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人与海》复习资料[1]

《老人与海》复习资料[1]

《老人与海》复习资料“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

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到畏惧和遗憾了。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可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哪怕最终毁灭了自己,他也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一、关于作者:(了解)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 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写作背景(了解)《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

海明威移居古巴后,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这位老渔民1888年生于加那利群岛,在年轻时移居古巴,在科希马尔当渔民。

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

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不长的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

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

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八周。

四月份海明威把手稿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三、故事梗概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角人物是老渔夫桑地亚哥,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在归程中一再遇到鲨鱼的袭击,许多鲨鱼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但他刚一醒来,立即又跟小徒弟计划出海捕鱼之事了。

四、人物形象1、外貌: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子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他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分析:性格——饱经风霜,捕鱼经验丰富,海上航行的经验丰富这样的老人,应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

而他却接连出海捕鱼八十四天,竟然连一条鱼也没有逮住,如果是三五天没钓着鱼,这倒还可以说得过去,可这八十四天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约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圣地亚哥一直没有钓着鱼。

“但他却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乐观、自信、不服输2、动作:小说不厌其烦的花费大量的笔墨详细描绘了出海前的准备,出海后捕鱼如何下饵,鱼上钩以后如何跟它周旋,如何杀死了绑在船边,以及如何和一条鲨鱼搏斗的整个过程。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他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他们身上的磷光。

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鳄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

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觉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

……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鳄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

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

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

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

分析:这段文字生动传神写出了圣地亚哥跟鲨鱼在半夜搏斗的艰辛过程,表现了他在筋疲力竭时,把剩下来的力气统统拼搏出来,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屏弃一切惧怕,做成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硬汉,意志力。

3、语言:“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类似的语言还有:“我可以撑得住”“我不能让身体垮下去”“不过呀,我是永远不会垮的”……分析:既体现了人类抗拒命运的宣言,更是海明威内心的真实写照。

文章中老人在面对长达84天未有收获的情况,面对来自人们鄙夷的猜测,依然义无反顾的出海。

与其说是为了生存倒不如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向外人显示自己的青春。

人的生命是奋斗的,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也许这些挑战和抗争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是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永不言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打败一切敌人的决心和勇气。

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个贫穷倒运的老渔夫。

桑地亚哥的一生极为不幸,在加勒比海上打了一辈子鱼,只落得孤独而贫苦的晚景:老伴早已去世,膝下无儿无女;过冬没有御寒衣,连顿黄米饭拌鱼这种渔家的家常饭也吃不上。

但他是个乐天派,仍保持着年轻时坚韧、勇敢、好胜和自尊的性格。

后来,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渔一无所获,连他的小徒弟曼诺林也因他“背运”而被家长强迫离开了他的船。

然而,老人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第85天的黎明,又满怀信心地驾起独木舟只身到深海捕鱼,终于捕到一条比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

这条鱼拖着船走了两昼夜,挣扎着要逃脱,又跳着要掀翻小船。

老人忍着饥寒伤痛,全力搏斗,终于制伏这强大的对手。

返回途中他与数条鲨鱼遭遇,他用鱼叉、刀子、船桨同鲨鱼搏击。

他精疲力尽,但终于回到家中,然而他带回来的只是一付巨大的马林鱼骨架。

这情景引起人们的惊羡。

老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生活信条。

他正视失败甚至死亡,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硬汉的奋斗精神。

他展现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象征。

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

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都毫不气馁,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

他虽然失败,但仍然是英雄,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他坚强刚毅、勇敢正直、精力充沛,面对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在同严酷的生活进行殊死搏斗时从来不丧失人的尊严和勇气,表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桑地亚哥是勇敢、自信的化身,在他身上体现着人类深处困境,面对死亡时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高贵品质,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五、简答题1.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

《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遇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副脊骨。

2.简述老人最终捕获马林鱼时的情景。

第三天,鱼拖着船打转儿,老人拼命拉紧钓丝,看见它尾巴从水里露出来,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非常优美,老人用力想把它拽近些。

他拿出当年的威风,忍住一切疼痛对付大鱼最后的挣扎。

鱼游过来了,他高高地举起鱼叉,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叉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仰身朝天,银花花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

他拖住鱼,绑紧它,用一个套索拴住尾巴,另一个套索拴住它的腰,把大鱼捆在船旁边。

3、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对比是《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之一,试简要分析对比在塑造老人硬汉形象上的作用(不超过100字)老人:年老体衰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伤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鲨鱼:接二连三成群结队凶残强悍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老人的性格、硬汉形象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强弱对比鲜明。

大马林鱼、凶鲨它们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

面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

而强弱对比,能够强化矛盾冲突,更鲜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坚强。

4、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1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1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2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2鱼被吃掉四分之一;3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3刀子折断;4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4半个鱼身被咬烂了;5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5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5.简述《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情节。

①第一条鲨鱼飞速逼近船艄,袭击大马林鱼。

老人使出全身力气,用鱼叉猛扎鲨鱼的脑袋,鲨鱼翻了几个身,缠上了老人准备好的绳子,老人知道鲨鱼快不行了,它越挣扎绳子绷得越紧直到断裂。

鲨鱼在水面躺了片刻,老人盯着它,看它慢慢沉人海底。

②两条鲨鱼一道来到跟前,他看见离得近的一条张开大嘴插进死鱼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举起,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

短棍落下时,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

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的时候,他又朝它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③那条鲨鱼正在帆船下用嘴拉扯死鱼。

老人放松帆脚索,船横过来时鲨鱼从船底暴露出来,他一看见鲨鱼就一桨戳进去。

但只刺到肉,老人手受伤了,鲨鱼迅速浮上来,露出脑袋,老人对准脑袋正中扎了两次,又戳进左眼,老人又扎了一刀在脊髓和脑子中间,鲨鱼的肋骨断了,老人把桨片插进鲨鱼两颚间,鲨鱼松了嘴溜开了。

④桑地亚哥胜利返航时,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

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渔夫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