙后代开发出一个 巨大的宝藏。
袁隆平的育种方式
①创新方式:实现了水稻三系法杂种 优势利用,使杂交水稻研究发展到超 级杂交水稻。
②育种贡献:丰富了作物育种理论与
技术,培养了大批育种专家,造福于 中国及世界人民。
4
航天育种· 引子
种子的重要性
①种植业的基础。 ②增产的内因。 ③提高品质的关键。 ④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5
航天育种· 引子
54
谢谢观赏
55
航天育种

的首次太空之旅。
32
航天育种
2003年4月,航天育种工程项目正式启 动。
2006年9月,“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 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用于航天 育种的卫星。 目前,我国共进行了24次航天育种试验, 先后培育出大豆、小麦等多种作物新品 种。
33
航天育种

国外航天育种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开始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
神舟试验
神舟2号
14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2)国内发展 ⑨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发 射成功。
⑩2005年神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试验
神舟2号
15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发展历程简图
16
天然卫星

三、航天 卫星的用 途分类

人造卫星
17
航天育种· 航天卫星的用途分类
地球卫星又可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地球卫星。
⑥1990年4月 7日,“长征 3号”运载火 箭成功发射美 国研制的“亚 洲1号”卫星。 这标志着中国 在国际商业卫 星发射服务市 场中占有了一 席之地。
长征4号发射现场
13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2)国内发展 ⑦1999年11月20日,中国 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
⑧2001年1月10日,中国 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 飞船。
7
国外各国发展

二、航天 发射史

国内发展
8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1)国外各国发展
苏联
1957年,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 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揭开 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激发 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 情。
美国
美国于1958年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
9
航天育种· 航天发射史

34
航天育种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
35
航天育种

1996年至1999年,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36
太空椒

五、航天 育种的成 果

南瓜
其他

37
航天育种的成果

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始于 1987年,目前,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进行了多次空间搭
47
航天育种· 意义分析
意义
②社会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 航天育种对农作物的增产成效显著,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提供了新 的途径。迄今为止,我国通过航天技术培育出的70多个新品种已进 入千家万户。可以预计,航天技术和育种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诸 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带动和促进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总结
50
航天育种· 未来展望
发展
①发展优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 国家之一。 ②发展意义:对于加快我国育种步伐,提高育种质量,探索具有中 国特色的新兴育种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
航天育种· 未来展望
发展
③发展前景: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产业化发展。 ④发展贡献: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的加快实施,有助于保持我国在 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使得航天育种技术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 献。
袁隆平的重要性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 学家,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 父”。 他以杂交水稻研究的突出成就,为 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 全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6
航天育种· 引子
航天育种开辟了新思路
我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航 天育种事业。 航天育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新的思路。
45
自然意义

社会意义
二 三
七、航天 育种的意 义分析
经济意义
46
航天育种· 意义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