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经营网上备案【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种子生产与经营1 种子:植物学上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或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如银杏,大豆,棉花,十字花科,瓜类。
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统称农业种子,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四大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2 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3 区域试验的任务: 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确定各地适宜推广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了解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品种4 报审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申报省级品种审定的条件:报审品种需在本省经过连续2到3年的区域试验和1到2年的生产经验。
两项试验可交叉进行,但至少应有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和1到2年的抗性鉴定,品质测定材料。
报审品种的产量水平要达到各省品种审定机构制定的审定标准,并经过统计分析显著增产,或者产量水平虽与当地同类型的主要推广品种的原种相近,但品质,成熟期,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有一项或多项性状表现突出。
报审品种要有足够数量的原种(含杂交种亲本)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的原种标准,并且不得带走检疫性病,虫,杂草种子。
报审的杂交种要有成熟的配套制种技术。
申报国家级品种审定的条件:凡是参加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多数试验点连续两年表现优异,经全国区试主持单位推荐,或者经过两个以上(含两个)省级品种审定部门审定通过的品种方可申报。
5 品种审定的作用:我国实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后,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只有通过审定并由农业行政部门公布后,才可正式繁殖推广。
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在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维护品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育种成果转化和生产发展方面,以及在加快新品种推广,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哥品种布局区域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6 品种审定的任务: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和生产试验的表现,参照国家,省,制定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标准,对达到报审要求的参试品种的报审资格进行审查,然后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某一新品种是否通过审定,最后根据报审单位预报的预报的品种名称及品种定名规则,对某一新品种给予定名。
7 品种的合理布局:在较大的地区范围内合理地配置品种,使生态条件得到最好的利用,将品种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8 为什么要实行品种区域化种植和良种合理搭配:优良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等特点。
但必须因地制宜,并综合利用其他各项增产措施,做到合理利用,才能稳定地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
在品种推广中应当合理利用品种,而品种合理利用走有利于加快推广步伐。
9 品种的更新与更换:任何品种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都要经过育成阶段,审定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和淘汰阶段。
任何优良品种都有其推广应用的最佳时期。
在良种繁殖和农作物生产中,品种混杂退化是常见现象。
以致纯度降低丰产性及抗逆性下降,所以从新品种推广利用开始,就应防止混在退化,通过贮藏保纯或提纯的方法保持种性,定期用本品种纯度高的种子替换生产上已混杂退化的种子。
通过品种更新,延长其使用寿命。
10 区域试验的基本要求: 代表性:区域的代表性是指区试地点的选择和试验的安排要能代表当地的自然,生态和生产条件准确性:区域试验的准确性是指试验设计和操作要尽可能避免不应有的误差重复性:区域试验的重复性是指在与试验相类似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也能获得相同的结果。
11 区域试验:是在品种审定机构统一组织下,将各单位新选育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有计划的送到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地区进行多点多年联合比较试验,对品种的利用价值,适应范围和推广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作出全面评价的过程。
12 区域试验的任务: ①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②确定各地适宜推广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③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④了解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⑤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品种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原理1 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是指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纯度下降、种性变劣的现象。
2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品种自身的性状分离和基因突变不正确的选择不良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3 杂交种:是由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代)杂种优势: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形状等方面均优于双亲的现象杂交制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必要手段,它是利用配合力高的亲本生产数量多、质量好的杂交种种子。
4 杂交种的利用条件:有纯度高的亲本有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繁殖制种工序简单5 配置杂交种的途径(简答)(1)人工去雄一般指用手工直接去除母本的雄花序或两性花中的雄蕊。
这种途径适用于雌雄异株,雌雄同株异花作物;繁殖系数较高的作物;雄性花器较大,容易人工去雄的作物以及种植杂交种时用种量较小的作物。
人工去雄是较繁重的工作,特别是在大面积制种时工作量相当大,而且要求去雄及时、严格、彻底。
但人工去雄方法能把优势最高的杂交组合随时用于生产,不会由于增加更多的育种措施而使育种年限延长(2)化学去雄是克服人工去雄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选用某种化学试剂,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喷洒于母本上,直接杀死或抑制雄性器官,造成生理不育以达到杀雄目的。
它的优点一是方法简便,二是亲本选配自由容易筛选强优组合,三是化学杀雄导致的雄性不育不能遗传,这就为利用优势特强组合的F2种子提供了可能性。
主要问题是:杀雄不彻底,喷药时间要求严格,杀雄效果受天气及植株发育状况的影响,某些杀雄剂可能存在残毒且杀雄剂成本高等(3)自交不亲和性的利用自交不亲和是指同一植株上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不能正常交配的特性,表现为自交或兄妹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系称为自交不亲和系。
配制杂交种时,以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与另一自交亲和系做父本按比例种植,就可以免除人工去雄的麻烦,从母本上收获杂交种。
如果双亲都是自交不亲和系,对正反交差异不明显的组合,就可互做父母本,最后收获的种子均为杂交种(4)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①核不育核不育类型是指单纯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当不育型与可育型杂交后,其后代的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式的遗传,因此找不到保持系。
把不育性固定下来也就不能得到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的不育系。
②核质互作不育受细胞核内雄性不育基因的主导控制,并受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互作控制,是可以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性。
此类型不育系是通过“三系”配套的方式加以利用的(5)标志性状的利用用某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或阴性性状作为标志,来区别杂交种和自交种,可以用不进行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获得杂交种。
6 杂交种的类别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综合杂交种)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杂交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7 杂交制种技术要求(一)制种区的确定:制种区的选择隔离区的设置确定种子田面积(二)规格播种:确定父母本行比提高播种质量(三)花期调节:播期调节花期预测花期辅助调节(四)严格去杂去劣与去雄:去杂去劣(苗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成熟期)去雄(五)人工辅助授粉(六)分收分藏第四章水稻种子生产1 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一)制种田的选择:一是选择集中连片和便于合理的地点,二是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田块,三是制种区无检疫性病虫害,如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二)严格隔离:空间、屏障、时间隔离(三)适时播种:1 根据适宜的抽穗扬花期安排播期2 根据亲本生育期、叶龄和有效积温确定播种差期(四)严格去杂去劣:秧田期去杂始穗期去杂抽穗扬花期去杂成熟期去杂(五)花期预测及调控:1花期预测:幼穗分化预测法叶龄指数预测法叶龄余数预测法(六)提高异交结实率:选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创造有利于开花的小气候人工辅助授粉喷施赤霉素2 花期和花时的调控:(1)花期调控:水促旱控偏施氮肥根外喷施磷、钾肥机械损伤调节拔苞拔穗借父传粉化学药物调节(2)花时调控:促使父母本花时相遇,可采取赶露水,父本喷冷水,母本喷施花信灵3光(温)敏不育系类型与标准:根据光温作用模式和育种实践,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标准为: (1)不育起点温度低(23~24℃);光敏温度范围广(21~28℃);临界光长较短(2)遗传性稳定,1000株以上群体整齐一致;安全不育期的不育株率达100%,花粉不育度和颖花自交均在99.5%以上,可育期的结实率达30%以上(3)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不育期限延续30d以上(4)不育期的异交结实率不低于生产上应用的CMS珍汕97A和V20A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我国长江流域主要以光敏型为主兼顾光、温互作型;华南地区气温高、日照相对较短,主要以温敏型为主兼顾临界光照长度较短的(13h)光敏型;北方夏季日照长、秋季降温快,主要以光、温互作型为主。
4常规水稻原种生产:(一)单株选择:单株选择在原种圃、株系圃当选株系、纯度高的大田或保存的低世代种子田中进行,有条件的在专设的选种圃中进行(二)株行圃:将上年当选的各单株种子,按编号分区种植,建立株行圃,对后代进行鉴定(三)株系圃:将上年当选的各株行种子分区种植,建立株系圃。
各株系区的面积、栽插密度相同,并单本栽插,每隔9个株系区设一个对照区。
(四)原种圃:将上年混收的株系(株行)圃种子扩大繁殖,建立原种圃。
原种圃要集中连片,隔离要求同株行圃第五章玉米种子生产1 隔离方法(具体)(1)空间隔离即在亲本自交系繁殖田和杂交制种田四周一定的空间距离内,不得种植其他任何玉米,以防止由于外来花粉侵入而导致的生物学混杂。
一般要求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至少相距500m,杂交种制种区至少相距300m。
在多风地区,隔离区处在其他玉米田的下风头,或隔离区地势较低时,隔离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2)自然屏障隔离是指利用山岭、树林、村庄、建筑物等自然屏障,阻挡外来花粉的侵入,从而达到安全隔离的一种方法。
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如利用山间地作为隔离区,该隔离区内生产同一个组合或同一个父本的几个组合,要求山上不能种其他玉米;如利用树林隔离,要求树的高度应比玉米高2m以上,林宽不少于20m,林长应较多地超出制种田的宽度。
(3)时间隔离它是指隔离区内的玉米进行错期播种(提早或推迟播种),使其花期与邻近其他玉米品种错开,以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
平原区,在自然屏障隔离和空间隔离难以实现、并能保证错期播种的玉米均能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时间隔离。
夏播玉米制种,错期应在30d以上;春播制种,错期应在40d以上,先种早熟品种,后种晚熟品种。